100學年度環境教育&節能減碳專刊, 公告, 教學與宣導活動

羅東國小100學年度第一學期環境教育週有獎徵答題目

以下題目在每週環境教育及節能減碳專中可以找到答案,請將正確答案填寫在答案卡後,在11/30前投入摸彩箱即可參加摸彩。

1.(    )下列哪一個城市獲選為「低碳示範城市」?Œ台北市高雄市Ž宜蘭縣花蓮縣。

2.(    ) 蘭陽博物館最近獲得哪一毎獎項?Œ國際金建築獎國際宜居城市金賞大獎Ž國際環保獎國際觀光獎。

3.(    ) 宜蘭有幾個屬於國家級的濕地?Œ四個五個Ž六個七個。

4.(    ) 哪一個濕地是台灣野菱角最後生存的大本營?Œ雙連埤雷公埤Ž望龍埤天送埤。

5.(    ) 今年三月科學家發現在北極上空的臭氧層也破了一個大洞,面積有幾個台灣的面積大小?Œ3555Ž7595個。

6.(    )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指出,每年損失或浪費的食物高達13億公噸,約佔生產量的Œ三分之一四分之一Ž五分之一六分之一。

7.(    ) 蘭陽博物館為推廣自然環境教育,和哪一個單位簽署合作備忘錄?Œ墾丁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Ž陽明山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

8.(    ) 「國際淨灘日」是哪一天?Œ317617Ž9171217日。

9.(    ) 「環境教育法」在今年正式實施,每個學生一年要接受幾個小時的環境教育?Œ3小時4小時Ž5小時6小時。

請將正確答案填寫在答案卡後,(11/30前)投入摸彩箱即可。

 

10(    )下列何者可以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Œ使用環保筷隨手關閉電源Ž多走路;少搭汽機車以上皆可。

公告, 其他配合措施, 活動照片

本校參加『宜蘭縣100學年度能源科技創意車設計競賽』 榮獲佳績!!

 

此次競賽由葉鴻楨老師、陳昇群老師等科學團隊老師指導學生完成三件作品參加,全部獲獎。

由李倧德、鍾順橒、王紀堯、葉至睿 以『光』明『震』大車榮獲 第二名

由洪睿廷、張恩格、林家強、曹宸瑋 以嘆一口『氣』車 榮獲 第三名

由林柔榕、張宜靜、曾莉晴、簡岑甯 以火輪『瘋』車 榮獲 佳作

感謝行政的協助

也感謝團隊老師辛苦指導

更感謝參與的團隊小朋友!你們真棒!!

辛苦了!!

即日起特將參賽的作品與海報

於科學館一樓穿堂展出

歡迎各位小朋友

利用下課時間前往觀看

羅東國小科學團隊敬邀

Image00005

公告, 其他配合措施

100年度羅東鎮第6屆『環保變變變』競賽活動計畫

 

一、緣起:

       為倡導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特舉辦以「創意環保、力羅東」為主題的環保創意活動,盼藉由戲劇的創作與表演,增進民眾對環保政策認識與了解。又為激發不同層面的創意巧思,以綠色環保概念將有限資源再造,希藉由本活動創造環保議題,引領環保流行風,進而於生活中落實。

二、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主辦單位:羅東鎮公所、羅東鎮民代表會

 )協單位:羅東鎮各里辦公處、羅東鎮環保義工中隊、各級學校、

                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各社區發展協會、

                機關社團、救國團羅東團委會

三、辦理時間:1001216日(星期五)下午5

四、演出地點:羅東鎮展演廳

五、參加對象:凡具有環保熱誠之機關、學校、團體均可參加

六、辦理組別:學校類組(幼兒、國小、國中、高中4組)及社會類組,各類組別給獎數量,由主辦單位視報名情形酌為增減。

(一)學校類組:    

 1.幼兒組:選出2「最佳環保創意獎」

 2.特教組:選出2「最佳環保創意獎」

     3.國小組:

      1)國小低年級別,選出1「最佳環保創意獎」

      2)國小中年級別,選出2「最佳環保創意獎」

3)國小高年級別,選出2「最佳環保創意獎」

4.國中組:

       選出2「最佳環保創意獎」

5.高中組:

       選出2「最佳環保創意獎」

(二)社會組(含機關、社團):

       選出2「最佳環保創意獎」

七、辦理方式

  (一)活動內容:以環保器材裝扮成道具,演出環保相關議題,如:病媒防治、垃圾減量資回收、清淨家園節能減碳營造美麗羅東城清新好環境守護河川大家一起來等環保劇情、環保服裝秀進行變裝或短劇演出

(二)表演人數:學校類組每隊至少10人;社會組每隊至少5人。

(三)表演時間:每隊35分鐘

(四)比賽規定:

 1.報名參加隊伍每隊補助演出新台幣5000元,參加隊伍以30

       隊為上限,依報名先後登錄額滿為止。請附學校領據並由各隊

       專款專用

     2.競賽各組分別由評審選出「最佳環保創意獎」並發給獎金新台

   5000元補助道具製作材料可依活動前各項購置文具用品、誤餐、材料檢據核銷

     3.參演道具材料由參賽隊伍自行創作,並應依競賽通知,準時報

       到,如逾報到時間15分鐘以上者以棄權論,並不得要求變更表

       演時間,活動所列賽程時間以當日報到為,必要時得由主辦

       單位宣布提前或延後,無故棄權者,取消資格不得參賽,且不

       發給演出費。<span style="font-family: 文鼎粗行楷; mso-fareast-font-family: 標楷體; mso-hansi-font-family: 新細

公告

轉知環保署"搶救冰冰大作戰"網路闖關有獎活動!


一、為提昇全民節能減碳的認知及態度,進而於日常生活中落實節能減碳具體行動,環保署自本(100)年11月18日起至12月5日特於綠網(Ecolife)節能減碳平台,舉辦「搶救冰冰大作戰」網路闖關有獎活動,答對4題(含)以上節能減碳問答題,即可參加抽獎,活動總獎金共計10萬元。
二、詳細活動辦法,請至綠網(Ecolife)節能減碳平台活動網頁查閱(網址:http://ecolife.epa.gov.tw/cooler/)。
100學年度環境教育&節能減碳專刊

環境教育及節能減碳專刊100-10

4座低碳示範城市出爐

3年內減碳1,200萬公噸

  環保署「低碳城市遴選評決小組」經一年審查後,於84日公佈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及宜蘭縣成為「低碳示範城市」。依4座低碳示範城市所規畫之低碳計畫目標,預估2014年合計可減碳1,200萬公噸。

  環保署表示,4座城市之所以能獲選,除了地方首長的重視度與展現團隊執行力外,其計畫皆能配合地方中長期發展趨勢、環境條件與在地特色:包括新北市提出「濱海區域的能資循環生活圈」、「都會區域的綠能低碳新都心」與「山地區域的碳匯生態樂活城」;台中市「智慧型交通運輸系統旗艦計畫」與「水湳低碳經貿園區旗艦計畫」;台南市「打造永續低碳社區」卓越計畫、「推展低碳文化觀光」與「應用多元綠色能源」計畫;宜蘭縣「低碳運輸網絡與低碳漫遊」及「沛綠新蘭陽」綠建築計畫等。

  環保署補充,推動低碳城市,採先單點示範、再擴大層面、最終全面執行之模式。因此,環保署除協助獲選的4座城市外,也將綜合其他城市所提出的計畫發展出「低碳城市推動計畫」於全國推行,以實現低碳生活圈的目標。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100.8.5

 

國際宜居城市 蘭博奪金賞

◎從全球57案脫穎而出◎

  蘭陽博物館再度得獎!參加韓國首爾市松波區所舉辦的第十五屆「二一一年國際宜居城市大會」國際決賽,在全球四十三個入圍城市(社區)五十七案當中脫穎而出,與高雄市及德國同獲Project Awards金賞大獎的殊榮。

  縣府計畫處表示,「宜居城市國際大會」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倡議的國際組織,也是全球唯一倡導環境管理和宜居社區建設的國際競賽,在一九九七年成立。縣府在三月接獲外交部通知,由韓國首爾市松波區邀請參加「二一一年宜居城市國際大會」,縣府隨即在五月底以宜蘭縣的名義註冊成為大會會員,並分別以宜蘭縣、學校推廣在地食材農事教育深耕計畫、蘭陽博物館為主題,各自提報參加大會設立之的Whole City AwardsBursary AwardsProject Awards三大獎項。七月底接獲通知,三項提案全部入選決賽,並由副縣長吳澤成在上月底率團與會。

  三大獎項中,競爭最激烈的Project Awards項目,有四十三個城市(五十七案),除宜蘭縣,台灣另有台北市提報兩案以及高雄市提報的四案入圍,經過三天的簡報評審,蘭陽博物館從全球四十三個入圍城市(社區)提出的五十七案中脫穎而出,與高雄市及德國同獲金賞大獎的殊榮。縣府表示,參加這項競賽,不僅贏得了「國際宜居城市」的殊榮,也爭取到了台灣在國際間,增加能見度的機會,這項榮耀屬於所有縣民共同努力的成果與驕傲。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100.11.3

羅東鎮100年度「環保變變變」來了

  羅東鎮一年一度的「環保變變變」又即將來臨,預定於1216日(星期五)晚上在羅東展演廳舉行。凡報名參加演出之班級,可獲演出費五仟元之補助,得獎班級可再獲五仟元之獎勵金。歡迎各班級踴躍報名參加!

  演出道具以環保取向為原則,能以回收物品製作更佳,請儘量避免浪費資源。因往年報名團隊甚多,為避免晚會時間過長,演出時間以不超過五分鐘為原則。演出內容若能搭配宣導環保議題尤佳。

◎網路笑話抽菸三優點?

  有一個美國煙商在市集上大談抽煙的好處:他大聲說到:『女士們,先生們.抽煙還有三大好處:第一,狗怕抽煙人;第二,小偷不敢偷抽煙人家;第三,抽煙者永遠年輕. 

  台下觀眾大聲嘲笑怎麼可能!於是老人把手一擺說:『為什麼呢??因為,,抽煙的人駝背的多,狗見了,以為 正要拾石頭打他哩.,抽煙人夜裡咳嗽,小偷以為他沒睡,不敢偷.,抽煙人都短命,所以永遠年輕.

  台下觀眾:「#@%*&…….

*以上內容如有侵權行為請主動告知,謝謝!

氣候變遷救星出列 森林土壤藴碳機

  我們都知道樹木、森林儲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卻不知森林土壤也蘊藏無限碳機!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最近一項針對全台近150萬公頃國有林地土壤固碳力的調查,發現30公分厚土壤及枯枝落葉層的碳儲存量約7,791萬公噸,此項發現初步證實森林土壤極具緩和全球氣候變遷的潛力。

  林試所在2006年起採用挖穴法,將國有林事業區不同深度的土壤掘起稱重後,進行土壤碳含量的調查統計。林試所助理研究員杜清澤解釋,研究指出30公分以上的土壤及枯枝落葉層的碳含量約占土壤一半以上,越往下的土地,含碳力逐漸降低。

  越接近表面的土壤碳含量高,是來自枯枝和落葉,兩者是有機碳的主要來源;而地表枯落物的分解累積量,則隨海拔增高、溫度愈低而減少,換句話說,越高越冷的地方隨著枯落物分解累積量減少,含碳量也跟遞減。

  此外,杜清澤也以「土壤類型」及「植被類型」分析,土壤類型上,極育土的有機碳含量高於弱育土,弱育土又高於新成土;植被類型則以箭竹林最高,天然林次之,人工林再次之,竹林最低。

  林試所表示,土壤是全球碳庫重要的來源,土壤碳庫是陸地植被碳庫的2-3倍,也是大氣碳庫的2倍多;約占陸地面積1/3的森林生態系土壤更具有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影響。

  依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 IPCC)的建議,世界各國土壤碳含量的調查估算多採1公尺的深度。杜清澤表示,此次研究限於經費,只做30公分深土壤研究,也已於2010年起接受林務局委託,展開全台國有林班地1公尺以上的土壤碳庫調查,「但研究結果差異應不大。」杜清澤表示,新的計畫已完成大甲溪以北的工作,此項調查結束後,也將結合林務局辦理的第四次森林資源調查資料,將可精確的估算出台灣地區的土壤碳含量及林地對於氣候變化的影響。

  台灣地區森林覆蓋度高達59%,此項研究顯示森林土壤極具生態保育價值。杜清澤表示,此項研究是台灣目前正積極建立的基礎研究之一,是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的基礎資料,更可提供決策者在制定土壤碳吸存量規劃的參考。

  蘊含如此碳機的森林土壤,若遭破壞,生態損失也將一目了然。

(以上資料節錄自:環境資訊中心中時電子報100.11. 

 

100學年度環境教育&節能減碳專刊

環境教育及節能減碳專刊100-09

氫能電動機車 零廢氣超環保

  亞太燃料電池公司研發氫能電動機車,昨在宜蘭大學亮相。亞太表示,這是全球首款不耗油、零廢氣,運轉時排放的水可達飲用水標準,對環境完全無害,最高時速60公里,續航力70公里,所需要的氫罐,未來可透過販賣機購買。

  「第六屆全國氫能與燃料電池學術研討會暨99年度燃料電池示範運轉驗證補助作業成果展」,昨天在宜蘭大學舉行,邀請國內從事氫能源研究的相關系所與專家學者討論,環保署長沈世宏、縣長林聰賢等人都應邀與會。

沈世宏說,世界各國都努力建構一個氫經濟時代,城市最乾淨的能源使用,就是將能源轉換為氫,它反應後只剩水排放出來,對環境是安全無害。亞太燃料電池公司為了參加成果展,以3部氫燃料電池機車組成環保節能車隊,前天由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出發,一路行駛到宜大參與盛會。亞太說,這趟行程的成功,證明台灣氫能機車技術已技冠全球,也已經達到可以量產階段。

  亞太指出,他們研發的氫能機車使用氫燃料電池,是利用氫氣與氧氣的化學變化,使燃料電池產生電位差發電來驅動車子,運轉不會排放廢氣,排棄物只有水,對環境完全無害,甚至可達到日常飲用水的品質要求。

  近來天然氣車、電動車推廣都遇到加氣點、充電站不夠普及的困境,亞太說,氫能機車所需的「低壓金屬儲氫罐」,是國際公認最安全的儲存方式,未來將以無人販賣機方式販售,可解決加電車不足的問題。沈世宏試乘後說,衝力夠,感覺很棒、很安靜,最重要的是,它對環境是安全無害的。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100.10.29

過度捕撈 旗魚身長萎縮一半

  魚是桌上必備佳餚,但是該怎麼吃才能永續享用大自然提供給人類的美食呢?中研院學者呼籲,謹守拒吃不永續漁法、影響生態系主要功能魚種以及多吃友善養殖魚類等,「二不一多」原則。

應多吃吳郭魚、虱目魚

  昨天是中研院一年一度院區開放日,吸引近五千民眾扶老攜幼入院參觀。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在「海洋危機」演講上指出,海洋目前正面臨過度漁業捕撈、棲地破壞、海洋污染以及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海水暖化與酸化危機,例如,一九五年左右捕獲的旗魚,體長超過人類身高的兩倍;現今捕獲的旗魚只比人高出一些,魚體明顯縮小了將近一半,正是人類過漁的結果。

  陳昭倫呼籲推動「二不一多」飲食文化,首先要拒吃「不永續漁法」所捕獲的魚蝦貝,例如經由毒電炸或流刺網所捕獲的魚,魚翅、大型鮪魚、混獲的吻仔魚也不要吃。

  此外,消費者還要拒吃「生態系主要功能性」魚種,如草食性魚種的鸚歌魚、海膽、龍螺等,因為草食性魚類會吃掉大量藻類,提供珊瑚生長空間,維繫生態系。

  他鼓勵食用「生態友善養殖」生產出的魚種,如吳郭魚、虱目魚、文蛤、牡蠣等。因為雜食性的魚在養殖過程不需大量投餌,且台灣是吳郭魚飼養王國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100.10.23

◎網路笑話第三任丈夫!?

在大飯店的餐廳裡..有個婦人一直盯著附近一個紳士。

紳士感到很尷尬,於是決定走過去問個清楚..

紳士客氣地問婦人 : 我們是否以前在什麼地方見過面?

婦人答道 : 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面,可是你的樣子很像我第三任丈夫..

紳士問道 :看不出來,你已經結過三次婚了。

婦人答道 : 不,我只結過兩次婚!

*以上內容如有侵權行為請主動告知,謝謝!

不該在蘭陽溪畔盛開的高麗菜田

        近幾個月的好天氣,中南部高麗菜生長良好,收成產量大增,供大於需的情形造成菜價如土,部分批發價格甚至無法支應採收工錢,菜農面臨採收與棄收的兩難,品相較差的高麗菜甚至直接丟棄或任其腐爛。然而在此同時,蘭陽溪河床上種植的高麗菜田,正準備進入採收期。

生活水平上升,蔬果挑選型態改變

  十多年前在山地輔導農耕轉作的背景下,日夜溫差大的氣候特色,使在高冷蔬果聲名大噪,一時香甜的高冷蔬果成為餐桌上的高級佳餚,隨著生活水平的逐年上升,民眾採買生鮮蔬果的習慣與胃口也越養越大。高冷蔬果是品質保證;其次則挑選賣相姣好的;品相不佳的蔬果則乏人問津,此一現象相對影響了蔬果的種植方式。山地開墾大增,無法上山的農民,則在種植過程中投入大量肥料與農藥使用,以種植出賣相佳的蔬果,只因為賣相不佳的農場品,滯銷終將導致血本無歸。

  就在今日,蘭陽溪的河床上,農戶承租了大片河灘地,種滿了高麗菜及西瓜,其中種植的高麗菜,熟成的恰到好處,正等待的菜農們採收。雖說面對汛期時,不可預期的洪水將導致農民一整年的收成血本無歸,但在生計壓力之下,農民仍在河床上開墾出一畝一畝的菜田。河床上堆積的大量砂石,並非肥沃之土,農民為了種植出賣相姣好的高麗菜,則使用大量生雞糞肥料及農藥,以期待豐收,賣出好的價格。

 (圖 蘭陽溪上游河床中一畝一畝的高麗菜田)

每一份施落在蘭陽溪的肥料及農藥,終將落入宜蘭人的口中 

    臺灣山多平原少的地形限制下,增設水庫的議題在台灣各地屢見不鮮,但宜蘭得天獨厚,雖未設置水庫儲蓄水源,但蘊藏在地底的伏流及地下水源,提供了豐沛的水資源,當各地遭逢旱季,需要進行缺水休耕或分區輪流供水等情形時,在宜蘭這種情形似乎是天方夜譚,不曾聽過。

    但近年宜蘭人自豪的好水,卻面臨嚴峻挑戰,施落在河床上的肥料及農藥,殘留在河床,順著水流而下,亦或進入河川伏流,影響河川水質,除可能破壞河川生態系平衡,也可能造成宜蘭人飲用水源的惡化。

  『水流三尺水自清』,雖說明了河川的自淨能力。藉由河床上的砂礫接觸沈澱、吸附及氧化分解,溪中植生的吸收與微生物的分解,產生水質淨化的效果,默默著處理溪流中的污染源。但這免費的服務雖然貼心,卻不像收費的污水處理設施,能處理污染程度高的水源。天然河床沒有礫間處理的正反沖洗,用以維持高處理成效;沒有污水處理廠的維修機制,有專人進行養護,過多的污染源將不被天然河川所淨化處理,且直接導致水資源的崩壞。

我們需要的不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環境 

  河床裡一畝一畝的高麗菜,顆顆飽滿雖然漂亮,且迎合市場的需求,但在其光鮮的外表背後,卻需要用乾淨的水源、健康的土地去替換,這似乎不合成本,沒有了乾淨水源,則需設置更多污水處理設施,沒有了健康的土地,草木不生,鳥獸不在,生態系失衡,都直接影響人類的飲食取得與居住環境。購買使用大量肥料及農藥的農產品,看似贏了面子,卻輸了裡子。

  是否有方式可以改變這現象呢?如果以需求面改變供應面呢?我相信沒有市場需求,就沒有供應的行業,這或許是個可行辦法,當我們都選用或支持以安全生產的農民或社區生產的農產品時,除了獲得食物來源,也間接從需求面改善供應通路,或許購買的農產品沒有良好的外觀,但友善環境的生產方式卻為我們保護了土地與水源,可能友善耕作這種高集約、低產量的耕作模式,提高了我們購買的農產品支出,但我們將不必再為了取得蔬果來源而傷害我們的環境,何樂而不為呢?相信等到那時,我們吃到的高麗菜,一定特別可口,特別香甜!

(以上資料來源: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羅東自然教育中心專案執行 – 薛博聞

100學年度環境教育&節能減碳專刊

環境教育及節能減碳專刊100-08

濕地法草案說明會 11/7宜蘭交換意見  

 宜蘭縣有六個濕地屬於國家級的雙連埤、蘭陽溪口、無尾港、南澳及五十二甲濕地與地方級的竹安濕地。「濕地法草案」已經出爐,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委託辦理的巡迴說明會,總計十個場次,宜蘭縣將於十一月七日舉行,廣泛交換意見,俾使草案更加周延。

  「濕地法草案」主要是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濕地的生態保育及明智利用,確保濕地天然滯洪功能而制定。草案中有四個重要的核心,濕地評選與範圍劃定、濕地的規畫與計畫、濕地保育利用的管理與維護、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其授權法規命令及配套法案加上施行細則,主要有十個配套機制,實質內容均涉及非常多的專業及技術,且涉及多面向的議題。總計四十八條文。

  縣府人員表示:濕地法草案說明會,擇定各縣市共計十個場次,以往只是跨部會研擬濕地法草案的公聽會,並未普遍,此次的巡迴說明會是到基層廣泛交換意見。

  以目前的法律仍無直接針對「濕地」管理與保護加以規範,現行與濕地間接相關的法律,均另有規範對象,對濕地的管理頗有侷限,難以彰顯濕地的功能。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100.10.13

寶貝台灣地景 國家地質公園網絡成立

  由學術單位、地方縣市政府以及農委會林務局、交通部觀光局聯手打造的「台灣國家地質公園網絡」3日晚間於圓山飯店宣布成立,與會來賓除了來自全國各機關代表以及社區意見領袖,還有來自各國的嘉賓,現場並發表「地景保育台北宣言」宣示台灣保育珍貴地景的決心。

  地質公園(Geopark)原由歐洲民間發起的虛擬概念,民眾將獨特、重要的地質地形劃出區域,推動保育行動,是一種由下而上的推動力量,包括自然景觀、歷史背景以及人文,最後更導向觀光的永續利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更將世界地質公園定位為「地景保育」、「環境教育」、「社區發展」、「地景遊憩」等4大核心價值概念。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說,因各國民情不同,台灣仍需政府主導。

  農委會林務局表示,「台灣國家地質公園網絡」是將台灣已登錄的地景保育景點串連成線,再建構成面的做法,藉由在地住民的參與及意見,規劃出澎湖海洋地質公園、雲林草嶺地質公園、高雄燕巢泥岩惡地地質公園及台東利吉泥岩惡地地質公園等4處地質公園示範區,後續更將組成台灣地質公園網絡,推展台灣的地質公園,來達到地景保育與資源永續利用及繁榮在地的最終目標。

  澎湖縣政府是最積極推動國家地質公園的縣政府,由90多個島嶼組成的澎湖群島,除了花嶼,都是玄武岩形成的。如此珍貴的地質地形,更因知名的旅行出版社寂寞星球的推薦,聞名國際。縣長王乾發在會場揮舞國家地景公園的大旗,接受與會來賓熱烈掌聲肯定其保育決心。觀光局系統的北部海岸地質公園、馬祖地質公園也入列。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謝謂君表示,台灣尚非國際地景公園的會員,推動上很辛苦,透過國際友人的支持,期待將台灣地景之美推向國際。

  林務局指出,台灣已登錄的珍貴地景保育景點多達300餘處,除了20處已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為「自然保留區」加以保存外,仍有許多地景常常受大家忽略而承受破壞壓力,如台灣的高山大霸尖山、高山湖泊鴛鴦湖、陡降的東海岸、花蓮大理石峽谷等,唯有好好保護,才能達到永續利用。

  為了借鏡國外地景保育經驗,並將台灣地景保育的努力推向世界,將於今(4)日起連續兩天,在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行「2011地景保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探討地景保育、地質襲產、地質災害、地質旅遊、地景多樣性等主題。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100.10.4

◎網路笑話把船變哪兒去了?

  一位魔術師在一艘郵輪上工作一兩年的時間了。每個晚上他都有一樣的秀場, 觀眾們都喜歡他。不過,因為觀眾群經常的更換。所以他也就不必要急著學新戲法了。

  但是,坐在後排的鸚鵡經過長期的觀察,終於看出了魔術的破綻,開始當眾拆穿魔術師的把戲。例如:當魔術師把一束花變不見時,這隻鸚鵡會大叫說:『在他的後面!在他的後面!』這可弄得魔術師火冒三丈,可是他也束手無策。鸚鵡是船長的,他動不了牠一根寒毛。

  有一天,這艘船撞到暗礁沉沒了。魔術師設法游到一塊飄在水面上的木板,然後抓住木板。這隻鸚鵡正站在木板的另一端。他們兩個一路大眼瞪小眼的不說一句話。就這樣在水上飄流三天。

  就在第四天早晨,鸚鵡終於忍不住看著魔術師說:『算了,我投降了,你到底把船變到那裡去了!

*以上內容如有侵權行為請主動告知,謝謝!

為什麼要有環境教育?

  雖然與地球存在的時間相較之下,人類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非常短暫,但人類對於地球所提供的自然環境,已經造成了不可抹滅的衝擊。作為一位現代人,自我們出生開始,就活在目前世界的文明與秩序中,而我們也不難察覺,這個文明與秩序雖然重視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但其運作的結果也同時造成了環境品質的下降。自工業革命後,由於機器取代了人力與獸力,人類的活動因科技進步更為便利,但同時對於環境傷害的尺度也快速增加。時至今日,地球的環境已經被人類本身的各種活動破壞到幾乎不堪使用的地步,也因此近年來在經濟典範主導的文明中發展出了「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理念,並在1992年巴西里約地球高峰會後逐步轉化為國際、國內與地方行動,逐步落實可呼應永續發展的行動方案。2005年二月,規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戲劇性地生效,人類社會正式進入了受碳限制的新紀元,對於溫室效應可能帶來的全球氣候變遷及其象徵的「世界末日」意象,人類面對地球整體的環境問題,幾乎已經沒有逃避的空間。

  事實上,近百年以來,隨著工業國家的環境遭受到明顯的破壞,以科技方式解決污染的問題,也已經成為一門成熟的學問。然而,在這經濟掛帥的文明中的經濟學家們也同時觀察到,環境問題的解決本身也是一種經濟活動,因此受限於諸多因素的限制。也就是說,就算科技再進步,若無良好且適當的法規制度的配合,環境問題的改善或生態環境的保育並不會自然發生。另一方面,以更宏觀的社會發展角度來看,環境科技的進步也不能夠改變人類面對環境時的態度與行為,若無適當而有效的教育方式可用以改變人類的行為模式,人類將無法避免繼續因為短期的利益而造成對於環境更長期且深遠的破壞。因此,傳統的環境工程或環境科學為主的環境研究,已無法單獨構成提昇環境品質的充分條件。為了促進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必須透過環境教育,由知識的傳遞、態度的培養與行動的養成等,設法改變人們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與日常行動,方能由根本解決環境品質劣化的問題。

  在歷史的軌跡中,許多人認為環境教育緣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保育與自然研究運動或戶外教育運動(outdoor education movement)。其約莫在十九世紀末葉就開始,到了二十世紀初期,美國成立了森林署,開始進行森林的保育。幾乎在同一時間,美國的自然研究學會也成立,開始提倡眾人對於大自然的瞭解與讚賞。初期的戶外教學似乎僅是教室課程的延伸,重點在利用大自然的環境進行知識的灌輸。一直到1960年代之後,戶外教育的教學目標開始由知識轉移到態度的培養上。這樣的轉變,也與我們一般環境研究界的學者與有識之士類似。一開始僅是對於自然界的動植物感到興趣,而後藉由社會的脈動與支持培養了對於環境的感情與熱情,並且發展出具體的行動保護環境。

(以上資料節錄自: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永續發展教育網)

100學年度環境教育&節能減碳專刊

環境教育及節能減碳專刊100-07

氣候極端  漲水價節約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今天表示,台灣是多雨卻缺水國家,台灣人有很大空間可以省水,應透過調高水價來推動節約水資源,若靠建造水庫開源,二十年後台灣恐將無水可用。

  李鴻源今天出席於台北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舉辦「二一一年泛太平洋暨東南亞婦女協會研討會」,主講「氣候變遷的因應與調適」專題。他說,去年是近一百二十年來最熱的一年,地球越來越熱,全球平均增溫攝氏七度,台灣平均增溫一四度是世界平均值兩倍,主因並非氣候變遷,而是台灣人自己產生的二氧化碳所產生的熱島效應

  他指出,「水資源」和「傳統能源」將在二十年內耗盡或變得更昂貴,未來人民生活方式將深受影響。李鴻源以二○○九年莫拉克颱風降雨量三千毫米為例說明,三千毫米是南台灣二年的降雨量、是歐美四年的降雨量,卻在三天內下完,台灣地質年輕,山還在長高,加上山坡地因開發墾殖經濟作物,隨常態性極端氣候衝擊,台灣土石容易崩塌,土石流淤泥造成水庫淤積,讓水庫蓄水量銳減。

  他表示,台灣是多雨缺水國家,但總談開源不談節流,在台北平均每人每天耗水量是三百五十二公升,相較丹麥哥本哈根一百二十公升、荷蘭二百二十八公升,「我們耗水量是人家的三倍,台灣真的有很大的節水空間。」

  李鴻源指出,台灣合理水價應是一度新台幣三十元,現在卻是一度七元到十元,是全世界第四低,當水價越低,很難要求耗水量大企業落實水資源回收利用,民眾也難真正節約用水。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100.10.9

 

彰濱一場國慶煙火 製造約六十噸垃圾

  百年雙十國慶煙火在鹿港彰濱工業區亮麗施放,吸引四十多萬人潮,幫地方帶來上億商機;但落幕後卻留下大量垃圾,根據鹿港鎮公所預估,垃圾量多達約六十公噸,令人搖頭嘆息,公民素養太差。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國慶煙火秀,十號晚上在四十多萬人潮期盼中亮麗璀璨、令人震撼的成功施放,根據主辦單位估計,一天內鹿港小鎮湧進四十多萬人潮,各小吃、美食與商家幾乎忙翻天,初估約帶來上億商機,成功的幫地方產業拼經濟。但美中不足的是,四十分鐘豔麗煙火秀過後,主場地的鹿港彰濱工業區幾乎變成垃圾城,緊鄰的線西區、福寶溼地與鹿港街區,到處都是垃圾為患。

  鹿港鎮公所從深夜到白天,共請求縣府環保局調度上百位清潔人員、數十輛垃圾車進行清理,並發現大型與大量垃圾,超過六十公噸,幾乎都是流動攤販管制不力所遺留,其次是不少觀賞煙火民眾公民素養太差,隨手亂丟瓶瓶罐罐等垃圾,是造成煙火區變垃圾城的主因。

  縣府環保局表示,一場國慶煙火秀,製造約六十公噸垃圾實在是始料未及,如何規劃垃圾集中區,並強化管制與取締流動攤販,都是值得往後將舉辦全運會、跨年晚會等大型活動引以為鑒的重點工作。

 (資料來源:中廣新聞網 100.10.11

北極臭氧層破大洞 面積55個台灣大

  地球又出現新的危機!南極上空的臭氧破洞,近年來好不容易才開始縮減,科學家卻意外發現,北極圈上空也破了一個大洞!根據估算,臭氧層消失了80%,破洞廣達2百萬平方公里,相當於55個台灣面積大小,北極臭氧層今年首次出現破洞,而且惡化速度之快,讓科學家相當擔憂。

  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10幾年來還沒有補上,現在地球上空又多了一個大洞。NHK記者:「今年325日,在北極點周圍出現了,長3千公里,寛1千公里的臭氧層破洞。」這是首度有科學研究證實,北極圈上空距離地表1523公里的臭氧層嚴重耗損,有8成臭氧不見了,破洞隨著大氣層飄移,還通過了挪威、瑞典所在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空。

  北極同溫層今年特別冷,低溫籠罩範圍擴大,而破壞臭氧層的元凶「氟氯碳化物」在寒冷狀態下,格外活躍,再加上極地渦旋又比往年強大,加重臭氧消耗。科學家:「大家都以為這是南極才有的問題,南極臭氧層破洞太有名了,看來北極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臭氧層可以過濾紫外線,避免陽光導致皮膚癌和白內障,位於南美洲最南端的智利小鎮,還明文規定居民戴上太陽眼鏡防紫外線。日本科學家:「這次特別的是,北極臭氧層遭受破壞,將直接對擁有眾多人口居住的北歐、俄羅斯帶來危害影響。」

  風水輪流轉,相較於北極,南極臭氧層破洞近年來趨於穩定,面積持續縮小,北極臭氧層破洞的惡化程度卻悄悄爬上高峰,拉起警報。

 (資料來源:TVBS 100.10.3

*以上內容如有侵權行為請主動告知,謝謝!

何謂「溼地」?哪裡有溼地?

溼地之定義:

  溼地這個名詞是由英文 wetland 直譯而來。台灣有的地名與其有關,如草、埔、埤、頭港等。例如:員山鄉的「雙連埤」以及三星鄉的「天送埤」等地區。

  溼地為陸地與水域的過渡地帶,經常或週期性地被水所淹沒,或是終年潮溼、泥 濘不乾。廣義的溼地泛指河口區、潮汐灘地、潟湖、水塘、魚塭、埤潭、湖泊、水田 、低窪地等。惟狹義的溼地一般是指有水生植物存在的沼澤,可說溼土、水域與水生植群是溼地之三要素。我們所常見的水稻田、菱角田、蓮花池、茭白筍田、水甕菜田、藺草田等,都算是溼地。溼地是水草與紅樹林的家,是水鳥的驛站,也是水生動物 與兩棲動物的棲地。

  溼地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生產力較高的生態系統,也是人類重要的環境資產。溼地是天然的蓄水庫,也具有調節氣候、淨化污穢物等功能。列述台灣海岸溼地之主要功能如下:

1.   滋養魚貝類

海岸溼地庇護許多魚、蝦與貝類,是產卵、孵化、育幼的場所。草澤與紅樹林的枯枝落葉,豐富了食物鏈,為水生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可促增漁產。

2.   庇護鳥類

沿海溼地相當多樣化的環境,可提供不同鳥類生息之所需。而豐富的魚、蝦、蟹類與底棲動物提供水鳥多樣、充足的食物。溼地是水鳥遷徙、補給、渡冬或繁殖之重要棲地。豐富的魚塭池底食物往往吸引許多水鳥來覓食。紅樹林常可看到鷺鳥群居之景觀。

3.   提供天然產物

海岸溼地提供魚類、貝類、魚苗、蜜源(如欖李)、薪材、藥材等,有助於當地居民之生計。

4.   防風與護岸

溼地植群可抑浪及固土,有效地保護海岸、河岸與塭岸;可擋強風及鹽霧,改善海岸地區之生活與生產環境。

5.   蓄水與淨水

沿海溼地具良好的蓄水容量,可減緩洪暴之發生;可補充地下水,減緩地層下陷;可沉積、淡化、過濾與分解部分污染物,淨化與改善水質。

6.   教育與遊憩

海岸溼地生物多樣性豐富,是重要的基因庫,是生物學、生態學、地理學等的研究區,也是環境教育之戶外教室。溼地可提供民眾賞鳥、賞景及親水,是生態旅遊(ecotourism)之資源,對當地經濟可有所貢獻。

  由於溼地具漁產、遊憩等經濟價值,亦具防洪、調節地下水、淨水、庇護野生物等生態功能,因而國際間十分關注溼地之保育。如1971 年訂定的溼地公約(拉姆薩公約)(The Ramsar Convention on Wetlands ),即是為了保護全球重要溼地,特別是重要水鳥棲息地。到19973月止,已有約100個國家參加了溼地公約,共 872處溼地列為國際重要溼地(Ramsar site)。又如於 1995年由三個國際溼地組織合併而成的國際溼地聯盟( Wetlands International ),其任務就是藉由研究、資訊交流及保育活動,保續及復育全球之溼地資源及其生物多樣性。

◎哪些地方有溼地 :

雙連埤、無尾港溼地、五十二甲溼地、蘭陽溪口溼地、竹安溼地、澳底石碇溪畔林等。

Ü宜蘭的雙連埤是一個著名的堰塞池,池中生長著眾多的水生植物,經過長久歲月的累積,許多水生植物積聚而成了浮島,從表面上看是一片堅實的草地,但人走上去,浮島就開始慢慢下沈...。雙連埤同時也是台灣野菱角最後生存的大本營。

100學年度環境教育&節能減碳專刊

環境教育及節能減碳專刊100-06

300噸油料外漏

變色海岸1年以上才能恢復  

  巴拿馬籍砂石船「瑞興輪」三日觸礁擱淺,在狂風大浪拍打下,船身斷成兩大截,艙內三百一十二點五噸的油料外漏,海岸礁岩布滿黑色重油,岸際濃濃油味難散。初步勘查確認長達三公里海岸受到汙染,至少須一年以上才能逐漸恢復原有風貌。

  這是繼三年前「晨曦輪」在石門核一廠前礁岩擱淺,北海岸再度發生船難漏油汙染海洋事件。漁業署已委由海洋大學進行汙染海域生態調查,以保障漁民權益,並向船東索賠。

  台灣海洋大學環境態與漁業科系副教授鄭學淵接受農委會漁業署委託,帶領研究團隊現場調查災情後,研判瑞興號裝載的三百多噸燃油、柴油及潤滑油已經全部外洩,成為二○○一年希臘籍油輪阿瑪斯號在墾丁國家公園龍坑生態保護區近岸發生船難,原油外洩、引發生態浩劫後,近十年來規模第二大海洋汙染事件。

  鄭學淵指出,瑞興號洩漏油量比二○○八年十一月在新北市石門外海發生船難的晨曦號還多,造成的漁民損失及海洋生態衝擊會更嚴重,依晨曦號和二○○六年在宜蘭縣蘇澳外海擱淺的吉尼號經驗,萬里到外木山海域生態在清除油汙後,至少一年以上才能恢復原有風貌。

環保署水質保護處副處長沈一夫指出,瑞興號昨日凌晨一時十分在大武崙外海發生船難後,環保署隨即與海巡署合作,冒著風浪在萬里到外木山之間海域布放攔油索,防止油汙流入沿岸各漁港,並防堵油汙繼續擴散。

  瑞興輪船東代表昨在海洋汙染緊急應變會議上,說明瑞興輪船舶配置,船上柴油八十七噸、重油二百一十八點二噸、潤滑油七點三噸,總計達三百一十二點五噸。

  基隆市大武崙漁港距離輪船觸礁處不到一公里,港內十四艘漁港全遭油汙染,基隆市府產業發展處預估一艘船上架清洗至少要五萬元,漁民無法出海作業及漁具遭汙染,損失不貲。基隆、萬里交界發生砂石船海難事故,大量流出的重油汙染海域,由於鄰近核二廠以及協和電廠,引發外界擔心電廠冷卻系統恐受波及。台電昨指出,就海象、地理及潮流等條件分析,油汙應不會影響核二廠運作,不過,台電已嚴密監控。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報 100.10.4

露天燃燒污染空氣 宜環保局加強稽查

  宜蘭縣環保局近期迭接獲露天燃燒陳情案件,居民就地焚燒垃圾或樹枝廢棄物,造成空氣污染,對人體呼吸器官、眼睛恐產生不適或危害,呼籲民眾勿露天焚燒廢棄物。

  環保局已安排到各鄉鎮市進行稽查,如查獲露天燃燒行為且產生明顯粒狀污染物影響居住環境,將立即依「空氣污染防制法」規範,處行為人新台幣五千元以上至十萬元以下罰鍰,若違反者為工商廠場者,則處新台幣十萬元以上至一百萬元以下罰鍰,環保局再次呼籲民眾多加注意,以免觸法又傷財。

  環保局指出,直接燃燒除了污染空氣,又會觸法也浪費有效資源,反而得不償失。縣府一向努力打造低碳家園,以「低碳樂活·幸福宜蘭」為願景,今年八月四日還榮獲行政院環保署遴選為東部地區的低碳示範城市。希望大家一起來維護宜蘭的好山好水,提醒您如果有樹枝或垃圾廢棄物,可以通報轄區公所清潔隊清運處理,千萬不要就地燃燒。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100.10.6

◎網路笑話我沒看到你

 某甲駕車過十字路口時闖紅燈被警察攔下

警察 : 你沒看到是紅燈嗎?

某甲 : 有啊!

警察 : 那你為什麼不停車?

某甲 : 因為我沒看到你啊!

警察 : #%$@……….

*以上內容如有侵權行為請主動告知,謝謝!

不浪費糧食 從消費行為做起

  世界上仍有許多人民處於赤貧狀態,難以求得溫飽,但是全球每年生產的糧食,竟有三分之一白白浪費!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今年五月出版的《全球糧食耗損及糧食浪費報告》指出,每年損失或浪費的食物高達13億公噸,約佔生產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以蔬菜和水果的耗損比例最高。

全球每年生產糧食 三分之一白白浪費 

有幾個令人怵目驚心的數字,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糧食浪費的問題:

1. 工業化國家(67千萬噸)和開發中國家(63千萬噸)糧食浪費的數量不相上下。

2. 富裕國家消費者一年浪費的糧食(22千萬噸)相當於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全年生產的糧食(23千萬噸)。

3. 每年浪費或損失的糧食數量幾達世界全年穀類作物產量的一半(23億噸,依20092010年數據)。

  在這份報告中指出,「食物浪費」多發生在工業化國家,亦即通路商和消費者將完全可食用的食物丟進垃圾桶內。在歐洲和北美,每個消費者每年所浪費的食物高達95─115公 斤;相對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東亞及東南亞每年浪費的食物只有6─11公斤。在富裕國家,人類所消費糧食的平均為每人每年900公斤,相當於貧窮地區的兩倍—每人每年460公斤。

  食物浪費所造成的問題並非只有糧食本身,還牽涉到資源的浪費,包括水資源、土地、能源、勞工和資本等資源,並且產生不必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劇溫室效應和氣候暖化問題。

不浪費糧食 從消費行為做起

  在收入較高的國家中,消費者往往被鼓勵去購買遠超他們實際所需的食物,例如「買二送一」促銷方式即是其中一個例子。另一個具體的例子則為,食品企業製造的即食產品通常份量過多。而有些餐廳會處心積慮設計出固定價格「吃到飽」的菜單,以刺激消費者儘可能地將食物堆滿他們的盤子。這份報告也發現,一般而言,消費者對於計畫性地購買食物是不及格的,這表示,消費者習慣將過了「最佳賞味期限」的食物丟棄。學校教育或政策宣示等方案將是改變消費者習慣的出發點,必須要教導消費者「不必要的食物浪費是不被接受的」、「人類可以應用的自然資源是非常有限的」等基本觀念。

  丹麥的「停止浪費食物」(Stop Wasting Food)行動便是一個提供消費者有所依據的行動方案,例如:如何在採購家庭日常所需時避免浪費;提倡有效率的家庭支出規劃和選擇理性的購買伙伴,以減少衝動性的購買行為。在英國,「減少浪費行動計畫(Waste Reduction Action PlanWRAP)」倡導主要零售商、知名廠商及其所屬供應鏈彼此之間共同合作,以降低食物的份量和包裝的浪費,避免那些多餘的食物與包裝物最後都被棄置在垃圾桶或垃圾掩埋場。「減少浪費行動計畫」也投入研究、提出行動計畫和宣傳等策略,其行動伙伴涵蓋各種領域,包裝製造商、零售商、知名廠商、供應商、研究機構、大學、設計公司以及環境和設計顧問等。

  面對日益增加的世界人口,減少食物浪費將是遠比生產糧食更有效率的方式。下次當你在採購食物之前,請先打開冰箱或儲物櫃,檢視一下目前已有的食物,並列出需要購買的清單和大概的數量。當你走入賣場時,面對喧鬧沸揚的特價吆喝、斗大醒目的促銷海報,拿起物品放進籃子之前,請你暫停幾秒仔細思考一下,這些食物是自己需要的嗎?是否在採買清單上?千萬別讓這些令人眼花撩亂的促銷手法瘦了你的荷包、浪費寶貴的食物,更造成無謂的資源損耗和環境成本。

本文節錄自《低碳生活部落格》作者:黃貞綾(荷蘭瓦罕寧恩大學碩士)

100學年度環境教育&節能減碳專刊

環境教育及節能減碳專刊100-05

《護鳥,要快》

外來種侵門踏戶本土八哥快沒家

  台灣本土八哥繼畫眉鳥之後,新近也出現外來種強勢入侵,其中白尾八哥「鳩佔鵲巢」,佔據本土八哥原有的巢穴,致數量急速銳減,學界疾呼在國家公園內大規模清除白尾八哥鳥巢,但澎湖縣鳥會調查組長鄭謙遜表示為時已晚,現僅能在部分封閉性較高島嶼保育。

學者籲 大規模清除外來種鳥巢

  由於台灣本土八哥喜築巢在電線桿上變電箱,十餘年前一對幼雛價格就能喊到二千餘元,因捕捉幼雛在黃口未收之前,可訓練說話音調,加上具有生物印痕,眼睛張開之後會認飼主為母,忠誠度十足,所以捕鳥者趨之若鶩,但屢傳失足或不慎觸電身亡意外,後來因台灣大量引進白尾八哥、家八哥等鳥種當寵物,人為棄養或逸出造成生態警訊。

  以往澎湖本島處處可見台灣本土八哥的蹤影,但現在全部都被白尾八哥佔據,最主要是白尾八哥與中國畫眉一樣,在台灣都沒有天敵,為強勢外來種,同時白尾八哥還會「鳩佔鵲巢」,嚴重威脅台灣本土八哥生存空間;更令學界擔憂的是,台灣本土八哥會步上台灣畫眉後塵,出現雜交品種,喪失原本基因優勢,因此建議每年四月築巢期進行剷除。

鳥會組長建議 在封閉地區保育

  針對大規模清除建議,鄭謙遜表示為時已晚,早在數年前就已提出相關警訊,但主管單位卻不以為意,等到事情大條了再行處理,不僅曠日廢時,同時也效果不彰,而白尾八哥已成為歸化種,大量捕捉後要送往哪裡野放?因此不如在地理封閉性較高的七美、東吉進行保育,嚴禁當地民眾購買外來八哥,並注意自然遷徙族群,才能維護台灣本土八哥最後一塊淨土。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100.9.28

 

蘭博、陽管處攜手推廣自然環境教育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昨(20)日由館長廖仁義與處長林永發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廖仁義致詞時表示: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廿六年了,願意提攜才成立一年多的蘭博館,以大人牽小孩,是多麼美麗的親子畫面,更重要的是致力自然知識的傳承,對資源並不豐裕的蘭博是非常大的幫助。

  處長林永發則表示:這是繼國立台中科學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的第二個機構,蘭博館建築物特殊的單面山地景文化,融入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生活博物館與陽明山國家公園是一致的。

  合作備忘錄簽約一次為期五年,雙方攜手推廣自然環境教育,屬於國家級的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擁有哺乳類及鳥類標本近三百件,還不包含昆蟲類在內。林永發強調,目前以鳥類水域環境標本是初步合作的第一批,提供的數量,只要能力所及,會共同為環境教育而努力。

  簽署合作備忘錄的想法在於很多動物標本不易取得,尤其是脊椎動物,廖仁義笑說,自己因刷牙,打了個噴嚏閃到腰,千萬不要把他誤認是非洲長背猿。館方為避免現有標本損毀而無替換品,諸如台灣長耳蝠、華南鼬、台灣松雀鷹、五色鳥,特與陽管處合作,並同意將園區蒐集所得的路殺鳥類、動物屍體部分提供進行研究與製作展示標本,館方善盡保管職責,並納為展示教育及永久典藏。

  配合九月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廿六周年慶,即日起至十月廿三日在蘭陽博物館大廳推出「在單面山遇見陽明山」展覽。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100.9.21

◎網路笑話如果年輕個二十歲

  某日阿龍著女友去逛化粧品專櫃。

  化粧品專櫃小姐:「阿龍先生,你如果年輕個二十歲的話,一定很帥!」

  阿龍的女友聽了專櫃小姐的話之後,臉色一沈,而阿龍則是眼眶泛紅。

  專櫃小姐見狀連忙安慰說:「阿龍先生,我說的都是肺腑之言,沒有在騙你啦,你二十年前一定是個大帥哥!」

  沒想到專櫃小姐話才剛講完,阿龍的女友轉身就走了。只見阿龍終於忍不住大哭著說:「二十年前,我都還沒出生呢!嗚~~~」,  專櫃小姐Orz………

*以上內容如有侵權行為請主動告知,謝謝!

10大飲食趨勢:流行不等於健康

  家庭料理和天然食品都名列其中,但是專家警告,有些是不健康的習慣。如果你自視為喜歡在家烹飪的「美食家」、偏愛「真正的」食物、偷吃巧克力大餐、每天吃豐富三餐、經常待在家吃爆米花看影片而不是去電影院。恭喜你,你很流行,符合當今的10大飲食趨勢。不過,這不代表你是健康的,這些飲食趨勢有些會令出版《Food Technology》這本雜誌的食品科技研究院感到憂心,這些趨勢是彙整多種資訊而得,包括了蓋洛普和其他機構的調查,但不全然代表該機構的立場。

  雖然有一些趨勢是令人欽佩的,但許多不健康的趨勢令食品科技研究院理事長候選人Roger Clemens博士感到憂心,他指出,這些趨勢多數和美國飲食指南不一致,整體而言,他認為符合這些趨勢的消費者是不及格的。食品科技研究院發言人Kantha Shelke博士的觀點則是比較持平,她表示,美國人的嘗試有限。不過,她認為這篇報告顯示美國人的飲食習慣顯然稱不上優秀。這篇報告所提的前10 大飲食趨勢為:

1、各年齡層所喜好的飲食。Y世代喜歡吃鹹味點心、簡餐、加熱即時早餐,50多歲者選擇當季食材做成的三餐。

2、家庭料理。美國人在家料理者變多,受訪的消費者有半數以上表示,2010年在家準備餐點次數比以前增加,這是20年來最高的比率。

3、研究營養成分。消費者傾向含維他命與礦物質多的產品,注重全穀類。

4、特別款待。另一方面,消費者想要巧克力糖、奶油與餅乾。

5、美式本土取向。消費者傾向農場食品和區域性菜色,例如南方料理和烤肉。

6、天然取向。購物者避免含有防腐劑、人工色素和香料的食品。

7、每天三餐。在過去兩年內,表示自己每天吃三餐的成人數量增加6%,有吃早餐的人越來越多。

8、機能性食品取向。除了食品美味之外,消費者希望食品不會有膽固醇和血壓負擔。

9、甜蜜家庭取向。從家裡帶零食去看電影,這或許是經濟衰退所致。越來越多點心是家中自製,家庭娛樂趨勢也上升。

10、自認是美食家。2/3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有食品知識且有興趣。25-34歲的青年人最可能自認為是美食家。

  Clemens博士認為這篇報告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他知道美式飲食的誘惑,炸雞、漢堡和起士這些全都不是適當食物,除非全面改變食譜。他表示,「天然」食品的吸引力或許是好的,但可能是誤導。所謂的「天然」,在食品標示等並無官方定義。另一方面,「有機」則是有明確定義。

  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聲明指出,並未提出食品標示「天然」的相關定義,該局表示,只要食品不含添加色素、人工香料或合成物質,就不反對用天然這個名詞。

    Clemens博士表示,最可能健康的趨勢是家庭料理、每天三餐與家庭儀式。雖然在家料理可能是好的健康趨勢,但我們需教育人們如何更健康地烹調,約2/3的美國人仍然不瞭解適當份量。Shelke博士表示,多數美國人需要的只是烹飪速成,例如參與烹飪教室者增加、烹飪書銷量大增,美食節目收視率上升,但是烹飪的實際知識未提升。她指出,加工食品的銷售好就是證據,人們或許會在家烤肉,但是依舊從外面買回已經調理好的馬鈴薯泥或烤馬鈴薯;她表示,美國人應可從料理簡單又健康的飲食獲益。如果她得要為自己選一個趨勢,會是「各年齡層所喜好的飲食」,因為不需要嬰兒食品或年長者的食品。她也不會選「特別款待」,而是像印地安老家一樣,將適量餐後點心作為一餐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網站(TE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