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國民中小學環境教育輔導團100年度辦理精進課堂教學計畫
—環境教育教學活動教案設計競賽
壹、依據:
一、教育部100年度精進教學補助要點
二、宜蘭縣輔導團100年度辦理精進教學計畫
三、宜蘭縣100年度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輔導團計畫
四、宜蘭縣環境教育中程計畫(99-102年)
五、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國家永續發展願景與策略綱領
六、「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
貳、計畫目標:
一、實踐精進教學計畫並提升學校教師教學能力之精進。
二、確實辦理「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教師研習,精進教師教學能力,豐富學生課堂學習與增進學習成就。
三、提升本縣教師將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各類學習領域之行動能力。
參、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教育部
二、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
三、承辦單位:宜蘭縣國民中小學環境教育輔導團、宜蘭縣大進國民小學
四、協辦單位:國立東華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肆、經費來源:由教育部及縣政府輔助。
伍、徵選初審活動時間:即日起至100年10月24日止,逾期不再受理。
陸、收件地點與方式:請郵寄或親送至宜蘭縣大進國民小學教導處彭成文主任收(宜蘭縣冬山鄉大進村大進七路51號;聯絡電話(03)9512268)。「附件二」請準備紙本一式三份,餘「附件一」、「附件三」、「附件四」請準備紙本一份,另附光碟一份(請參閱注意事項說明)。
柒、參加對象:本縣中小學教師(12班以上之學校請務必協助送件參加)。
捌、徵選內容:
一、配合宜蘭縣年度重大教育議題,本次徵選內容主題涵蓋如下:「戶外教學」、「能源科技與節能減碳教育」、「防災教育」、「生物多樣性教育」與「社區環境行動教育」等五個面向,請務必註明參加類別。
二、為配合環境教育法四小時之課程或活動要求,課程設計節數至少四節以上。
三、應符合環境教育課程之理念,發揮活潑創意教學理念,精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並能落實於教學中之教案事例。
四、可就學區或學校位處之鄉鎮範圍,選定數個具環境教育價值之地點或事物,規劃「戶外教學學習路線」之教學活動設計。
五、請依據「附件二」相關格式內容撰寫,如有「學習單」、「教學媒材」、「延伸學習」、「參考資料」及「教學成果」等資料可一併附上。
玖、徵選標準及評分方式:
一、評選標準:
(一)教學活動整體架構之完整性(30%)
(二)是否符合環境教育之概念(25%)
(三)實際運用之可行性及效益(25%)
(四)特色或創意(20%)
二、評選方式及獎項:
由承辦單位聘請專家學者暨實務工作者組成評審小組,針對教師作品進審查,遴選「特優」1名、「優等」2名,及「佳作」3名。
壹拾、頒發獎狀、禮券及表揚:
一、於100年11月11日前完成評審程序,公告獲選之特優、優等、及佳作名單,並簽請各校依權責從優敘獎。
二、獎項及名額
獎項 | 獎狀及獎勵(禮券) | 名額 |
特優 | 2,000 | 1 |
優等 | 1,500 | 2 |
佳作 | 1,000 | 3 |
三、各獎項名額,若因作品未達標準得從缺。
壹拾壹、承辦本計畫之工作人員依相關規定給予敘獎。
壹拾貳、本計畫陳本府教育處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壹拾參、注意事項:
一、徵選之作品可以以個人或團體形式報名,團體報名以三人為限。
二、請參選教師或團隊務必填寫「附件一、報名表」、「附件三、切結書」及「附件四、授權書」(附件三、四,每人填寫一張);「附件二、教案設計格式」紙本請準備一式三份;「附件二」完整內容與相關教學資源媒材,請另行燒錄成電子檔一份,並於光碟上註明作品名稱、學校與作者姓名。
三、設計作品之著作權屬創作者所有,但須授權予教育處指定之第三人得無償、不限時間、次數、地域或方法非營利之校園環境教育教育推廣使用,著作人並應承諾對教育處所指定之人不行使著作人格權。
四、設計作品須依智慧財產權、專利權等規定辦理,須為親作,教案之研發請勿抄襲或複製他人作品。引用資源或圖片等應特別注意智慧財產權相關規定,註明資料出處或來源,如有涉及使用智慧財產權之糾紛或任何權利之侵害時,由法院判決屬實者,則追回原發給之獎狀及獎勵,並應自負責任,主辦單位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五、徵選作品及相關資料請一併提供電子檔,若有實際活動資料或輔助教材,也請一併附上,以供評審參考。
六、未盡事宜另行公告。
附件一
宜蘭縣100年度辦理精進課堂教學研習—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設計競賽計畫
基本資料表
參加類別 | □戶外教學 □能源科技與節能減碳教育 □防災教育 □生物多樣性教育 □社區環境行動教育 | ||||
學習領域或學科 |
| ||||
單元名稱 |
| ||||
學習階段 | □幼稚園 □國小 □國中 □高中 □高職: 科 | ||||
作者姓名 |
|
|
| ||
性別 |
|
|
| ||
服務學校(全銜) |
|
|
| ||
任教科目(領域) |
|
|
| ||
聯絡電話 |
|
|
| ||
行動電話 |
|
|
| ||
傳真 |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 環保知識挑戰擂台賽!趕快來參加!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金秋環境季環保知識挑戰擂台賽 一、 計畫名稱:100年幸福宜蘭環保智慧王挑戰賽實施計畫 二、目標: (一)擴大師生瞭解「環境E學院」網站,並將環境教育落實於日常生活,以提昇環保知識及行動力。 (二)促進本縣高級中等以下各級學校學生,擴展年度環境教育課程學習內涵,關注環境保護議題,汲取環境保護知識,踐履環境保護責任。 (三)增強本縣高級中等以下各級學校師生,對於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E學院」網站資源的認識與運用,並藉本縣自行建置快樂E學院「環保智慧王」網路測驗資源,促進環境保護知識的學習與實踐。 (四)藉由辦理「幸福宜蘭環保智慧王挑戰賽」,讓宜蘭學子共聚一堂,以限時搶答的方式,一起切磋環境教育知識,增長環境保護實踐智慧。 三、辦理時間: 100年9月15日起至10月15日止。 四、舉辦地點: (一)各校學生實施「環境E學院」網路學習及認證: 1.環境保護知識網路學習—各校及各生家庭。 自行上網學習或由班級安排時段統一登錄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E學院」網站學習,以獲取檢測分數。(http://ivy5.epa.gov.tw/e-school/) 本縣中小學生第一次登入時,個人e-mail帳號,請務必登錄smail帳號。(例如:○○○@smail.ilc.edu.tw) 2.快樂E學院–環境保護知識網路測驗—各校電腦教室、各生家裡電腦。自行上網學習或由班級安排時段統一登入網站學習拿e幣。(http://std.ilc.edu.tw) (二)環保智慧王挑戰賽—宜蘭縣宜蘭市凱旋國民小學—視聽中心。
五、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教育部。 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 承辦單位:宜蘭縣宜蘭市凱旋國民小學。 協辦單位:宜蘭縣各高中職、各國民中學、各國民小學、宜蘭縣國民教育輔導團、宜蘭縣環境教育輔導團、宜蘭縣資訊網路中心。
六、參加對象及預估人數: 宜蘭縣各高中職、各國民中學、各國民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本縣約8,000位高中(職)學生,15,000名國中生及18,000名三至六年級國小學生)各校都必須指導學生學習並組隊參加「環保智慧王」挑戰賽。
七、挑戰賽實施內容: (一)環境保護知識網路學習— 於100年9月15日至10月12日期間,由學生自行上環境E學院網站學習,或由班級安排時段統一上網學習。詳如四、(一)-1.。 (二)環境保護知識網路測驗—各校電腦教室、各生家裡電腦。 於100年9月15日至10月12日期間,各生以個人帳號登入本縣「快樂E學院」環保知識網,自行上網測驗或由班級安排時段統一上網測驗,以獲取e幣點數。 (三)環保智慧王挑戰賽 *比賽時間: 國小組:100年10月13日(星期四)上午十時起。 國中組:100年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十時起。 高中職組:100年10月15日(星期六)下午二時起。 依據各組報名人數安排場次,每場次100人。每人應答題50題,藉由電腦布題(由各組題庫中隨機出題),使用按按樂設施,每題答題時間10秒鐘。每答對ㄧ題2分,50題全部答對者100分,全部使用電腦自動統計分數排名(分數相同時加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E學院」成績排序,若再相同時加本縣「快樂E學院」環保知識測驗e幣點數)。 *比賽地點:宜蘭縣宜蘭市凱旋國民小學—視聽中心。 (四)各校經選拔代表參加全縣環保智慧王挑戰賽學生,依規定名額,於100年10月7日(星期五)前,逕至宜蘭縣EIP報局系統報名,各高中職逕E-MAIL至z00071@ilc.edu.tw信箱。 (五)環保智慧王挑戰賽報名人數規定: 國小組:各校推薦成績最佳學生3至30名為限。 國中組:各校推薦成績最佳學生3至30名為限。 高中職組:各校推薦成績最佳學生3至30名為限。 (六)獎勵: 1.參加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E學院」網路測驗可獲得闖關分數,參加本縣「快樂E學院」環保知識網路測驗可獲得e幣點數換獎品,成績同時列為全縣「環保智慧王挑戰賽」並列同分時採計分數。 2.參加全縣「環保智慧王挑戰賽」,各組各場次成績前十名者頒贈100年宜蘭縣【環保智慧王】獎狀及精美獎品(各組總成績前十名除外)。 3.各組總成績前十名頒發100年宜蘭縣【環保智慧金頭腦】獎狀及精美獎品,同時取得代表本縣參加101年全國環保知識挑戰擂台賽總決賽資格。(比賽時間及比賽方式另訂) 4.各組前八名參賽學生的指導教師一至二名,依據獎懲規定各予嘉獎乙次(高中職指導教師將建請教育部依權敘獎)。
九、預期成果: (一)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E學院」網站,全面推廣到各校,師生能充分認識與運用,提昇環保知能及實踐智慧。 (二)全面提升本縣學生環境認知與實踐,並藉參與環境保護知識測驗,了解環保教育成效,作為未來繼續發展的指引。 (三)藉由本活動,讓本縣約8,000位高中(職)學生,15,000名國中生及18,000名中、高年級國小學生均參與環境教育學習活動。
十、本計畫奉核定後實施之,修訂時亦同。
環境教育及節能減碳專刊100-03水梯田復耕 蜻蜓小魚回來了! 田螺、蜻蜓、豆娘、黃腹細蟌、青鱂魚…,隨著耕作節奏,在水田裡繁殖、生長。其實農田除糧食生產外,更是擁有豐富生態的濕地環境。但隨著休耕地擴大,水田生態出現危機,林務局今年在新北市貢寮嘗試以「生態補貼」復耕,學者呼籲農委會檢討休耕政策,擴大環境生態補貼。 *生態補貼貢寮復耕見效* 農田是台灣第二大生態系,僅次於森林,更是台灣面積最大的淡水濕地環境。林務局今年推動「貢寮水梯田生態復育計畫」,在二.九公頃農地上,與十一名農民合作,其中一.六公頃以不用藥的友善耕作方式續耕、復耕水稻,另一.三公頃已休耕、陸化的水梯田,重新整地後蓄水。層層疊疊的梯田復育後,到處可見稀有水生植物—小穀精草,附近飛舞的蜻蜓超過五十種,是台灣種數的一半。廢耕多年的水田中,不僅長出鴨舌草,連幾近絕種的青鱂魚也現蹤。八十歲的農民蕭秋金被稱為「細蟌伯」,因為快要消失的黃腹細蟌,在他的田裡,一眼可看到上百隻。 「生態補貼」計畫引進歐洲、日本對農地推行的「綠色補貼」概念,參與農民只要協助水路順暢、維護田埂、割草、整地等,一期作每分地可獲六千元的補助,比休耕補助四千五百元還高。八十三歲蕭榮燦說,他罹患大腸癌才開完刀,拿到的補貼,剛好請人代耕,讓他的田免於休耕。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強調,政府應改休耕補助為「農業環境給付」,才不會浪費納稅人的錢。不只梯田,平地休耕農地如也能蓄水,就像埤塘一樣,具有儲水防洪、挹注地下水等功能。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世新大學助理教授蔡培慧認為,農地多元價值終於受到官方肯定,顯示以環境補貼取代休耕補助,不是不能做,而是要不要做的問題。在政府強調糧食安全,休耕地復耕、產量提高後,價格難免受影響,需要環境補貼適時介入,提高農民收益。農糧署長李蒼郎說,農田須長期有水,因此推行上須考量水源,還要視當地條件而定,像宜蘭農田二期作休耕,用水無虞,部分農田也會種水、養水。(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100.9.12) 北冰洋海冰迅速消失 學者憂心忡忡 最快10年、最慢30年,北冰洋將出現夏季完全無冰的狀態。德國研究機構日前宣布,今年北冰洋海冰覆蓋率創下有史以來最低紀錄,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北冰洋海冰持續變薄的證據。聽到這項數據,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汪中和憂心表示,北冰洋海冰減少會加快海平面上升速度,恐怕令台灣等沿海國家來不及應變。 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表示,今年北冰洋海冰已打破2007年9月16日創下的最低覆蓋率紀錄,2007年時紀錄約為413萬平方公里。該資料中心資深研究員Ted Scambos說:「重點不在是否創下紀錄,而是今年並無特殊的氣候狀況,依然打破了紀錄。」2007年因為少雲的關係,導致當年海冰面積創下最低紀錄,不過今年北極氣候並無異常,北冰洋海冰仍創下新低。 台大大氣系教授許晃雄指出,北冰洋海冰覆蓋率是觀察氣候變化的重要指標,而從近20年的數據來看,北冰洋海冰有消失的趨勢。他說,北冰洋海冰一旦消失,陽光將直接射在北極海上導致海洋溫度升高,加速全球暖化,對北半球甚至全球氣候造成影響。「今年北冰洋海冰覆蓋率比過去30年平均值的一半更少。」汪中和表示,北冰洋海冰的消失不會直接造成海平面上升,但是因北冰洋海水溫度的升高,導致格陵蘭冰原的加速融化,使原本緩慢上升的海平面頓時成跳躍式上升,讓所有沿海國家來不及應變,包括台灣在內。 另外汪中和指出,冰川融化可能釋出北冰洋海底甲烷。埋藏在北冰洋海底的甲烷估計有4千億噸,是目前全世界每年釋出量的1千倍。甲烷是最重要的溫室氣體之一,其暖化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3倍。隨著北冰洋的消失,過去以固體型式安定在海底的甲烷,就會開始氣化並進入大氣層,加劇地球暖化的失控,氣候災難將一發不可收拾。 根據極地冰芯微生物的調查,已在冰層樣本中發現沉睡了近14萬年的病毒毒株。汪中和說,原本蟄伏在北極冰層下的病毒,可能因海冰融化而活化,擴散到北極以外的地區,由於人類對這些陌生的病毒沒有免疫力,一旦快速傳染開來,後果不堪設想。 汪中和推估,最快10年,最慢30年,北冰洋夏季將會完全無冰。「現在已無法阻止了。」他警告,北冰洋海冰消失已是無法逆轉的趨勢,各國政府現在能做的只有努力減碳,盡量延長北冰洋海冰存在時間,並在這段期間內找出解決之道。 (資料來源:台灣醒報 100.9.13) ◎網路笑話—我爸爸今年五歲 「小珍,你能說出你爸爸今年幾歲了嗎?」幼稚園的老師問道。 「爸爸今年五歲了。」小珍認真的回答。 老師笑了:「小珍,再想一想,難道你爸爸和你一樣大嗎?」 「是的!我爸爸常常跟我說,他是從我出生那天開始當爸爸的。」
環境教育及節能減碳專刊100-02世界遺產 全球最大檜木林在台灣 花了3年時間,林務局拍攝了一部台灣檜木的珍貴紀錄片,台灣擁有全世界面積最大的檜木林,這些檜木如何從0.1公分的種子,孕育長大成50公尺高的巨木,透過鏡頭呈現出台灣這個僅有的世界遺產。 3千萬年前,檜木家族已經廣泛出現在地球上,經過冰河時期,以及劇烈的氣候變化,大部分的檜木消失了。而檜本生長主要是分別分布在台灣、日本、美國東西岸,共同的環境特徵是沿海可攔截水氣,而形成雲霧的山區。 台灣這個區域是目前全球僅存,面積最大的檜木林面積,主要是生長在海拔1300公尺到2600公尺,雖然海拔不高,但是每年有1到2場降雪,頗有北國風味。台大生命科學系助教吳聖傑:「那台灣我們稱為檜木的,其實有2種,一個是台灣扁柏,另一種就是這個紅檜,扁柏的毬果的話,比較偏圓形一點,圓形的毬果,那紅檜呢,它會是比較偏長形的。」 工作人員:「再拉過去,好好好,拉過去,然後爬上來,爬上來再傳給我。」為了幫檜木量腰圍,一群人大費周章。工作人員:「好,這一棵紅檜喔,11.85公尺。」 身材巨大的檜木,因為強韌、特殊紋理,和藏在骨肉裡的幽幽暗香,擁有相當高的經濟價值,經常遭到砍伐,大陸遊客到台灣必搭的阿里山小火車,當初可是日本人,為了把阿里山的檜木運下山而搭建的,台灣檜木深受日本人喜愛。 明治神宮的大部分建材,以及門口這個全球最大的參道鳥居,都是從台灣運來的檜木。台灣在短短的幾十年日據期間,光是阿里山山方是檜木所形成的倒木,那上面長了很多這些,都是台灣扁柏。」 有了倒木作支架,掉在倒木上長度不到0.1公分的種子,如果幸運,2000年後,可以變成50公尺高的巨木。「因為長有美麗的蘭花,棲息在參天巨木上,因此有了一個雅致的名字,棲蘭山。」 山崩過後的土地,檜木開始生長,增加了土石的穩定度,也保育了這片大地,歷時3年走入深山裡,這部影片也是台灣檜木最珍貴的一部紀錄片。區,便有超過1萬6千多公頃面積的原始檜木林,被砍伐殆盡。 除了人為的砍伐,檜木也會有天敵「雷擊」,但是死亡卻也往往帶來新生。文化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廖啟政:「我現在坐的地 (資料來源:TVBS 100.9.12) 一級瀕絕動物 全台僅1400多隻 熊鷹被列為一級的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也是華盛頓公約管制國際貿易的物種,除了受馴鷹人及標本商的青睞以外,鷹羽頭飾更是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在面臨強大的獵捕壓力下,林務局委託屏科大進行熊鷹生態調查,希望藉此取得生態保育與傳統文化的平衡。 林務局委託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進行熊鷹生態調查,從民國九十八年開始,由孫元勳教授帶領調查小組,在屏東、台東山區進行研究,據孫元勳「較樂觀」的估計,目前全台熊鷹約有一千四百多隻,又以台東密度最高。 孫元勳表示,熊鷹亞成鳥在黑市每隻售價都在兩萬五千元以上,廿年前每年至少有十隻以上的仔鷹被獵捕販售。熊鷹羽毛也是排灣族和魯凱族的重要飾品,象徵崇高的身分和地位,在傳統中被視為靈鳥,配戴熊鷹羽的身分與數量都有嚴格限制,獵捕熊鷹更被視為禁忌。 但近來傳統式微,人人以擁有熊鷹羽頭飾為榮,在鷹羽黑市裡,最高貴的一對鷹羽可達三萬多元,過去十年內,在屏東、台東的捕獲數量,每年達廿到五十隻。 孫元勳指出,維持最小存活族群是保育稀有物種的首要工作,如何在兼顧熊鷹族群永續和傳統文化保存的精神下,取得互信和共識,讓熊鷹能世代翱翔在台灣森林裡,是必須持續努力的課題。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100.9.11)
◎網路笑話—驗算 某教室進行期中考試。 考卷一發下之後,只見甲生丟骰子:「3.1.1.3.4.2.4.2.1……」,然後很快的就寫完了,開始睡覺。 不久之後,甲生突然爬起來,又開始丟骰子……。坐在隔壁的乙生覺得很奇怪!終於忍不住的問:「你在幹嘛?」 只見甲生沒好氣的回答:「當然是在驗算啊!笨!」
節能減碳20小撇步 大家一起來做環保 1. 隨時攜帶手帕 多衛生~隨時攜帶手帕,減少使用面紙,衛生又環保。 2. 盡量搭乘公車 吸清淨~多走路、騎腳踏車有益人體健康,每輛車少開1公里,可避免0.61公斤的廢氣產生。 3. 著穿輕便出門 多涼爽~上班服裝以輕便、節能為主,預估每年可達到3千公噸以上減碳效 4. 使用替代能源 少石油~多盡量使用替代能源,例如太陽能、風能與天然氣等,幫助地球增加永續能源! 5. 停車惰轉熄火 少廢氣~每部車一年節省油耗約1.25公升,減少2.7公斤CO2排放。 6. 自備水壺水杯 少開銷~一個瓶子重複使用20次,可節省1/3~1/4的CO2排出量。 7. 愛用再生產品 少污染~再生紙漿的的製作過程,可減少砍樹與消耗較少的能源,減少約75%的空氣污染、35%的水污染及減少大量的固體廢棄物,每回收一噸紙將可減燒242公斤的CO2。 8. 使用省電燈泡 多能源~換上省電燈泡,每年可減少146公斤的CO2產生。 9. 紙錢來作伙燒 多誠心~使用足百(大面額紙錢)可減少160公克空氣污染物。 10.多開窗少用電 好風氣~少搭一層電梯,減少0.218公斤的CO2;少開一小時的冷氣,減少0.621公斤的CO2。 11.環保筷隨時帶 挾滿意~隨身攜帶環保筷,每減少1萬雙免洗筷,少砍掉0.32棵樹,減少3.7公斤的CO2。 12.垃圾資源回收 換黃金~定時整理回收家裡的廢棄物,每年可減少2,333公斤的CO2產生。 13.隨手關閉電源 多環保~隨手將使用完畢的電器用品電源關上,每年可減少約972公斤的CO2產生。 14.定期汽車保養 多安全~隨時保持輪胎正常胎壓,可提升汽油使用效能多行駛3%公里,每節省3.785公升汽油,可減少19.5公斤的CO2產生。 15.節約用水 多省錢~請改用省水蓮蓬頭,每年可減少340公斤的CO2產生。 16.不買過度包裝禮品 少浪費~每人每戶若能減少10%的垃圾量,每年可減少1,166公斤的CO2產生。 17.28℃以下不開冷氣 多省電~冬天時,請自動將恆溫器向下設2度,夏天時請往上調2度,每年可避免約1,944公斤的CO2產生。 18.種一棵樹 少CO2 ~一棵樹一生可吸收約1噸的CO2。 19.吃多少、點多少 ~吃剩下的食物約佔廚餘的30%,養成良好的習慣,吃多少、點多少,可減少廚餘量。 20.減少車內重量 多省油~若減少10公斤的雜物重量,一年可減少2.5公升的汽油。 環境教育及節能減碳專刊100-01中秋烤肉萬家香別讓嫦娥笑我們髒 (生活新聞)『別讓嫦娥笑我們髒』是不少五、六年級生孩提時共同的校園回憶,每逢中秋節前夕,學校廣播就會播上這一段話,提醒和家人在中秋夜出外賞月野餐時,不要弄的滿地垃圾污染環境。當孩子頭頂文旦皮在賞月人群中嬉鬧的記憶逐漸遙遠,滿地垃圾的景況也漸漸改變時,近年中秋節烤肉卻取代了單純吃月餅賞月團聚,燒烤肉品不完全燃燒造成的煙霧,形成了另類的污染,其危害不亞於吸入二手菸的影響。 火烤、煙熏食物,燒烤時木炭中的煙含有多種致癌物質,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顆粒物、二惡英、苯並芘等,為了避免烤肉燒烤期間接觸太多煤炭燃燒引發的有毒物質,最好在通風良好的地方進行烤肉,平時也少吃燒烤食物,以避免吸入毒煙造成危害。 烤肉之後,最困擾的就是衣物上的燒烤味道很難消除。服飾專家建議,可穿著含自淨功能的衣服,避免沾染太多燒烤油煙,也能粉碎沾染在衣服上的油煙分子,保護自己和家人呼吸道健康,清洗起來也會更方便。 (資料來源:台灣立報100.9.5) 多帶1公斤垃圾走!國際淨灘行動登場 9月17日是國際淨灘日,為了潔淨海岸、搶救海洋生態,環保團體在中秋節前夕發起淨灘行動,號召全台民眾中秋節到海邊賞月時,能多攜帶一個袋子,多帶走1公斤的垃圾,為維護海洋生態盡一份心力。 中秋節將至,許多民眾會前往海邊烤肉、放煙火慶祝,但總會在事後遺留許多垃圾,嚴重影響海洋生態。由多個環保團體組成的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今年再度響應國際淨灘行動(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ICC),發起「海邊垃圾清一清,嫦娥陪你看星星」行動,號召民眾到海邊賞月時,多帶走1公斤的海灘廢棄物。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陳淑麗博士觀察,由於台灣民眾有施放煙火的習慣,因此每年的新年元旦、舊曆年與中秋節是海岸垃圾增加的高峰,這些使用過的煙火炮管,落入大海後,可能被海洋生物誤食,威脅他們的生命。陳淑麗說:『根據我們的資料顯示,每年在農曆年的時候,譬如說元旦跨年、中秋節的時候,這是3個高峰,我們到海邊去隔天去撿的話會一大堆沖天炮,或是什麼炮的遺骸。』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泰迪指出,根據去年的全台30場次的淨灘統計數據顯示,台灣的海洋廢棄物中以塑膠袋、玻璃飲料瓶與浮標高居前三名,張泰迪認為,這顯示了食品飲料產業中一次性的垃圾,漸漸淹沒了台灣的海岸,民眾應從消費行為改變起,否則海洋垃圾污染,將沒有停止的一天。 張泰迪表示,今年是國際淨灘行動25周年,25年來全球共有152個國家響應串聯行動,台灣也沒有缺席,從9月17日國際淨灘日起,將在全台發起15場以上的行動,希望民眾熱烈參與。 (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台100.9.7) 北極採油熱恐釀地球浩劫 根據最新研究,去年北極夏季最低海冰量再創新低,北極融冰促使能源公司競相探勘這塊據信原油蘊藏量高達一千六百億桶的「新疆界」,但此舉令全球權威極地科學家憂心忡忡,警告北極冰層下發生任何嚴重漏油,都恐釀成無法控制的環境災難,破壞這塊全球最原始的生態系統。 英國劍橋大學海洋物理學教授瓦德漢指出,北極海冰下方發生漏油,不僅處理難度遠超過開放水域,也會被表層海冰吸收,可能帶到遠達一千六百多公里外,這表示這波北極採油熱潮有可能是史上風險最高的石油探勘。 根據瓦德漢在一九七○年代所做的大型實驗,在極地洩漏的原油會被封在浮冰下,無法立即清除或燃燒掉,也不知道它的確實位置,然後又會被封在新形成的浮冰中,就像三明治,這些原油被浮冰帶著在北極到處漂,直到春天融冰釋出,這時可能已漂到離漏油點數百甚至上千公里處,「可能北極一大片區域都被污染了」,而且由於融冰阻止石油風化,屆時釋出的原油毒性甚強,對環境造成「恐怖」災難。 原油蘊藏量估有一千六百億桶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的「北極圈資源評估」報告,北極圈以北區域原油蘊藏量據信高達一千六百億桶,佔全球未探勘油源的逾四分之一,足以供應全球石油需求超過五年。英國凱恩能源公司,已開始在格陵蘭外海的四座測試井探鑽油氣;殼牌投資二十多億美元,預計明年七月開始在阿拉斯加北方波福海、楚克其海探勘;艾克森美孚與俄羅斯合作將開採北極圈另一邊的喀拉海油田。這些都讓北極油氣資源爭奪戰更形激烈。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100.9.7) ◎網路笑話—異類 冰箱裡的兩顆雞蛋在聊天。 雞蛋甲:「你看角落那邊怎麼會有一顆綠綠醜醜的雞蛋?」 雞蛋乙:「對啊!跟潔白的我們站在一起還真是奇怪!」 雞蛋甲:「對啊!對啊!」 那顆綠綠的蛋轉過頭來說:「有規定奇異果不能放在蛋匣裡嗎?」
※以上內容如有侵權行為請主動告知,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