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南澳鄉金洋國民小學 102年度申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 推展以民族教育為特色之學校本位課程實施計畫 宜蘭縣南澳鄉金洋國民小學102年度申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補助推展以民族教育為特色之學校本位課程實施計畫 壹、依據 一、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02年度推展以民族教育為特色之學校本位課程補助計畫。 二、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02年1月8日原民教字第1020001450號函。 三、宜蘭縣政府102年1月15日府教學字第1020005814號函。 四、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02年4月17日原民教字第1020021498號函。 貳、計畫目標 一、結合社區資源的課程編撰,找出深藏於族人記憶中南澳鄉泰雅族人之精神,藉由訪問族 人耆老及社區文史工作者編撰及研發屬於當地部落的在地教材。 二、建構泰雅族文化特色及族群精神的本位課程架構,設定本位課程主題,各學習領域將不同層面的文化內涵透過課程的設計在不同年段實施教學,不論技藝或精神層面各領域都能針對主題把泰雅族的文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作全面的規劃及教學。 三、結合學校願景的課程設計:本校願景是「健康自信、活潑開朗、主動積極、創新卓越」,因此整個課程在設計上便以實現願景為目標。 參、本校推動原住民族教育之理念與特色 一、理念目的: 「南澳鄉」是泰雅族南勢群的世居之地,最先來到太平洋岸的南澳地區泰雅先民,有感於南澳的富庶與美麗,稱呼南澳為「葛蕾扇」—意思是「美麗富庶」。 南澳鄉位於宜蘭縣東南境,是一個原住民鄉,東以省道台九線與蘇澳鎮的東澳里、南強里、朝陽里為界,面臨太平洋;南以和平溪(大濁水溪)與花蓮縣秀林鄉為界;北與蘇澳鎮、冬山鄉相鄰;西臨南湖大山,與大同鄉接界。「南澳」因位在蘇澳的南邊,長久以來,大家就這麼習慣的稱呼它。它是由東澳溪、大南澳溪、和平溪(大濁水溪)及大元山(海拔1,489公尺)、十六分山(海拔1,817公尺)、三星山(海拔 2,551公尺)、南湖北山(海拔 3,535公尺)、南湖大山(海拔3,740公尺)等溪流與高山的組合。 從住民的領域與地形來劃分,東澳溪、大南澳溪、和平溪(大濁水溪)等河川中上游山地,為南澳群泰雅族人的原居地;東澳溪、大南澳溪、和平溪(大濁水溪)等河川下游及出海口處所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平原,則為泰雅族人的移住地,與漢人、噶瑪蘭、平埔族人分別建立聚落。南澳鄉為宜蘭縣內面積最大(740.65 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每平方公里 8 人)的鄉鎮,自然資源豐富,景緻渾然天成,擁有獨特的人文與自然資源,是最具發展潛力之校外教學場域。 「南澳南溪」經流南澳鄉的金洋村、武塔村後再與北溪匯流注入太平洋,水質清澈,兩岸溪谷綠林鬱鬱,環境幽靜、空氣清新,景色秀麗有如世外桃源仙境。每逢四、五月盛產毛蟹,又有飼放香魚繁殖,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靜謐的氣息最適合聆聽大自然的聲響,漫步在溪邊悠揚的風聲、雨聲及溪水溪齊奏,讓人獲得心靈上的平靜。 目前南澳南溪共發現淡水魚6科12種,其中鯉科4種、蝦虎科3 種、塘鱧科2種、鯔科、湯鯉科、鰻鱺科各1種,是一條生態豐富的河川。 二、理念發展與價值: 用心規劃系列性的民族教育教學課程路線,發展在地性的特色學校,表達具體性的宣示。但是,對於教育的具體意義和實務操作,仍需仰賴執行技術的逐步落實,才能產出真實的教育價值。所以,校本課程帶動「旅遊新概念;學習新主張」,以一步一腳印的方式逐步建構金洋遊學圈並勾勒出校本課程遊學化的創意教學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