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超強的腸胃炎病毒─諾羅病毒 (Norovirus)~請大家注意

3-08

 

目前正是武陵農場櫻花盛開季節,許多民眾前往賞櫻;不過卻驚傳疑似諾羅病毒感染案件,約有上百名民眾及渡假村員工出現上吐下瀉情形。
諾羅病毒到底是什麼? 傳染途徑為何?快來認識諾羅病毒!

什麼是諾羅病毒?
諾羅病毒是一種會造成人類腸胃炎的一群病毒,這群病毒以前有許多名稱(例如類諾瓦克),而這群病毒已在最近被正式命名為諾羅病毒(Norovirus)

諾羅病毒可分為三群:GI、GII、GIII。GI和GII可感染人類;GIII則感染豬和牛。

諾羅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可以發生在一年的任一月份,但主要在冬季。
它可侵犯所有的年齡層,但以年輕成人為主。

諾羅病毒的傳染途徑為何?
諾羅病毒的傳染性很強,患者的糞便、嘔吐物中都帶有諾羅病毒,人們可以經由以下的途徑被傳染:如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料,

接觸患者身上或其接觸過的環境物品,都可能因帶有病毒而被感染,或是與照顧患者的人有直接接觸。所以如在老人之家、安養中心工作者須特別小心。

諾羅病毒相較於其他腸胃道病毒或細菌,傳染力很強,只要一百隻病毒,就可能造成感染,過去因為檢驗困難不易發現,

推測不明原因的冬季食物中毒,很多是由這種病毒引起。
以下數種特徵可以幫助我們在臨床上懷疑是諾羅病毒急性腸胃炎群突發:
(1)發病期只有2-3天;
(2)大部分病人的最主要症狀是嘔吐;
(3)估計潛伏期約24-48小時;
(4)一般的糞便檢查中(例如:輪狀病毒、腺病毒),找不到病原。

感染諾羅病毒後何時會出現症狀?
通常在24至48小時候出現症狀,也可能在接觸病毒後12小時即發生症狀。

諾羅病毒的傳染期有多久?
被感染的人在出現症狀到恢復後至少三天中都具有傳染性,些許患者甚至在康復後兩個星期都具有傳染性,所以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以及個人衛生是相當重要的。

幾乎所有種類的食物被諾羅病毒所污染的水再次污染後,皆可能成為病毒載體,引發急性腸胃炎群突發,其中包括被污染的游泳池及湖泊。
諾羅病毒似乎是對加氯處理具有抵抗性,不易被殺死。帶殼的海鮮,例如牡蠣及文蛤,可以濃縮污染的水並提高其中諾羅病毒的濃度,

因此容易成為散播病毒的食物。諾羅病毒似乎對加熱處理也具有抵抗性,即使將帶殼的海鮮加熱,亦不能百分之百保證不會散播病毒。

諾羅病毒引發的急性腸胃炎當中。
雖然未加處理這些群突發也可能會在1∼2週內自行改善,但幾乎一半以上的人皆會受到感染。

諾羅病毒因為有多種不同的病毒株,所以我們的免疫系統難以針對它建立終身的免疫反應。
大部分的個體在感染到諾羅病毒之後,抵抗力約可持續4∼6個月之久,保護病人免於受到再感染。隨著越多次的感染似乎可以

增加個體的抵抗力,而這些保護力約在2∼3年後會完全消失。

諾羅病毒的治療方法?
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對抗諾羅病毒,也沒有疫苗可以預防諾羅病毒的感染。當患者相當虛弱,並有嘔吐與腹瀉的情形時,

他們必須補充充分的水分以避免脫水的情形,在幼兒、老人中相當常見有脫水的情形,而且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如何避免諾羅病毒的感染?
1.勤洗手,尤其是在如廁後、進食、或是準備食物之前。
2.徹底地清洗水果和蔬菜。
3.利用家中的漂白水,徹底清潔與消毒被污染的表面。
4.被污染的衣物應立即脫掉,可以使用熱水或肥皂立即清洗。
5.嘔吐物及糞便應小心處理,並確保周圍環境的清潔。
6.感染諾羅病毒的患者在出現症狀到恢復後三天內,不應該準備食物,若食物被污染,則應該妥善的丟棄。

  • 公告學校網頁

image

 

265[1]ent-4eyehurtb20

101_凱旋國中緊急傷病處理作業流程及實施計畫

101_凱旋國中緊急傷病處理作業流程及實施計畫

 

凱旋國中緊急傷病處理作業流程及實施計畫

一、依據

(一)學校衛生法第十五條第二項規定。

(二)教育部主管各級學校緊急傷病處理準則。

二、目的

(一)為確保學生和教職員工在學校內發生事故傷害或疾病,能及時給予正確的身體評估及妥善的救護處置,減輕傷病程度及防止病情惡化,縮短患病日數以降低社會醫療成本。

(二)處理過程中除給予正確及專業之救護或照護外,亦需同理學生及家長之心理感受,給予適當的心理支持與情緒安撫,及合宜之後續關懷,以建立友善關係,避免引發誤解、衝突或法律糾紛。

三、事故傷害或緊急傷病處理原則:

(一)學校傷病處理僅止於緊急救護,不得提供口服藥或侵入性醫療行為。

(二)事故傷害或緊急傷病發生時,在上課中由任課教師或在場發現之教職員工先行急救,並視傷病狀況將傷患送至健康中心,必要時通知護理人員到場急救,由級任導師聯繫家長。

(三)如遇護理人員不在時,任課教師應通知學務處妥善處理並送醫。

(四)建立學生緊急連絡卡,並隨時更新,以供傷病處理時之家長聯繫。四、校園緊急處理機制:

建立校園緊急傷病救護計畫,包含通報流程、護送交通工具、護送人員順序、職務代理人等事項。

(一)通報流程:學校發生緊急傷病,目擊者應立即處置、求救,並通報健康中心及學務處前往處理,若涉及人數眾多時(紅色999,表示傷患10以上),立刻啟動學校重大緊急傷病事件處理流程機制(如附件),如有死亡之虞者應向教育處通報。

(二)護送交通工具:

1.學生需緊急送醫時,如學生意識清醒,可採用計程車或自用車。但須注意照護人員不得同時擔任司機。

2.若為中度以上者,宜呼叫救護車協助送醫。

(三)護送人員順序:(依檢傷分類處理)

1.輕度:無立即性生命危害,由老師通知家長前來帶回就醫,若無法連絡家長或家長無法前來,由學務處派人送醫。

2.中重度(需在30-60鐘內處理):由護理人員執行必要之急救處理,及護送就醫,學務處協調適當人員協助健康中心照護,老師負責與家長聯繫、溝通說明。

3.極重度(危及生命,需立即處理)之傷病,由護理人員及救護車人員共同護送就醫。

(四)職務代理人:護送學生就醫或返家,學校應視同公差假處理,並建立護送人員職務代理人制度,如下表。

職稱

第一順位

第二順位

第三順位

第四順位

第五順位

護理師

環衛組長

體育組長

活動組長

生教組長

學務主任

(五)護送就醫地點

1.為爭取救護時效,護送就醫地點以學校鄰近醫院為優先考量。

2.為避免護送醫院的爭議,學校應在事件發生時,告知家長欲護送就醫地點。

3.若家長無法即時到醫院會合,但因傷勢危及需立即進行特殊處置,由醫師以電話向家長說明後,得由家長授權學校二級主管以上為之。

五、記錄處理

(一)緊急傷病發生之時間、地點、狀況及處理過程等有關資料 ,應詳實紀錄,

陳會相關人員並妥善保管,以便追蹤與備查。

(二) 學校應追蹤傷病學生就醫狀況,並適時給予關懷及協助。

(三) 學生患有傳染性疾病(如腸病毒、水痘、登革熱、流行性感冒、肺結核、食物中毒…) ,依傳染病通報規範,確實通報相關單位(教育處體健科、所屬衛生所之承辦員)

六、本實施計畫經 校長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承辦人: 環衛組長: 學務主任: 校長:

 
 

101_小豆豆與豆豆老師

101_小豆豆與豆豆老師

 

心裡有話想說,卻不知道要跟誰說,或是不知道要怎麼開口嗎??

 

沒問題~~ 我們每個小豆豆都有一位專門的豆豆老師可以對話傾吐心事!!

 

 

豆豆老師給小豆豆的禮物

 

 

豆豆老師給小豆豆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