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_南山國小基本資料+環境教育願景

 1.學校基本資料:

                      填表日期:1041110

學校名稱

宜蘭縣南山國民小學

學校地址

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埤南巷31-3                    

環教資訊網網址

http://blog.ilc.edu.tw/blog/blog/6472

   

詹念峰

 

03-9809113

學校人數

學生人數:  65 人,教師人數:  11  人,職員工人數:   3 

學校地址

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埤南巷31-3

張魯峰

 

03-9809113

電子信箱

lueggif@ilc.edu.tw

校地總面積

      12223(m2)

建蔽率(建築地面積占基地面積之比率

    1751.2(m2)÷ 12223(m2) 14.33

台灣原生種植物

喬木7種、灌木2種、花草6種、蔓藤1種、蕨類3種、水生0

綠覆率(綠色植被所覆蓋面積除以基地面積之值)

   3666(m2)÷1223(m2)29.99

可透水面積:4000(m2)

透水率=32.73

基地保水力6000m3

(能涵養雨水及貯留滲透雨水的體積)

基地海拔高度=( 1150 m

(參考網站:http://earth.google.com/下載google earth 程式後輸入學校名即可查知

地區日照量 

夏季: 484小時   冬季: 203.8 小時

(參考網站:中央氣象局F統計資料F氣候統計F每月氣象資料http://www.cwb.gov.tw/

月雨量

最高:(5 )月( 351.2 mm

 

最低:(1 )月(39.7 mm

參考網站:中央氣象局

 

 

 

 

 

 2.校徽簡介

                                                         校徽

校徽意涵:

孩子好比一株株的幼苗,需要陽光、空氣、雨水和養料,而教師就是形塑尊重生命、快樂學習,人文化成的成長環境,使每個孩子都能獲得適當的澆灌與栽培,協力合作,成長合作,開出自信之花與希望的果實,讓我們的孩子迎向光明未來,活出自我,實現自我。
二、圓:
泰雅族的核心價值,圓象徵族群的和諧、團結的力量,圓也代表太陽,是生命的泉源,生生不息,源遠流長;而太陽的熱力,代表泰雅族群的熱情達觀。
三、大圓中的白色山形:
代表泰雅族的所有成員,大家心手相連,團結一心,相互關懷尊重,共同為部落的願景一齊打拼。
四、內圓黃色的雙峰:
學校位置於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交會群峰之腰,是部落祖先狩獵的場域。它豐富了先人的文化脈絡,山峰間留下了許多傳說與神話的故事,它造就了先人的智慧,讓後人獲得文化的傳承,使南山孩子可瞭解土地文化,認同土地。
五、內圓的綠色小草:
代表南山孩子,在師長愛心與耐心的滋潤下,快樂學習,成長茁壯。
六、內圓的白色底:
代表南山孩子的天真與純樸的心靈,在學校教育及自然的學習環境下成長,品德高尚,敬老尊賢,知書達禮。

3.學校環境教育願景:

wish_structure

4.本校校史:

民國九年五月十五日成立【番童教育所】,同年十一月一日校舍落成並舉行開學儀式。
民國十年九月十一日改升為【甲種番童教育所】,同年十二月增建校舍完成。
民國三十五年五月一日由政府接收,創立為【台北縣太平鄉四季國民學校埤南分校】。
民國四十九年六月奉台灣省衛生委員會指定本校為營養午餐示範學校。
民國五十一年八月一日奉准獨立改校名為【宜蘭縣大同鄉南山國民學校】。
民國五十一年十一月十日校長鄧允愷先生到校接掌政府遷台後的首任校長。同年十一月三日與四季國民學校辦理財產劃分與交接。
民國五十八年八月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校名為【宜蘭縣大同鄉南山國民小學】。
民國八十年重建教室、宿舍、操場工程完成。
民國八十七年九月成立附設幼稚園並招生開始上課。
民國八十七年完成教師宿舍及餐廳工程。

民國八十八年完成幼稚園教室及風雨教室工程。
民國八十八年底完成社區化運動場暨改善環境工程。

民國一零一年八月一日實施幼托整合幼稚園改名為幼兒園

民國一零二年十月完成全校無障礙工程

5.校長理念:

12 (5)

FB:www.facebook.com/profile.php

Blog:http://blog.ilc.edu.tw/blog/blog/18136

我們都需要教育

我們都需要不斷地接受教育,教育工作者和孩子家長都需要不斷地接受新時代新知識之洗禮。對我而言: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校園文化,『我學故我在-不當永遠的老師,要當永遠的學生』,真是我最佳的座右銘。學習體驗南山部落和學校的文化,像耕耘田野的人類學者,再進行一次文化學習之旅。南山孩子和我及學校同仁互相學習,讓學習成為一種文化交流,不同文化得以兼容並蓄,相互欣賞,以南山部落文化為根,帶著孩子放眼世界。

從土地出發的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尊重差異、欣賞差異、慶賀贊歎差異。

傾聽祖先的智慧,我們俯身大地思考我們如何到此?體會祖先的辛勞,學校深入社區,探訪老人家,帶領孩子瞭解社區歷史及文化,讓他們以身為南山家族成員為榮。扎根社區是學校特色課程重點,知識是重要的,但是知識下面應該以親身體驗的情感為基礎。

土地是我們共同的生命記憶之所在,其變遷、人文歷史與自然生態,都可作為我們探索之主題;學習探究其間之歷史文化,帶著南山孩子瞭解、扎根、認同社區。

迎向世界的教育

與全球接軌的教育該如何進行?全球思維,在地行動。這樣的理念時時提醒我:地球村時代已經到來,世界一家、命運共同。『帶好每一個孩子!』在現今台灣社會少子化趨勢下,更顯重要,迎向世界的南山教育,讓孩子與世界接軌,我們透過『品格扎根教育』、『閱讀深根計劃』、『生態活化教育』,南山教育都有永續開展的空間,透過生活有品、悅讀生活、生生不息三個教育主軸,我相信!南山的孩子定能勇敢自信的面對世界。在這幾個面向中,我認為:

『品格教育』與『閱讀復甦計劃』是最為基本的兩個主軸,在南山國小及南屏兩校服務的經驗,孩子讀好書、讀有趣的書,透過行政規劃、老師的引導,晨光閱讀、為孩子朗讀、全班共讀、親子共讀,南山與南屏孩子越來越喜歡閱讀了,我相信:閱讀是孩子學習之扎根基石:讓親師生一起飛向悅讀的王國!

教育實踐

共塑學校願景

校園民主專業對話機制的形塑

對話是理解的開始。教育改革是一種制度的改革,更是一種心的改革,也就是民主程序與實質的實踐。

從人類心理層面去觀察:參與度層面越廣越深,人對革新的抗拒心會越低,校長放下身段,做一個專心的傾聽者,把學校帶向『專業對話』『深度會談』的校園文化,如此方能凝聚共識,共創願景,共同實踐教育理想。

教育專業社群之營造

教育不只做為一種『事業』,更是一種『專業』;教育不只是一份『工作』,它

是一種『志業』。專業有一定的專業標準,更包含對這專業的承諾,有了專業,對外我們才能大聲的說:我們要有自主,教育的鬆綁,一方面是教育行政權的共同承擔,一方面教育專業權更需要提昇,也只有學校形成專業社群,我們才能集眾人之心力,對孩子的教育做出貢獻。

扎根社區 親師生攜手向前

孩子來自部落,我們不能忘掉這樣的事實,正視孩子的家庭文化,教育工作者應深入部落及孩子的家庭,去理解孩子的思考與行為,進而規劃調整教育的內容。在先進國家行之有年的親師協會制(P.T.A)值得我們借鏡。沒有家長參與的學校教育只成功了一半,校長鼓舞老師進行『行動研究』,擬定社區學校親子活動,不斷進行教育理念溝通,親師協同合作,孩子是最大的受益者。

培養有自信的孩子 迎向未來

讓我們的孩子,有自信地向未來邁去,學校裏有熱情於教育志業的老師在努力,孩子認同並以部落文化為榮,我們的教育願景是:讓孩子在南山部落的土地扎根學習,自重自信面向世界的挑戰!

我的生命故事

我的父母是雲林鄉下種田的孩子,他們依照祖父母的想法:媒妁之言結了婚,在我出生前一年,父母離鄉背景到台北討生活,礦工是父母的工作,他們辛苦工作,沒有 辦法照顧我們,於是哥哥照顧我和弟弟,也因為如此,哥哥晚了一年進小學讀書,礦工工寮是我們的家,大自然就是孩子的遊樂場,我們享受了一個『物資貧乏、精 神愉快』的童年,回想那光景,就是現在教育所強調的『開放教育』吧!

出生在『工人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我們兄弟三人的『文化資本』是少之又少的,我的父親小學沒有念完,母親呢?女性在台灣4、50年代很難能上學,學校教育對他們而言是非常遙遠的。

父母忙於工作賺錢,對我們兄弟採取『放任式教育』,讀書要靠自己,只記得小時候媽媽常告訴我:「要做牛,不怕沒犁可拖」,當時懵懂不知,嘴巴只會學媽媽喃喃自語念了起來,國中畢業,我考上省立台北師專,媽媽告訴我:「你以後不必再跟我一樣做一輩子的工了」!我才恍然大悟,做了一輩子辛苦勞力工作的父母,為的是我們可以跳脫他們的勞工階級,而進師專讀書的我,好像完成了他們的願望。

 

lueggif

嗨!我是可魯老師,願你的每一天都充滿希望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