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特色課程

宜蘭縣南山國民小學(六上)學校特色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者:林靜雯 陳明正

一、學習期總主題:大地的彩妝 思源對話

二、教學節數:24

三、設計構思與目的:

思源埡口蘭陽溪大甲溪的分水嶺,也是東北季風氣候與乾爽的中部氣候的分界線。由於氣候上的明顯差異,也造成埡口兩邊生長著截然不同的植物,於四季裡呈現出殊異的山林景致。

本單元的設計,是希望孩子透過實地的探訪、觀察和記錄,加深對週遭環境的認識,並懂得珍愛自己所生長的土地。期待美麗之島福爾摩沙的富饒,將會有更多的觀察者和保護者。

思源拾掇

認識植物

四、主題統整架構:

 

探索規劃

拜訪思源

愛在臺灣

關懷分享

我思、我畫、故我在

愛,沒有國界

欣賞學習

 

 

 

 

 

 

 

 

 

 

五、主要活動及內涵

◎活動一:

(一)教學活動名稱:思源拾掇

 

(二)教學目標(具體目標)

1.能認識思源埡口的植物生態。

2.能使用電腦網路查詢資料。

3.能將所搜尋到的資料的做分類與整理

 

(三)活動說明

           

能力指標

教學節數

教學資源(或情境)

評量方式

1.放映思源埡口山林景致的幻燈片並作解說。

 

2.利用電腦網路教學搜尋思源埡口的相關資料。

 

3.將所搜尋到的資料的做分類與整理

 

 

 

 

1-1-3

能養成仔細聆聽的習慣。

1-3-4-1由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2-3-2-4

藉著對動物及植物的認識,自訂一些標準把動物、植物分 類。

 

 

 

4

1.思源埡口歲時記

2.幻燈片。

3.電腦教室

 

 

教學省思

 

 

 

 

 

 

 

 

 

活動二:

(一)教學活動名稱:拜訪思源

 

(二)教學目標(具體目標)

1.能觀察各種植物的特徵。

2.能紀錄各種植物的特徵。

3.能收集各種植物的葉片。

 

(三)活動說明

           

能力指標

教學節數

教學資源(或情境)

評量方式

1.實地走訪思源埡口,進行植物的觀察、紀錄、拍攝及收集。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2-3-2-1

察覺植物根、莖、葉、花、果、種子各具功能。

 

 

 

 

 

 

 

 

8

1.相機或數位相機

2.筆記本、鉛筆

3.收納袋

 

 

教學省思

 

 

 

 

 

 

 

 

 


活動三:

(一)教學活動名稱:認識植物

 

(二)教學目標(具體目標)

1.能對照實物與圖片。

2.能說出常見植物的中文名稱。

3.能說出常見植物的泰雅語名稱。

4. 能說出常見植物在泰雅傳統社會中的功用。

 

(三)活動說明

           

能力指標

教學節數

教學資源(或情境)

評量方式

1.將所拍攝得的照片對照植物圖鑑,查出其中文名稱。

 

2.邀請部落耆老到校指導小朋友,將所拍攝得的植物照片做泰雅語名稱的對照,並解說該植物在泰雅傳統社會中的功用。

 

 

 

 

 

 

1-3-5-2

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

 

2-2-6能具備聆聽多元語文之能力

 

 

 

 

 

 

 

 

 

4

1.植物圖鑑

2.分類表格

 

 

教學省思

 

 

 

 

 

 

 

 

 


活動四:

(一)教學活動名稱:化剎那為永恆

 

(二)教學目標(具體目標)

1.能學會葉拓的製作方法。

2.能學會植物標本的製做方法。

3.能將葉拓、標本加以設計、美化,應用在卡片或其他DIY的物品上。

 

(三)活動說明

           

能力指標

教學節數

教學資源(或情境)

評量方式

1.製作葉拓。

 

2.製作植物標本。

 

3.將葉拓、標本加以設計、美化,應用在卡片或其他DIY的物品上。

 

 

 

 

 

 

 

 

 

1-3-1

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並能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