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_2-2_環境教育課程成果及學生心得


報導主題: 古亭生態大觀園—生生不息、豐收時刻

報導記者:李小鈴 報導
活動日期 ﹕2014/2月~6月
報導內容 ﹕   
一、教學年級:五年級  
二、單元名稱:古亭生態大觀園—生生不息、豐收時刻  
三、教學地點:電腦教室、各班教室 、古亭校園 
四、課程規劃:配合九年一貫的重大議題,對於高年級的同學,希望能從「人與自然」為出發點,除此之外,配合學校所提供的學習地,讓學生能從實踐中學習、探討,甚至能對自我生存的環境,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五、教學目標:  
1.(認知)能了解生態池周邊豐富的生態資源 
2.(技能)能使用網際網路查詢物種名稱及生態習性 
能具有參與調查與解決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經驗 
3.(情意)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能學會人與大自然和平共處,並尊重大地萬物所涵蓋的一切生命 
六、教學歷程:  
【活動一】認識鳥類、魚、蝦及兩棲類動物 
【活動二】分組討論、觀察水生池中有哪些共生的物種 
【活動三】透過網際網路搜尋相關資訊 
【活動四】完成KWL筆記方格表 及迷你報告 
【活動五】大書製作 
【活動六】延伸活動—大書分享報告 
七、學習省思:  
林芳妤:完成迷你報告後,我們得到了很多知識,希望下次作業可以了解更多知識。 
謝宜軒:做完報告後覺得我們平常應該要好好保護這些鳥類,才不會讓牠們討厭這個校園,而且我們也不能傷害牠們,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校園更美好! 
石承右:這次的研究,讓我們獲益良多,不僅使我了解蓋斑鬥魚和蝌蚪的生態,還讓我增進不少知識呢! 
李茂鑫:上完特色課程後,我知道大肚魚的用處很多,但料理卻很少;相反的,溪蝦的用處很少,但料理卻很多。這個發現讓我覺得很有趣! 
吳佳穎:這一次研究白頭翁、紅尾伯勞,我知道牠們的外型特徵、叫聲、別名、吃的食物、生活環境各為何?希望我們日後可以延伸學習,知道更多關於白頭翁、紅尾伯勞的知識。 
江侑倫:世界上有很多種鳥類,這次老師讓我們觀察紅隼和紅鳩,讓我們小組更加認識這兩種鳥類,真是開心啊! 
莊雨昕:這份研究報告,讓我對這兩種動物有更多的了解,希望我們下次能找尋更多不同的動物來進行研究,更加豐富自己的知識。 
侯芊卉:這一次在喜鵲、大卷尾的研究過程中讓我們知道喜鵲、大卷尾的叫聲、外型特徵、別名、生活環境,有牠們吃的食物各為何?希望我們還可以延伸學習,知道更多關於喜鵲、大卷尾的知識。 
徐昀廷:我覺得小雨蛙和黑眶蟾蜍在平常生活中很常發現!小雨蛙和黑眶蟾蜍平常只要在農田或潮濕的地方都很容易看到,宜蘭常看到這兩種蛙類。這份研究報告讓我學到很多知識。 
 

大書分享活動

影 像 寫 真

   


大書評分活動


小組分組情形


完成分組確認工作分配


我們的麻吉—小組作品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