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8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2010 世界海洋日荒野保護協會推出永續海鮮543原則,家庭主婦也可簡單遵守的海洋守護行動
Wear Blue, Tell Two 永續海鮮的一個危機與一個希望
2010 世界海洋日荒野保護協會推出永續海鮮543原則
家庭主婦也可以簡單進行的餐桌海洋守護行動
魚價月月上漲、漁獲量年年下降,我們的海洋出了什麼問題?科學家指出,我們可能將在2048年面臨無魚可食的困境,這樣的結果我們應該如何因應?因此荒野保護協會在海洋日之際,邀請學學文創一口一口學食堂行政主廚以及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陳麗淑博士一同舉辦海洋日餐桌上的海洋守護行動記者會,鼓勵一般民眾在日常生活也能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
荒野保護協會第一年參與「世界海洋日」國際行動,響應由海洋計畫團體〈Ocean Project〉推動的「Wear Blue, Tell Two」行動,鼓勵民眾在海洋日這一天穿上藍色的衣服,向朋友們說兩件關於海洋的事。而荒野保護協會也提出了關於海洋的一個危機與一個希望,鼓勵民眾在挑選海鮮時,依循永續海鮮543選擇原則聰明選魚。海鮮選擇543原則是一個簡單認識海洋真相以及挑選海鮮的大方向,利用簡明的條件與行動指標,讓民眾可以在吃海鮮之時也可以做到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存,例如:不食用珊瑚礁魚類、多食用當令當季產量大的海產。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林耀國表示:「荒野保護協會一直持續在關心棲地保育,而海洋更是地球最重要的棲地之一,更蘊含了相當多的生物,而海洋生物就和陸地上的野生動物一樣,需要被好好重視,並非只是被當做『食物』對待!」因此他認為民眾雖然無法立即做到不食用魚類,但是依循海鮮選擇543原則聰明選擇海鮮,將會是因應海洋魚類消失的可能解決機會,因此荒野保護協會也在海洋日之際,印發十萬份印有海鮮選擇原則的明信片,提供民眾索取。
長期投入海洋教育與研究的陳麗淑博士,以主婦與學者的雙重身分出席記者會,陳博士說:「台灣的民眾普遍不知道海鮮文化有什麼問題,如東港的「鮪魚季」和花蓮的「曼波魚季」,漁業資源衰退的問題在台灣也已經發生了,東港的黑鮪也創下歷年來最低。此外賣場大量進口的海鮮也使得台灣成為國際海洋資源消耗的幫凶。」她更以一個主婦身份呼籲臺灣的主婦主夫(煮婦煮夫)、美食家及海鮮餐廳是時候應該一起來關心這個問題,來永續海鮮資源。
記者會現場更邀請學學文創一口一口學食堂行政主廚林德賢,利用當季盛產的台灣鯛以及海洋生態底層的文蛤現場示範出兩道好料理,鼓勵民眾家常魚也可以很高級又營養。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也表示:「世界海洋日要談的是一種飲食文化的改變,因為魚法進步使得吃魚變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也同時快速的消耗我們的海洋資源。我們不只要慢慢吃,更要吃當季與在地的魚類,重新在吃魚的過程裡,也向大自然學習生物生長的原則。」
整個海洋日系列活動除了鼓勵民眾利用永續海鮮選擇則原則挑選海鮮之外,更將在6~7月間舉辦全台海洋巡迴影展,播放「魚線的盡頭」、「血色海灣」以及「救鯊行動」三部片,台北首場將在6/12(六)下午2點於敦南誠品舉行,並邀請馬英九總統及海洋相關政府首長出席,希望監督與鼓勵政府制定完善的海洋相關法律。此外,荒野保護協會建置海洋平台,整理各環保、教育團體6~9月全台海洋相關活動於網站中,歡迎民眾在炎炎夏日中,可以進一步了解海洋、愛上海洋,海洋日網站:www.worldoceansday.org.tw
【新聞聯絡人】
周東漢 荒野保護協會 保育部主任 2307-1568 分機 34 (0926-310-710)
鄔嘉綾 荒野保護協會 企劃部主任 2307-1568 分機 32 (0920-529-299)
永續海鮮543原則
◎購買海鮮,請先明瞭三件事:
1.所有海洋漁業所捕撈的海鮮都是「野生動物」
您吃下肚的海鮮等同於陸地上的野生動物。魚翅=熊掌;黑鮪魚=赤腹鷹; 曼波魚=臺灣梅花鹿,陸域生物的保育已是大眾的共識,海洋生物則更需要你我的關注。
2.海洋資源已經面臨危機
過度捕撈以及地球氣候變遷兩者交互影響,使得海洋生物發生「總生產量下降」與「物種滅絕」的雙重風險(Double Jeopardy),物種一但消失,是無法再恢復的。
3.把握今天的選擇,決定海鮮的未來
透過大家的力量,支持與推廣永續海鮮,監督政府執行海洋保育區,強化保育區內禁止各項商業行為,謹慎的管理漁業、珍惜海洋資源。
◎選擇海鮮,四大方向:
1.選擇量多、成熟期短,容易捕撈且有漁業管理的海鮮,例如:鎖管、秋刀魚,南極蝦便宜、新鮮、美味又環保。
2.選擇濾食性或草食性的養殖魚種,且管理良好的養殖海鮮,例如牡蠣、文蛤、虱目魚、吳郭魚等。
(1)肉食性養殖漁業〈如石斑、海鱺〉需耗費大量海洋資源,以原本可食用的食物網底層魚種做成魚粉,或誤捕的下雜魚來餵養,不但不符經濟效益,且會變相加遽對許多魚類資源的破壞。
(2)管理不良的養殖場所,可能造成自然環境的破壞,例如:超抽地下水、污染海域、造成外來入侵種、及品系混雜等問題。
(3)避免選擇由野外捕抓魚苗的養殖漁業,例如鰻魚。最佳的養殖方式是採用『完全養殖』即成魚和幼魚均來自該孵育場,無需從野外捕撈任何魚類。
3.選擇採用符合永續標準所捕撈的漁獲。海產的漁撈方式影響了海洋的整體資源,不同國家會對同一魚種採取不同的捕撈與管理方式,因此選擇海鮮時,也要注意產地及產地對漁業的管理是否符合永續概念。
永續漁法需符合幾個大方向:
(1) 物種繁殖及資源恢復速度應要大於捕撈速度,即適量捕撈,使物種得以永續生存。
(2) 避免誤捕及不永續的漁法,針對目標魚種捕撈,讓其他生物脫逃,避免其他生物的死亡。在各項魚法中,底拖網、深海珊瑚和挖掘器會將所有生物一網打盡,使得大量生物意外死亡,並大舉翻輾過海床,將生存的棲地受到嚴重的破壞,為非常不永續的漁業方式。
(3) 具有良好的漁業管理。不同的魚種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海鮮產地的漁業管理應參考科學數據,制定永續的捕撈策略,包含管理捕撈方式與捕撈的質與量,以確保海洋資源永續。
4.選擇來歷清楚的海鮮。購買前先詢問海鮮的品種、產地、生活區域、捕撈方式,想想是否符合永續的原則再行選購。
◎ 享用海鮮,五「不」政策:
1.不吃珊瑚礁魚類。珊瑚礁是海洋的熱帶森林,孕育豐富的海洋生物,為重要的海洋生態系之ㄧ,也是潛水生態旅遊的主角。捕撈珊瑚礁魚類會破壞珊瑚礁環境,連帶影響整個棲地物種的繁衍。
2.不吃大型魚種或幼魚、魚卵。大型魚類營養層級較高,量少生物復原速度慢,其生存影響整體海洋生態的平衡,請拒絕食用。例如:鯊魚、鮪魚、鯨豚、旗魚等。幼魚與魚卵發展尚未成熟,應讓幼魚長大成為具備較高經濟價值,並有繁衍的機會,例如:鱘魚(魚子醬)、飛魚卵、魚勿仔魚(許多魚種的幼魚混合體)。
3.不吃深海魚類、稀有物種與已過度捕撈的魚種。深海魚類生存年齡長〈許多魚齡均超過100 歲〉,生長緩慢,若在繁殖年齡前被捕撈,無法繁殖下一代,導致快速滅絕。稀少物種與已過度捕撈的魚種,均應拒絕食用,例如:劍魚、黑鮪、鯊魚等。
4.不吃非永續漁法所捕獲的海鮮。以破壞海洋環境或容易造成非目標物種死亡的漁法所捕抓的漁獲,應拒絕食用。非永續漁法:毒魚、炸魚、流網、三層刺網、底拖網等。
5.不吃破壞環境與耗費自然生態的養殖海鮮。管理不良的養殖水產業,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疾病感染、物種侵略等問題;而依賴野生魚苗、以野生魚類餵養的水產,更加劇了對海洋資源的耗損,應減少食用。例如:中國的養殖蝦與養殖紅斑、東南亞的養殖石斑類魚種(老虎班、青斑)等。
資料來源:http://two217.pixnet.net/blog/post/2633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