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環境教育融入各領域教學

環境問題層出不窮,為培養孩子面對未來,期望各位熱血老師落實環境教育融入教學。以下提供各領域老師參考: 

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實踐、體驗與省思。環境教育之課程目標,希望教學者能透過各種教學活動引發學生對環境覺知與敏感度,能充實學生環境永續相關的知識,能讓學生對人與環境的互動有正確的價值觀,並在面對地區或全球性環境議題時,能具備改善或解決環境問題的認知與技能,以建立學習者的環境行動經驗,使之成為一具有環境素養之公民。

以下分列五點更具體描述環境教育課程目標,分別為:

1.環境覺知與敏感度

經由感官覺知能力的訓練(觀察、分類、排序、空間關係、測量、推論、預測、分析與詮釋),培養學生對各種環境破壞及污染的覺知,以及對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美的欣賞與敏感性。

2.環境概念知識

教導學生瞭解生態學基本概念、環境問題(如:全球暖化、河川污染、核污染、空氣污染、土石流等)及其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永續發展、生物多樣性);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如:溫室氣體減量、資源節約與再利用、簡樸生活、綠色消費等)

3.環境價值觀與態度

藉由環境倫理價值觀的教學與重視,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使學生能欣賞和感激自然及其運作系統,欣賞並接納不同文化,關懷弱勢族群,進而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發展。

4.環境行動技能

教導學生具辨認環境問題、研究環境問題、蒐集資料、建議可能解決方法、評估可能解決方法、環境行動分析與採取環境行動的能力。

5.環境行動經驗

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培養學生處理生活周遭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學校及社區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

 

 

——-

99學年度課程計劃新版99.7.15下午1(完成版).doc

2-6 根與芽社團發展與招生

這不是園藝社或是甚麼種菜的社,但如果你熱愛動物,對關懷地球、服務社區有興趣,歡迎你的加入。

除了會上一些五花八門的課程,最重要的在學期結束前大家要一起討論及腦力激盪,選擇一個問題或主題,提出解決方案或計畫,最後根據此進行小組行動。過去兩年,我們曾經進行過辦理跳蚤市場、海洋淨灘、關心流浪動物等行動。

根與芽計畫(Roots & Shoots Program)是國際知名保育學者珍古德博士於1991年提出的國際性環境教育計畫,鼓勵年輕人以實際的行動,關懷環境、關懷社區,以及關懷動物為計畫主軸。一個班級、或是幾個學生,都可以成為一個根與芽小組,發揮力量,改變週遭的環境。藉由活動的參與,以培養有行動力的學生。迄今已有九千多個小組在超過一百個國家成立。台灣目前共有超過560個根與芽小組登記,從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大專院校、社區、家庭,都有根與芽小組成立。

——-

如今,根與芽社團已邁入第三年,感謝校長以及許多老師、同學的支持與鼓勵,尤其是每年固定舉辦的愛心商品義賣活動,大家非常踴躍的響應,也希望各位繼續關懷流浪動物的問題,繼續愛地球。

歡迎到下列網站逛逛: 

中華國中根與芽社團部落格-舊站

中華國中根與芽社團部落格-新站

國際珍古德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3-11 根與芽社團淨灘活動

今年國際珍古德教育與保育協會特別提供一個這樣子的機會
我們在學校舉辦一個海洋環境教育課程與根與芽活動實作的研習
時間:98年8月19日(週三)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
上午是室內課程、下午則是到壯圍永鎮海灘進行淨灘的活動

這天,有彭琪琪老師、剛從英國唸書回來的修毓老師、怡初老師以及十位根與芽社的同學一起參加這天的活動,並由珍古德協會的孟可、政萱的指導與協助。上午半天的課程還邀請到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宋祚忠講師談海洋環境教育,與協會簡單介紹根與芽計畫與淨灘環境行動需注意的事。下午我們來到永鎮海灘,進行約一個多小時的淨灘行動,先分配工具,戴上手套,每個小組就開始撿拾垃圾,在撿拾的同時,必須請小組成員們記錄垃圾的類型與其可能的來源。在將近一個小時炎熱太陽的燒烤之下,大夥兒丈量完撿拾區域的面積大小後,汗流浹背的回到休息區。休息一會兒後,量一下各組撿拾垃圾的重量,並將撿拾到的垃圾置入海灘附設的一般垃圾與資源回收垃圾桶中。因為天氣真的太熱,我們待回到學校,再進行成果的討論與心得分享。

參考檔案–

根與芽淨灘行動操作守則.doc

‡芽淨灘行動記錄表_正反面列印成一頁.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