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與宣導活動

104-2-3-2 科學教育研習

澳花國小104年度辦理科學教育研習

  1. 依據:
    1.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中小學科學教育計畫補助
    2. 宜蘭縣政府104年1月5日府教輔字第1030215177號
  2. 目的:

    (一)研討開發行為之適宜性及對自然景觀之相容性做初步探勘評估,並提出因應策略。

    (二)依九年一貫課程教學目標、能力指標,訂定教材選取準則,開發一套基礎性、原創性、實用及前瞻性之鄉土教材。

    (三)達成運用基本能力,能主動觀察、描述原民與土地的正確依存關係,體認人是自然環境一部份,並主動參與、關心,對自然環境進行分享、親近、欣賞。

  3. 主辦單位:澳花國小。
  4. 承辦單位:本校教導處。
  5. 實施對象:本校教師。
  6. 實施日期:104年7月10日
  7. 實施內容及課程表:

時間

實施內容

活動地點

主講人/

主持人

1320-1330 

簽到

澳花國小視聽教室

哈勇諾幹

1330-1530 

科學教育研究計畫成果說明與教學實施探討

李思根教授授

 

  1. 報名:參加教師請於研習當日中午十二時前自行上本縣教育局教師進修網

頁報名。

玖、研習時數:參加研習教師全程參與者,本校轉請教師研習中心核予二小時研習時數,如未全程參與,不核發研習時數。

拾、經費:

  1. 來源:本校科學教育計畫經費項下支出。
  2. 經費概算:

項目

單位

單價(元)

數量

小計

備註

外聘講師鐘點費

1600

2

3200

 

合計

   

3200

 

拾壹、預期效益:

一、由澳花部落鄉民,用泰雅人原民觀點,開發出一套具本土意識及能推廣應用之鄉土教材,有其需要。

二、以澳花原民部落開發出具備S.T.S.精神之鄉土活性教材,使下一代原民具有宏觀之環境素養。

拾貳、本計畫經校長核可轉縣府核定後實施,其修正亦同。

教學與宣導活動

104-2-3-1 科學教育研習計畫

澳花國小104年度辦理科學教育研習

  1. 依據:
    1.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中小學科學教育計畫補助
    2. 宜蘭縣政府104年1月5日府教輔字第1030215177號
  2. 目的:

    (一)研討開發行為之適宜性及對自然景觀之相容性做初步探勘評估,並提出因應策略。

    (二)依九年一貫課程教學目標、能力指標,訂定教材選取準則,開發一套基礎性、原創性、實用及前瞻性之鄉土教材。

    (三)達成運用基本能力,能主動觀察、描述原民與土地的正確依存關係,體認人是自然環境一部份,並主動參與、關心,對自然環境進行分享、親近、欣賞。

  3. 主辦單位:澳花國小。
  4. 承辦單位:本校教導處。
  5. 實施對象:本校教師。
  6. 實施日期:104年4月1日
  7. 實施內容及課程表:

時間

實施內容

活動地點

主講人/

主持人

0850-0900 

簽到

澳花國小視聽教室

哈勇諾幹

0900-1200 

田野探勘與教學

楓溪

李思根教授

1200-1330 

午餐休息

  

1330-1430 

教材製作與教學媒體運用

楓溪

李思根教授

 

  1. 報名:參加教師請於研習當日中午十二時前自行上本縣教育局教師進修網

頁報名。

玖、研習時數:參加研習教師全程參與者,本校轉請教師研習中心核予四小時研習時數,如未全程參與,不核發研習時數。

拾、經費:

  1. 來源:本校科學教育計畫經費項下支出。
  2. 經費概算:

項目

單位

單價(元)

數量

小計

備註

外聘講師鐘點費

1600

4

6400

 

合計

   

6400

 

拾壹、預期效益:

一、由澳花部落鄉民,用泰雅人原民觀點,開發出一套具本土意識及能推廣應用之鄉土教材,有其需要。

二、以澳花原民部落開發出具備S.T.S.精神之鄉土活性教材,使下一代原民具有宏觀之環境素養。

拾貳、本計畫經校長核可轉縣府核定後實施,其修正亦同。

行政與管理

104-1-2 環境教育簡介

澳花國小環境教育簡介

  1. 學校環境概述

     


本校位於宜蘭縣南澳鄉,南澳鄉地形主要為南澳平原,屬於沖積扇平原,為台灣東北部雪山山脈的北端,乃由南澳北溪和南澳南溪共同沖積而成,整體地勢由東向西低降。東澳溪於本鄉之北,為本鄉與蘇澳鎮之分界,和平溪位於本鄉之南,為本鄉與花蓮縣秀林鄉之分界,對外聯繫主要依靠北迴鐵路與蘇花公路。而本校為於宜蘭最南方,與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為鄰。本校現有班級7班(國小6班、幼兒園1班),學生人數118人(國小89,幼兒園29) ,教職員工約有20人。周邊設施:本校附近並無重要設施。校園內建築物風格及特色:本校建築型態為一般學校建築,主要建築呈現ㄇ字形。

 

  1. 環境教育願景:

     

  2. 透過教育歷程,培養學生保護及改善環境所需

知識、態度、技術及價值觀。

  1. 建立學生環境倫理觀念與人人參與環保的共識,促使學生產生環境思維與環境行動。
  2. 美化綠化校園空間,變化學生氣質,陶冶高尚

    情操,並提供教學需要,促進教育功能。

  3. 改善環境,結合本地生態,營造與大地融合的

    自然情境,讓校園成為生態探索的園地。

  4. 積極推動整潔教育、資源回收計劃、能源教育

    等校園環境教育計畫,並結合學校與社區資源,將環境保護的觀念,落實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5. 倡導珍惜資源,確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互益

    互存的理念。貫徹資源回收工作,保護生態環境,積極尋求環境污染問題解決之道,善盡惜福愛物、關懷鄉土、美化環境之責任。

  6. 環境教育推動小組組織表及成員:

     

職稱

姓名

任務

備註

校長

羅 健 國

推行小組召集人

   

教導主任

王聖喤

副召集人、推動及整合環境教育工作

   

總務主任

張育晟

副召集人、社區資源爭取及校園環境規劃

   

教學組長

方亞馨

負責環境教育課程規劃

   

學務組長

許春明

負責環境教育融入教學、資料蒐集、環境教育宣導

   

教師

林淑真

負責環境教育融入教學、資料蒐集、執行秘書

   

教師

李 俐 瑩

負責環境教育融入教學、資料蒐集

   

教師

鄭青芳

負責環境教育融入教學、資料蒐集

   

教師

哈勇諾幹

負責環境教育融入教學、資料蒐集

   

教師

郭亭君

負責環境教育融入教學、資料蒐集

   

教師

林美鳳

負責環境教育融入教學、資料蒐集

   

教師

丁品伃

負責環境教育融入教學、資料蒐集

   

校護

賴 嬪 雯

協助推行環境教育及宣導

   

幹事

章 書 儀

協助推行環境教育及宣導

   

工友

田 寶 雄

協助推行環境教育及宣導

   

 

4、澳花國小環境教育特色:

(1)本校鄰近中央山脈、太平洋,校內有棵600年老樟樹及豐富生態環境,可見鍬形蟲、蚱蜢、紫斑蝶、松鼠、灰面鷲盤旋,自然資源與生態豐富多樣。

(2)部落有楓溪流貫,據說早期本地長滿了楓樹,昔有楓樹的故鄉美名,看似不起眼的小村落,卻是具有歷史教育意義的活教材。

(3)本校鄰近大濁水溪畔,河床沙塵瀰漫,形成本校及澳

花社區重要環保議題,本校並將此環境教育融入課程

中。

校園環保實務

104-3-7 設置教學農場推展食農教育

教學日誌

授課時間

104 年9 月30日(星期四)14時10分~15時 00 分

授課地點

學校、社區

授課科目

校本課程—民族植物祕境

授課班級

四年級

授課主題

泰雅人的植物

教學者

主 教 學

協 同 教 學

林淑真

林淑真

授課活動內容

  1. 說明學校校園裡可找到哪些植物?名稱叫甚麼?
  2. 除了校園外在哪裡看過這些植物?
  3. 實地到澳花部落探尋植物蹤跡
  4. 路途中你發現哪些植物是家人常煮來吃的植物?(蒲公英、昭和草、龍葵)
  5. 有些植物它除了食用外,是否還有其他功用?編織,做陷阱
  6. 藉由至社區巡禮,了解自己居住的部落有哪些植物,讓孩子們更親近自然資源。

︵課程之檢討與建議︶協同教學教師教學心得與反思

  1. 在校園中學生很快就找到平時家人常煮來吃的野菜植物,有一些是可拿來當童玩,又因為是在鄉下對孩子來說更清楚明白植物的用處,甚至還當老師的解說員,原本不起眼一株小草,在學生們介紹下更顯得格外強韌,知道植物的功用所在。孩子們藉此機會更清楚家鄉裡有這麼豐盛物產可應用。

 

活動照片(每一節最少四張照片)

校園裡的植物—苧麻

認識食用植物–龍葵

社區裡的蘆薈

認識食用植物山蘇

 

 

 

教學日誌

授課時間

104 年10 月16日(星期四)14時10分~15時 00 分

授課地點

學校—開心農場

授課科目

校本課程—開心農場

授課班級

四年級

授課主題

泰雅人的植物

教學者

主 教 學

協 同 教 學

陳羅桂枝

林淑真

授課活動內容

  1. 老師事先準備菜苗和種子。
  2. 學生到校園裡的開心農場整地拔草。
  3. 先把雜草處理後,再拿鋤頭鬆土。
  4. 聽老師介紹要如何播放種子的距離才適當。

︵課程之檢討與建議︶協同教學教師教學心得與反思

  1. 這堂課讓學生體驗農人如何耕耘播種,辛勤收穫的結果。平時學生家裡就有種植蔬菜的經驗,作起農事更是熟練。

 

活動照片(每一節最少四張照片)

校園裡的開心農場整地

小朋友在開心農場拔草

聽老師解說,要如何播放種子

學生聽老師指導準備播種

 

教學日誌

授課時間

104年4月11日(星期五)08時00 分 ~16 時00 分

授課地點

小米田

授課科目

彈性、社會

授課班級

五年級

授課主題

小米疏苗、除草

教學者

主 教 學

協 同 教 學

哈勇.諾幹

許春明

授課活動內容

  1. 老師在教室內說明為什麼要把小米進行疏苗。
  2. 老師說明小米疏苗時的注意事項。
    1. 兩株之間約10~15公分長。
    2. 疏苗時先固定某一區塊,疏完負責區塊後再移動。
    3. 疏苗時要留下強壯的,拔掉較為弱小的。
    4. 疏苗時要順便進行雜草的清除。
  3. 老師親自帶領到小米田進行疏苗。
  4. 學生實際進行疏苗,長老在旁指導。
  5. 教師請學生輪流發表今天課程的心得。

︵課程之檢討與建議︶協同教學教師教學心得與反思

教師發現,學生對小米跟雜草分不太不清楚,所以一開始大部分的學生都無法有效的疏苗及除草(甚至有學生全拔)。經過老師一一指導後,學生才可以有效的進行疏苗。但教師發現因為天候炎熱,學生反而容易不專心於疏苗的工作上,需要教師在旁不斷的提醒。

 

活動照片(每一節最少四張照片)

教師進行疏苗、除草說明

學生觀看教師如何疏苗

學生進行疏苗

學生進行除草

 

教學日誌

授課時間

104 年3月3日(星期二)08時

00分 ~16 時00 分

授課地點

教室、小米田

授課科目

彈性’社會

授課班級

五年級

授課主題

小米田的開墾

教學者

主 教 學

協 同 教 學

哈勇.諾幹

許春明

授課活動內容

  1. 由哈勇主任跟學生說明泰雅族人農耕的時序。
  2. 哈勇主任說明泰雅族人如何在山上進行開墾。
  3. 哈勇主任帶領學生到小米田進行開墾的活動。
    1. 如何使用鋤頭鬆土。
    2. 鬆土時的注意事項。
    3. 除草時的注意事項。
  4. 學生親自操作。
  5. 哈勇主任示範如何砍筏木頭
  6. 學生親自操作。
  7. 哈勇主任示範如何生火。
  8. 學生親自操作。

︵課程之檢討與建議︶協同教學教師教學心得與反思

學生初次下田耕種,感覺非常新鮮也很興奮,鏟子、鋤頭等工具也不太上手,會有學生比較兩者使用的差異,所以老師需不時的跟學生解釋工具的各個用途。整個課程結合了自然領域的植物的耕種及社會領域當中的泰雅文化課程,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視野。雖然學生更重效率沒大人快,但對於學生的初體驗仍是個不錯的學習,學生也很認真的完成小米田開墾的第一步。

 

活動照片(每一節最少四張照片)

學生進行小米田的開墾

學生進行小米田的開墾

教師指導學生開墾

學生進行小米田的開墾

教學日誌

授課時間

104年3月7日(星期五)08時 00分 ~ 12時00 分

授課地點

小米田

授課科目

彈性、社會

授課班級

五年級

授課主題

小米的撒種

教學者

主 教 學

協 同 教 學

哈勇.諾幹

許春明

授課活動內容

  1. 哈勇主任跟學生說明小米的種類
  2. 哈勇主任介紹今天要撒的小米有何特徵。
  3. 學生進行小米穗的搓揉,以便方便撒種。
  4. 哈勇主任示範如何撒種、撥土。
  5. 學生親自操作。

︵課程之檢討與建議︶協同教學教師教學心得與反思

經歷前一堂辛苦的開墾之後,學生很興奮地要進行播種,要參與這樣的儀式,尤其還要喝米酒。而在學生親自撒種及撥土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無法完成動作,需要長老及教師從旁立即給予指導。但是學生表現很棒的是,雖然天氣很熱,但是學生都沒有任何抱怨,很認真的完成撒種及撥土的活動。

 

活動照片(每一節最少四張照片)

教師示範如何播種

學生將小米搓揉

學生播種後覆土(一)

學生播種後覆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