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學年度-標準7、特色加分

特色加分-健康生活技能教學與行動羽球社團比賽

澳花國小105學年度下學期期末趣味羽球比賽活動辦法

一、宗 旨:為培養健康、快樂的澳花兒童,舉辦羽球活比賽以促進身心健康,充實休閒活動,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及正當的休閒活動。

二、主辦單位:澳花國小教導處。

三、比賽日期:106年6月26日(週一)~ 6月29日(週四)課間活動辦理

四、比賽地點:澳花國小集合場

五、比賽項目:3-6年級採雙打(可男女混)賽,自行組隊報名,班級、男女不拘,採單淘汰賽制;低年級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兩項趣味競賽(羽球隊可挑戰雙打賽)。

六、參加資格:凡澳花國小三、四、五學童均可自由組隊參加比賽,需跨班往下年級組隊,一人以參

加一次為限(如遇人數不足可借球員代打),低年級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兩項趣味競賽。

七、報名方式:填寫完報名表後,交給學務組長並蓋章拿回條。

八、比賽抽籤: (1)106年6月16日(星期五)上午十點於辦公室前舉行。

(2)如有未到者,由主辦單位代抽不得異議。

九、 競賽辦法:

(1)比賽規則:

1.雙打競賽原則上採用中華民國羽球協會審定公佈之最新比賽規則,如對規則解

釋有爭議,由裁判長解釋之。

2.低年級趣味競賽:

(1)拍拍向前衝:持球拍穩定樂樂棒球向前跑30公尺折返接棒,先完成者獲勝。

(2)擲球入桶:5分鐘內各組同學輪流於3公尺線將羽球擲入水桶,時限內擲入

最多者獲勝。

(2)比賽用球原則上採用中華民國羽球協會審定合格比賽用球。

(3)競賽制度:因隊伍、場地因素,採單淘賽。

(4)比賽細則:每場僅比一局,以獲得21分者獲勝,得11分時交換場地;每場比賽時間如超過10分鐘,裁判得終止比賽-以最高得分者為勝;分數平手則以抽籤決定發球,在比一分決定勝負。

十、獎勵:雙打競賽取優勝者前六名;趣味競賽不分名次。前六名隊伍獲頒獎狀及獎品,凡參與的都有參加獎。

經費概算:

項目

單價

數量

合計

備註

舒跑

200

4箱

800

參加獎

合計

新台幣 800元

十一、經費由91Y-學生活動費項下支應。

十二、本計畫奉校長同意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承辦人:許春明 會計 :吳仁輝 教導主任:方亞馨 校長:吳文成

總務主任:張育晟

 

 

 

 

105學年度澳花國小盃羽球比賽報名表

  •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106年6月16日(星期五)中午12時止。

 

 

 

組別

雙打競賽

隊名

 

班級:

姓名:

姓名:

 

組別

雙打競賽

隊名

 

班級:

姓名:

姓名:

 

組別

雙打競賽

隊名

 

班級:

姓名:

姓名:

 

 

組別

雙打競賽

隊名

 

班級:

姓名:

姓名:

 

 

組別

雙打競賽

隊名

 

班級:

姓名:

姓名:

 

 

 

 

組別

雙打競賽

隊名

 

班級:

姓名:

姓名:

 

 

組別

雙打競賽

隊名

 

班級:

姓名:

姓名:

 

 

組別

雙打競賽

隊名

 

班級:

姓名:

姓名:

 

 

組別

雙打競賽

隊名

 

班級:

姓名:

姓名:

 

 

組別

雙打競賽

隊名

 

班級:

姓名:

姓名:

 

標準四、健康教育課程及活動

特色加分-健康生活技能教學與行為美術社團發展

宜蘭縣澳花國小健康促進活動「105年度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計畫」

 

一、依據

(一)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辦理藝術教育作業要點。

(二)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推動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計畫補充說明。

(三) 宜蘭縣105年度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計畫。

緣由與目的

(一)學校藝術與人文教學師資與資源現況概述。

本校目前班級數共有6班,學生人數87位,正式教師6位,代理教師4位。藝術與人文師資皆非藝術相關科系,因此本校欠缺藝術與人文專長教師來從事藝文領域的教學活動。

(二)學校在藝文領域課程教學上的願景。(能與學校整體課程願景連結為最佳)

本校位宜蘭縣南澳鄉最南端與花蓮縣交界地處偏遠,校內無藝文專長教師且具藝文專長教師到校意願不高,現經協調有藝術家願意到校服務,學校已深感感激,因此續申請此計畫。本校推行藝文深耕計畫已多年,經過前幾年的陶笛音樂教育及視覺藝術繪畫教育後,深獲學生喜愛、家長認同,亦於成果展示時深獲藝文輔導員之讚許。今年期望能延續申請藝文深耕計畫,希望能在圖畫創作上讓學生學習到的更多,並融入本校特色-百年樟樹、泰雅文化,建構藝術課程方案,讓學生在學校課程中所學習到的知識、經驗,能有助於其環境及傳統文化的認知、瞭解與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健康」、「成長」、「感恩」、「希望」是學校的教育願景,我們希望學校的藝術教育,不但要能依照規定的分配比例安排上課時數,並正常落實教學。更希望透過藝術教育所引發的人文情懷,去開展各領域更多珍貴的學習主題。讓學生的藝術學習不但能完整健全,培養良好的藝術涵養,更能在生活中發酵,而且回饋於自己的生活環境。本校經過前五學年之運作成效良好,此次擬以「藝新藝意」為計劃主題,以百年樟樹、泰雅文化為課程核心,透過繪畫創作,外聘藝術家與校內教師彼此激盪,讓藝術教學擴展至「創意性」及「人與環境」的多元化意涵,發展出藝術作品,並建立以環境及族群傳統文化為基礎的教育傳承。

(三)在達成願景中所遇瓶頸或不足。

  1. 藝文師資不足。
  2. 藝文課程實施與本校特色未能連結。

(四)本計畫所欲實現之目的。

本校期望透過專業藝文專長教師的教學指導,能夠教學相長,讓今年澳花國小師生皆能了解繪畫創作技巧與設計運用於蠟筆畫水彩畫、撕貼畫及各種媒材的繪畫方式。冀望澳花每位小學童人人在原民文化創作上能夠更靈活,個個能畫出好圖畫,更能愛上藝文創作這項技能,使能真正受惠、真正成長,達到一生一技能

三、105年度實施內容

(一)請簡述擬與外聘藝術師資合作的課程內容

「以繪畫為創作題材的藝術家駐校計畫」所進行的課程內容以繪畫為主軸,持續延伸各種文化藝術資源,包括:持續請外聘藝術家教授學童藝術創作,讓澳花學子能多了解基本繪圖,更深入體驗「藝術創作」的樂趣,讓學子能更了解繪圖的起源、種類;並介紹各重繪畫創作技巧原理。藉由藝術家的實地解說與示範,讓學生熟習相關技巧,及熟練相關媒材運用。課堂的實施模式有繪圖介紹、水彩畫、拼貼畫、素描、蠟筆畫、其他形式的藝術創作等。

由外聘藝術家進入校園專業教學,原授課老師協同教學,校內老師可進行教學流程的紀錄及進行多元評量,課堂結束後與藝術家進行課堂精進討論,可針對講師的教材教法、教學演繹、教學技巧進行回饋與反思。

 

(二)外聘藝術師資進入課堂協同教學的教學單元/實施期程/課程節數。

外聘

藝術師資

原任課

老師

班級

(人數)

教學單元/實施期程

(請符應學校原有的藝文領域課程架構)

課程節數

陳靜枝

哈勇諾幹、鄭青芳

六忠

(15人) 五忠

(12人)

「圍爐大餐-蠟筆畫」

105/02/26〜105/03/04(2週)

共2週,每週2節

合計4節

「曼波魚-素描」

105/03/11〜105/03/18(2週)

共2週,每週2節

合計4節

「花花世界-撕貼畫」

105/03/25〜105/04/15(3週)

共3週,每週2節

合計6節

「泰雅生活-蠟筆畫」

105/04/22〜105/05/06(3週)

共3週,每週2節

合計6節

「老樟樹-蠟筆畫」

105/05/13〜105/05/20(2週)

共2週,每週2節

合計4節

「畢業祝福-蠟筆畫」

105/05/27〜105/06/10(3週)

共3週,每週2節

合計6節

陳靜枝

林淑真、

郭亭君

四忠

(14人) 三忠

(14人)

「我最愛的食物-蠟筆畫」

105/02/26〜105/03/04(2週)

共2週,每週2節

合計4節

「海底世界-素描」

105/03/11〜105/03/18(2週)

共2週,每週2節

合計4節

「澳花老樟樹-剪貼畫」

105/03/25〜105/04/15(3週)

共3週,每週2節

合計6節

「泰雅文面-蠟筆畫」

105/04/22〜105/05/06(3週)

共3週,每週2節

合計6節

「老樟樹-蠟筆畫」

105/05/13〜105/05/20(2週)

共2週,每週2節

合計4節

「畢業季-蠟筆畫」

105/05/27〜105/06/10(3週)

共3週,每週2節

合計6節

陳靜枝

林美鳳、

李俐瑩

二忠

(13人) 一忠

(17人)

「我的晚餐-蠟筆畫」

105/02/26〜105/03/04(2週)

共2週,每週2節

合計4節

「海底動物-素描」

105/03/11〜105/03/18(2週)

共2週,每週2節

合計4節

「花花世界-剪貼畫」

105/03/25〜105/04/15(3週)

共3週,每週2節

合計6節

「我的家鄉-蠟筆畫」

105/04/22〜105/05/06(3週)

共3週,每週2節

合計6節

「老樟樹-蠟筆畫」

105/05/13〜105/05/20(2週)

共2週,每週2節

合計4節

「祝福哥哥姊姊-蠟筆畫」

105/05/27〜105/06/10(3週)

共3週,每週2節

合計6節

外聘藝術師資總授課節數

(需與經費概算表的節數相同)

備註:1. 3/28~4/1為校慶準備週,未進行課程。

2. 以年段方式進行課程。

共15週,每週6節

合計90節

(三) 本年度學校原有的藝文領域課程架構(請依照原課程總體計畫書,將參與本計畫有關年級原有的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架構,簡要填寫於下列表格中)

1.參與年級之教學單元/實施期程

參與年級

教學單元

實施期程

一年級

大樹小花我來了

105/02/26〜105/03/04(2週)

大樹小花誰的家

105/03/11〜105/03/18(2週)

大樹小花我愛你

105/03/25〜105/04/15(3週)

我們一家人

105/04/22〜105/05/13(4週)

我愛我的家

105/05/20〜105/06/10(4週)

二年級

美好的環境

105/02/26〜105/03/04(2週)

色彩大發現

105/03/11〜105/03/18(2週)

生活中的色彩

105/03/25〜105/04/15(3週)

色彩大集合

105/04/22〜105/05/13(4週)

成長的足跡

105/05/20〜105/06/10(4週)

三年級

生活中的色彩

105/02/26〜105/03/04(2週)

色彩變變變

105/03/11〜105/03/18(2週)

色彩魔術師

105/03/25〜105/04/15(3週)

大樹下

105/04/22〜105/05/06(3週)

樹的姿態

105/05/13〜105/05/20(2週)

來樹下玩

105/05/27〜105/06/10(3週)

四年級

像什麼

105/02/26〜105/03/18(4週)

創造力之美

105/03/25〜105/04/22(4週)

想像樂趣多

105/04/29〜105/05/20(4週)

鳥語花香

105/05/27〜105/06/10(3週)

五年級

有趣的空間

105/02/26〜105/03/25(5週)

自然風情畫

105/04/08〜105/05/06(5週)

自然與神話

105/05/13〜105/06/10(5週)

六年級

藝術漫遊

105/02/26〜105/03/18(4週)

送給母校的禮物

105/03/25〜105/04/22(4週)

生活中的好設計

105/04/29〜105/05/20(4週)

 

點點滴滴的回憶

105/05/27〜105/06/10(3週)

2.本年度課程架構安排大樹小花我來了

藝術學習面向

教學單元

人與自己

成長的足跡、點點滴滴的回憶

人與人

我們一家人、我愛我的家、送給母校的禮物、來樹下玩

人與生活環境

有趣的空間、生活中的好設計、色彩大發現、生活中的色彩

、色彩大集合、生活中的色彩、美好的環境

人與藝術產業

色彩變變變、色彩魔術師、自然風情畫、自然與神話

人與藝術成就

想像樂趣多、創造力之美、藝術漫遊、像什麼

人與自然

大樹小花誰的家、大樹小花我愛你、大樹下、樹的姿態、鳥語花香

3.各單元所進行的藝術活動形式

藝術活動形式

實施單元

視覺藝術

成長的足跡、點點滴滴的回憶、我們一家人、我愛我的家、送給母校的禮物、來樹下玩、有趣的空間、生活中的好設計、色彩大發現、生活中的色彩、色彩大集合、生活中的色彩、美好的環境、色彩變變變、色彩魔術師、自然風情畫、自然與神話、想像樂趣多、創造力之美、藝術漫遊、像什麼

大樹小花誰的家、大樹小花我愛你、大樹下、樹的姿態、鳥語花香

表演藝術

 

音樂

 

其他

 

 

 

(四)辦理成果發表會或觀摩會

地點

活動形式

結合課程/活動

預計合作學校/單位

■ 校內

地點: 學校餐廳、樓梯間

□ 校外

地點:

策展

將學生作品以靜態方式開放整體社區民眾參展

配合畢業典禮系列活動

  • 預計合作辦理

合作學校:

合作單位:

  • 預計單獨辦理

(五)教師增能研習

日期

上課時間/節數

(需與經費概算表節數相同)

地點

講師

研習主題/內容簡述

參與人員

預期效益

105年

7

8:00-12:00分,計4小時

澳花國小餐廳

陳靜枝

研習主題:

多元繪畫教學

研習內容簡述:介紹多種媒材的繪畫方式,並以學校特色泰雅文化及樟樹為繪畫主題的繪畫教學。

全體教職員

提升教師繪畫素養及教學方面專業技能

預期效益與後續發展

(一)增進教師藝文課程規劃能力,提升教師藝文素養及教學方面專業技能。

(二)課程規劃多元化多層次激發師生創造力,培養師生在藝文方面的興趣。

(三)學生從傳統文化課程中學習到自己部落文化特色,進而對自己文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四)提升師生多元繪畫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五、經費概算表(105年1-12月):略術社團訓練及成果

 

 

標準四、健康教育課程及活動

特色加分-健康生活技能教學與行為美術社團發展

宜蘭縣105年度澳花國小健康促進活動

藝術家駐校實施計畫

 

  1. 依據

宜蘭縣政府所屬學校105年度藝術家駐校補助計畫。

  1. 緣由與目的
    1. 學校藝術與人文教學師資與資源現況概述。

      本校為六班規模,藝術與人文師資為方亞馨老師及鐘點教師洪薇嵐老師,目前擔任學校三年級至六年級的藝文領域課程教學。方亞馨老師為美勞教育學系畢業,洪薇嵐老師非藝術相關科系,因此本校欠缺藝術與人文專長教師來從事藝文領域的教學活動。期望藉由此計畫,外聘藝術家與校內教師協同、合作教學模式,能提升校內教師在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教學專業知能,透過外聘藝術家與教師間彼此的專業對話、課程設計、教材分析與討論、同儕輔導及教學省思,在學校的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中,發展一套符合在地化的視覺藝術課程。外聘藝術家與校內教師彼此激盪,讓藝術與人文教學由過去的工匠式仿製藝術,擴展至「創意性」、「啟動內在創作動機」、「人與環境」的多元化意涵。藉由推動藝術深耕教育課程,以「兒童」為中心,透過「創造的過程」積極激發學習者內在的學習動機,將多元的思考模式統合表現,以提煉學生高層次的創造力。

    2. 學校在藝文環境整體規劃上的願景。

      澳花國小的學生大多數為泰雅族,全校只有六班,位於宜蘭縣南澳鄉,學校三面環山,南面遙望著一望無際、蔚藍浩瀚的太平洋,緊臨清澈的楓溪橋畔,與花蓮縣秀林鄉僅以大濁水溪為界,是宜蘭縣最南端的特殊偏遠小學。本校希望藉由此計畫,藉由植物染、環境裝置創作方式,融入本校特色-百年樟樹、泰雅文化,建構藝術課程方案,讓學生在學校課程中所學習到的知識、經驗,能有助於其環境及傳統文化的認知、瞭解與進一步學習的動機。藉此方案核心發展出各項相關的學習活動,經由學校教育、師生互動的學習,試圖讓澳花國小的學生從藝術的鑑賞與學習,發展出藝術創作作品,並建立以環境及族群傳統文化為基礎的教育傳承。

    3. 在達成願景中所遇瓶頸或不足。
      1. 藝文師資不足。
      2. 藝文課程實施與本校特色未能連結。
      3. 校園環境缺少藝文裝置作品。
    4. 本計畫方案所欲實現之目的。
      1. 增進教師藝文課程規劃能力,提升教師藝文素養及教學方面專業技能。
      2. 課程規劃多元化多層次激發師生創造力,培養師生在藝文方面的興趣達到一生一專長及自我發展能朝健康心理成長。
      3. 學生從傳統文化課程中學習到環境及自己部族文化特色,進而對自己文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4. 師生作品結合校園環境成為裝置藝術的一部份,成為一項長久的裝置作品美化校園,且為本校校園之特色,強化美感教育功能,且讓經費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5. 師生創作歷程與成果能透過資訊傳媒的力量,讓藝術文化氣息渲染社區。
  2. 實施內容

(一)內容簡述:

1.藝術家與校內教師協同教學,利用生活、藝術與人文彈程,以樟樹(學校特色)、泰雅為主題,到班級指導學生創作,並安排全校性活動,組合師生作品,呈現於校園餐廳牆面、樓梯轉角處,師生共同參與牆面改造,讓創作的作品留校永久典藏。

2.邀請藝術家擔任講座,舉辦教師研習(邀請鄉內學校教師參與),提升教師藝術與人文教學之專業素養。

3.提供藝術家工作空間,讓藝術家在校創作,使師生了解藝術家之創作過程,提升藝術創作興趣。

(二)藝術家駐校的實施內容簡述

時間

地點

計畫主題

內容說明

105.05~

105.11 

餐廳

課程教學

利用藝文課時間,藝術家與校內教師協同教學,進行樟樹(學校特色)、泰雅植物染畫課程教學。

105.05

~105.11

藝文教室

藝術工作室

利用藝文教室,做為藝術家駐校園期間創作的工作室,讓師生觀察一位藝術家如何在工作場域創作出新作品,以提供師生參觀學習。

105.05

~105.11

餐廳牆面、樓梯轉角處

校園藝術村、創作展示

利用藝文課藝術家到班教學的時間,將樟樹(學校特色)、泰雅植物結合染畫課程,透過課程了解傳統布料用色及圖案運用的意義,並利用泰雅植物進行染畫創作,將染畫作品置放並展示於學校餐廳牆面及樓梯轉角處,師生共同參與牆面改造,讓創作的作品留校永久典藏,創作展示辦理1次。

105.09 

視聽教室

專題演講

藝術家進駐校園創作期間,辦理1場專題演講。利用週三下午教師研習進修辦理。

(三)藝術家駐校期間創作作品如何呈現裝置於校園環境。

1.展示性的裝置:以「樟樹」、「泰雅文化」為主題,由藝術家生及學生的創作植物染畫、

裝置藝術作品於學校餐廳牆面及樓梯轉角處,成為固定之藝術作品。

(四)辦理成果發表會或觀摩會(本項為必需項目)

地點

活動形式

結合課程(校內活動)

與他校合作

■校內

■校外

(地點: 社區、文化館

作品展覽、學生發表

校本課程、學習成果發表會


(合作學校:

■否

(五)學校媒體宣傳。

1.社區推廣:配合社區活動(村運、鄉運)進行成果展示或宣傳。

2.網路行銷:學校網站、FB粉絲專業宣傳學校藝術家駐校成果。

 

  1. 預期效益與後續發展

    (一)學校校務積極結合社區文化及原住民傳統生活,多元思考課程在地化,並以本計畫之推展,在短期內經由師生的藝文教學融入原住民文化和民俗風情,促使學生效培養基本的美感素養和族群文化的認識。

    (二)積極吸納校外藝文人才,成立學校藝文教學人才資料庫,將專業藝文人士納為重要的教學資源,並適時諮詢,提供多元發展思維。

    (三)將生活美學和美感教育融入校園,使校園公園化、藝文化、品格化與多元化,成為社區重要的文教中心。

 

活動照片:

植物染製作


 

植物染製作


 


植物染製作


 


植物染製作


植物染成品


 


植物染成品


 


 

 

 

植物染成品

 


 

 

 

植物染成品



 

植物染成品展覽


 

 

標準四、健康教育課程及活動

特色加分-健康生活技能教學與行為原住民傳統舞蹈社團發展

宜蘭縣澳花國民小學健康促進活動

健康生活技能106年原住民傳統舞蹈社團發展經營計畫

一、學校基本資料及承辦人:

二、現況與特色:(200字以內)

澳花國小位於南澳鄉地區,校內95%以上為原住民學生,且大部分為泰雅族學生,學校地處偏遠,各項資源較為不足,為提供孩子多元學習的機會,本校於九十五年起成立泰雅舞蹈隊,為保存延續泰雅傳統文化藝術及配合政府推展傳統藝術薪傳政策,本校以泰雅傳統樂舞藝術文化作為推展之重點,透過活動讓學子了解祖先的傳統文化,提高自信心,激發學子對傳統藝術之興趣,培養原住民傳統樂舞之人材。符應十二年國教課綱「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願景,激發學生生命的喜悅與生活的自信,提升學生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成為使生活和生命更為美好的終身學習者,進而快樂學習健康長大

(一) 學生來源:每年招募三年級學生加入

(二) 社團行政組織及運作

1.行政組織:團長-吳文成校長,副團長兼執行祕書-方亞馨主任,行政助理-王聖喤老師。

2.師資:

(1)本校:方亞馨老師、王聖喤老師

(2)外聘:雷君平

3.團員:現有團員涵蓋三、四、五、六年級共30位團員。

二、近兩年經費來源及金額

年度

縣府補助金額

(佔全年所需經費百分比)

經費支出項目比例%

外聘講師鐘點費

教材教具

比賽、展演

其他

104 

98,000元(100%)

39

9

45

7

105 

98,000元(100%)

39

9

45

7

三、練習計畫:

(一)練習時間: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時間

內容

8:00~8:30

基本動作、示範

 

 8:00~8:30

基本動作、示範

8:00~8:30

基本動作、示範

  

  

12:40~13:30

合練

12:40~13:30

合練

 13:00~16:00

合練

12:40~13:30

合練

12:40~13:30

合練

13:00~16:00

合練

全年度

基本動作、示範練習

30小時

團體合練

80小時

  

(二)上課地點:

      本校本校中庭、綜合教室及社區籃球場。

四、競賽與演出/觀眾人數:

 (一) 104及105年:

     1.104學年度全縣學生舞蹈比賽民俗舞國小團體B組優等

     2.105學年度全縣學生舞蹈比賽民俗舞國小團體B組

3.104學年度澳花村校聯合運動會表演1場/200人次

 (二) 106年預計:

     1.106學年度全縣學生舞蹈比賽民俗舞國小團體B組

     2.106學年度澳花村校聯合運動會表演1場/200人次  

五、學生未來銜接:

    學生畢業後,可參加南澳國中或是宜蘭各國中有相關原住民傳統舞蹈社團。

六、106年計畫重點目標:

(一)提前於二年級下學期招募學生,提供學生認識泰雅傳統舞蹈,接觸喜愛舞蹈的機會。

(二)積極參予社區節慶活動演出。

七、經費概算表:

項目

單價

數量

總價

說明

外聘教師鐘點費

 400

110

 44000

課程內容如計畫

二代健保費

 880

1

880

依鐘點費2%編列

教材教具費

4000

1 

4000

不得做為資本門支出

  

比賽費用(含交通費)

45000

1

45000

雜支

4120

1

4120

依規定標準編列(5%以下)

合   計

  

  

98000

  

申請本府補助經費

  

  

98000

  

申請其他單位補助經費

  

  

0

補助單位:無

※本案係補助社團營運之經常門費用,有關社團器材購置所需之資本門支出請學校自籌經費支應或向本府另案申請。

八、本計畫報宜蘭縣政府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承辦人:方亞馨       主任:方亞馨         主計:吳仁輝        校長:吳文成

活動照片:



 


 


 

標準四、健康教育課程及活動

健康生活技能教學與行動-傳統編織社團發展

宜蘭縣澳花國民小學健康促進生活技能

106年原住民傳統編織社團發展經營計畫

一、學校基本資料及承辦人:

二、現況與特色:(200字以內)

澳花國小位於南澳鄉地區,校內95%以上為原住民學生,且大部分為泰雅族學生,學校地處偏遠,各項資源較為不足,為提供孩子多元學習的機會,本校近幾年來發展傳統編織社團,增進學生對泰雅傳統編織技藝的認同與瞭解,保存及振興傳統泰雅族遺留的文化技藝,並結合社區觀光產業的理念並推廣原住民傳統文化,進而讓學童有一生一專長快樂健康學習。

(一) 學生來源:每年招募三年級學生加入

(二) 社團行政組織及運作

1.行政組織:社長-吳文成校長,副社長兼執行祕書-方亞馨主任,行政助理-林淑真老師。

2.師資:

(1)本校:林淑真老師

(2)外聘:陳羅桂枝

3.團員:現有團員涵蓋三、四、五、六年級共15位團員。

二、近兩年經費來源及金額

年度

縣府補助金額

(佔全年所需經費百分比)

經費支出項目比例%

外聘講師鐘點費

編織用工具材料

比賽、展演

其他

104 

50,000元(100%)

47

48

0

5

105 

37,000元(100%)

48

52

0

0

三、練習計畫:

(一)練習時間:106年9月至105年12月共12週,每週六上午9:00~12:00

(二)上課地點:本校綜合教室

(三)課程大綱

週次

課 程 主 題

(一)八綜桌上型織布歷史(二)八綜桌上型織布介紹:1、名稱 2、結構組織形成 3、器材與工具 4、技術原理 5、圖案技術原理 6、認識組織圖

八綜桌上型織布的織作課程:(一)整理經線(二)經線穿繞

(延續上週課程)(三)調整經線張力(四)加入緯線

(延續上週課程)(五)確定織帶寬度(六)織帶加工

基本織紋結構:(一)基本織紋結構與一般織布機的織紋比對(二)不同織紋的組合

圖案設計的基本技法:(一)散單點(二)直向曲折斜線

(延續上週課程)(三)直條紋與方塊(四)菱形與橫向曲折線

(延續上週課程)(五)圓形(六)圓形與曲折的組合

圖案變化技法:(一)左斜穿線圖案變化(二)三角形圖案變化

圖案的設計方法(學員自行練習):(一)圖形(二)色彩

十一

(延續上週課程)(三)線材(四)技法

十二

(延續上週課程)(五)步驟:1、確定主題,設計圖形 2、製作卡片穿線圖圖紋3、製作織紋圖(嘗試不同轉法所形成的變化圖案) 4、完成彩色設計圖 5、選擇合適的線材 6、開始整經織作 7、織帶加工

四、競賽與演出/觀眾人數:

 (一) 104及105年:

     1.104年度澳花國小期末編織成果展1場/120人次

     2.105年度澳花國小期末編織成果展1場/120人次

 (二) 106年預計:

     1.106年度澳花國小期末編織成果展1場/120人次

五、學生未來銜接:

    學生習得編織技藝後,未來可結合社區觀光產業,並推廣原住民傳統文化。

六、106年計畫重點目標:

(一)將編織作品展示至校園環境空間,讓學生認識泰雅傳統編織,接觸喜愛編織的機會。

(二)積極參予社區節慶活動展覽。

七、經費概算表:

項目

單價

數量

總價

說明

外聘教師鐘點費

 400

36

 14400

課程內容如計畫

內聘教師鐘點費

260

36

9360

 

二代健保費

 288

1

288

依鐘點費2%編列

編織用工具材料

15000

1 

15000

不得做為資本門支出

雜支

1952

1

1952

依規定標準編列(5%以下)

合   計

  

  

41000

  

申請本府補助經費

  

  

41000

  

申請其他單位補助經費

  

  

0

補助單位:無

※本案係補助社團營運之經常門費用,有關社團器材購置所需之資本門支出請學校自籌經費支應或向本府另案申請。

八、本計畫報宜蘭縣政府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承辦人:方亞馨       主任:方亞馨         主計: 吳仁輝        校長:吳文成

活動照片:

105學年度澳花國小編織訓練

 

 

105學年度澳花國小編織訓練



 

 

105學年度澳花國小編織訓練



 

 

105學年度澳花國小編織訓練


 


 

標準四、健康教育課程及活動

健康生活技能教學與行動-「健康吃‧快樂動」飲食營養教育

宜蘭縣澳花國小健康促進活動

「健康吃‧快樂動」飲食營養教育推動計畫及成果

  1. 計畫緣起:

歷年數據顯示,本縣國小學童體位不良盛行率在體位過輕比率有逐年增加之趨勢,且皆高於全國平均值;在肥胖比率部分,雖較全國平均值低,102學年平均值仍往上增加,顯示本縣學童體位適中比率維持以往,然兩極化現象仍無法下降。

兒童體位不良的主要原因,無非飲食習慣不良、運動量不足、生活習慣不佳等,而這些飲食行為和生活型態大多從小養成,與口感、飲食喜好、環境、對食物的熟悉度有密切關係,若能夠培養兒童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便能有效預防體位不良及慢性病,保障兒童多方發展。

貳、兒童飲食問題現況:


一、乳品攝取不足據最新「台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現,98%的男童、99.98%的女童鈣攝取量未達DRI(1000mg)。乳製品是良好的鈣質來源,人體吸收利用率佳,同時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與其他營養素,若兒童時期鈣質攝取不足有可能發生生長遲緩、牙齒發育不全、過動症甚至影響大腦智力發展,且多攝取奶類也可幫助提升在校表現。


二、膳食纖維攝取不足(蔬果類與全穀類食物攝取不足)「台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現,男女學童膳食纖維的平均攝取量分別為16.8g和15.9g,僅約達美國2005年每日飲食指南建議量的60%。因此建議飲食應增加攝取複合性碳水化合物,尤其全穀類以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全穀類富含維生素B群、礦物質與膳食纖維,對孩子的生長和學習能力有益;蔬菜和水果也是膳食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豐富來源之一,每天應攝取2份水果與3碟蔬菜。


三、不吃早餐及早餐選擇不佳根據「健康吃‧快樂動」2012年調查發現,國小學童每天吃早餐的比例為79.6%,但有近五成學童早餐之選擇不佳。研究發現,不吃早餐的學童數學成績、注意力及出席率較差,因此若能從小培養吃早餐的習慣,對整體營養狀況的提升與學習能力的增進大有幫助。另外,在追蹤研究中也發現,有每天吃早餐的青少年五年內其BMI增加的幅度較小,有助於體位維持。


四、運動量不足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每年有6%的死亡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靜態生活除了增加死亡率,還會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的風險加倍,並增加大腸癌、高血壓、骨質疏鬆、脂質失調症(lipid disorders)、憂鬱、焦慮的風險。

參、計畫目標:


一、結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校園周邊健康飲食輔導示範計畫」、「宜蘭縣飲食健康權自治條例」、「宜蘭縣國民中小學學校午餐提升鈣攝取量計畫」及長期推廣之「健康促進學校」,將「健康吃‧快樂動」教學活動融入縣內國小教學課程,建立兒童正確飲食營養觀念與培養兒童良好飲食習慣。

二、透過師資培訓課程,建構學校整體健康飲食支持性環境、提升教師營養教育知能。

肆、預期效益:透過每學期教育宣導搭配飲食及運動,教導學童正確飲食行為、認識健康飲食概念,同時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進而降低本縣學童體位不良率。

伍、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董氏基金會

陸、計畫期程:民國104年8月~民國106年7月

柒、計畫內容:

由宜蘭縣政府與董氏基金會就營養教育主題進行討論,並訂定宣導重點、教學目標等,並由董氏基金會負責教材之設計、製作、印製等工作,於104學年度上學期開始(104年9月)至105學年度下學期為止(106年6月),每學期前由董氏基金會辦理師資培訓研習三場(一場午餐秘書、一場健康促進承辦人員、營養師以及一場教師),說明教材之應用及相關作業程序。

進入校園之一切教材、相關文宣品(海報、單張、手冊、影片、宣導獎品等)、宣導獎品、其他進行營養教育時所需之資源均由董氏基金會提供,同時董氏基金會並將建置活動網站一式,提供各校進行成果分享。

捌、經費來源:由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畫贊助支持。

玖、計畫執行工作與期程規劃:

一、每學飲食營養教育之教學對象與教學重點如下:

期間

宣導主題

104學年度

第1學期

104年9月~105年1月

  1. 均衡飲食六大類
  2. 每天2份奶

104學年度

第2學期

105年2月~105年6月

  1. 吃全榖,健康SO GOOD
  2. 蔬果GIVE ME FIVE

105學年度

第1學期

105年9月~106年1月

  1. 黃金比例321
  2. 健康體位好EASY

105學年度

第2學期

106年2月~106年6月

  1. 天天做運動
  2. 健康吃快樂動

二、師資培育:依據每學期宣導主題,辦理「健康吃‧快樂動」教學研習活動。

(一)辦理日期(暫定):104年8月、105年2月、105年8月及106年2月。

(二)培育對象:健康促進業務承辦人員、校園營養師、團膳營養師、國小教師(104學年度為1、3年級教師,105學年度為2、4年級教師)。

(三)活動內容:

  • 如何對學童進行飲食營養教學活動
  • 教材之應用
  • 活動網站使用說明
  • 活動方案之設計與應用
  • 相關資源分享(介紹其他有利於健康飲食教學之網站、影片…等資源)
    • 規劃研習簡章如附件。

(四)參加「健康吃‧快樂動」教學研習活動之人員,於學期中配合進行系列主題宣導時,將由董氏基金會提供一切所需教材、文宣品、獎品,及其他相關必要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