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四、健康教育課程及活動

特色加分-學校社會環境反檳電子報

噢(澳)!檳榔別來,發(花)現幸福

 

檳榔在早期社會中扮演著經濟支持、社交、文化等多元角色,傳統醫學書籍中記載檳榔為藥材之益處及療效,本草綱目中提及:先人們善用檳榔之藥性運用於驅蟲、提神等。食用檳榔文化自早期年代既已在生活上緊密結合。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及醫學進步,咀嚼「檳榔」對於健康影響日益被重視。台灣檳榔分為紅灰檳榔(檳榔子夾荖花、紅灰)與白灰檳榔(檳榔子裹石灰外包荖葉),而檳榔果俗稱「菁仔」,內含多種成份且已證實檳榔子是第一級致癌物,因此,拒絕檳榔就是遠離癌症。


澳花國小位於原住民學校,社區人士或家長嚼食檳榔的狀況時有多見,因此,學校推動健康促進計畫即以菸檳防治為重點項目。在去(105)年的聖誕節前夕,學校舉辦學習成果發表會,也邀請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目的就是讓「拒檳」的觀念能藉由孩子的宣導進而影響家長的觀念,因為家庭是帶給孩子愛、溫暖和歡愉的地方,唯有從家庭根本做起,才能安定人心,提供家庭成員支持的力量。


活動當天早上,全校孩子舉著反檳標語到社區部落掃街,類似聖誕節報佳音的方式,以輕鬆活潑的方式達到宣傳的目的,唯有從小扎根,家庭、社區才有改變的機會。而家長也反應良好,當天下午也到學校參與學習活動成果發表會,透過學校校長、主任及護理師的宣導提醒,希望能讓拒檳的觀念深植家長心中,希望藉由親職教育能讓部落的家庭得以發揮保護與照顧兒童的功能,使之健康正常的成長,提供家族成員溫馨和諧的生活環境,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