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105年度澳花國小健康促進活動
藝術家駐校實施計畫
- 依據
 
宜蘭縣政府所屬學校105年度藝術家駐校補助計畫。
- 緣由與目的
- 學校藝術與人文教學師資與資源現況概述。
本校為六班規模,藝術與人文師資為方亞馨老師及鐘點教師洪薇嵐老師,目前擔任學校三年級至六年級的藝文領域課程教學。方亞馨老師為美勞教育學系畢業,洪薇嵐老師非藝術相關科系,因此本校欠缺藝術與人文專長教師來從事藝文領域的教學活動。期望藉由此計畫,外聘藝術家與校內教師協同、合作教學模式,能提升校內教師在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教學專業知能,透過外聘藝術家與教師間彼此的專業對話、課程設計、教材分析與討論、同儕輔導及教學省思,在學校的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中,發展一套符合在地化的視覺藝術課程。外聘藝術家與校內教師彼此激盪,讓藝術與人文教學由過去的工匠式仿製藝術,擴展至「創意性」、「啟動內在創作動機」、「人與環境」的多元化意涵。藉由推動藝術深耕教育課程,以「兒童」為中心,透過「創造的過程」積極激發學習者內在的學習動機,將多元的思考模式統合表現,以提煉學生高層次的創造力。
 - 學校在藝文環境整體規劃上的願景。
澳花國小的學生大多數為泰雅族,全校只有六班,位於宜蘭縣南澳鄉,學校三面環山,南面遙望著一望無際、蔚藍浩瀚的太平洋,緊臨清澈的楓溪橋畔,與花蓮縣秀林鄉僅以大濁水溪為界,是宜蘭縣最南端的特殊偏遠小學。本校希望藉由此計畫,藉由植物染、環境裝置創作方式,融入本校特色-百年樟樹、泰雅文化,建構藝術課程方案,讓學生在學校課程中所學習到的知識、經驗,能有助於其環境及傳統文化的認知、瞭解與進一步學習的動機。藉此方案核心發展出各項相關的學習活動,經由學校教育、師生互動的學習,試圖讓澳花國小的學生從藝術的鑑賞與學習,發展出藝術創作作品,並建立以環境及族群傳統文化為基礎的教育傳承。
 - 在達成願景中所遇瓶頸或不足。
- 藝文師資不足。
 - 藝文課程實施與本校特色未能連結。
 - 校園環境缺少藝文裝置作品。
 
 - 藝文師資不足。
 - 本計畫方案所欲實現之目的。
- 增進教師藝文課程規劃能力,提升教師藝文素養及教學方面專業技能。
 - 課程規劃多元化多層次激發師生創造力,培養師生在藝文方面的興趣達到一生一專長及自我發展能朝健康心理成長。
 - 學生從傳統文化課程中學習到環境及自己部族文化特色,進而對自己文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 師生作品結合校園環境成為裝置藝術的一部份,成為一項長久的裝置作品美化校園,且為本校校園之特色,強化美感教育功能,且讓經費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 師生創作歷程與成果能透過資訊傳媒的力量,讓藝術文化氣息渲染社區。
 
 - 增進教師藝文課程規劃能力,提升教師藝文素養及教學方面專業技能。
 
 - 實施內容
 
(一)內容簡述:
1.藝術家與校內教師協同教學,利用生活、藝術與人文彈程,以樟樹(學校特色)、泰雅為主題,到班級指導學生創作,並安排全校性活動,組合師生作品,呈現於校園餐廳牆面、樓梯轉角處,師生共同參與牆面改造,讓創作的作品留校永久典藏。
2.邀請藝術家擔任講座,舉辦教師研習(邀請鄉內學校教師參與),提升教師藝術與人文教學之專業素養。
3.提供藝術家工作空間,讓藝術家在校創作,使師生了解藝術家之創作過程,提升藝術創作興趣。
 (二)藝術家駐校的實施內容簡述
時間  | 地點  | 計畫主題  | 內容說明  | 
105.05~ 105.11  | 餐廳  | 課程教學  | 利用藝文課時間,藝術家與校內教師協同教學,進行樟樹(學校特色)、泰雅植物染畫課程教學。  | 
105.05 ~105.11  | 藝文教室  | 藝術工作室  | 利用藝文教室,做為藝術家駐校園期間創作的工作室,讓師生觀察一位藝術家如何在工作場域創作出新作品,以提供師生參觀學習。  | 
105.05 ~105.11  | 餐廳牆面、樓梯轉角處  | 校園藝術村、創作展示  | 利用藝文課藝術家到班教學的時間,將樟樹(學校特色)、泰雅植物結合染畫課程,透過課程了解傳統布料用色及圖案運用的意義,並利用泰雅植物進行染畫創作,將染畫作品置放並展示於學校餐廳牆面及樓梯轉角處,師生共同參與牆面改造,讓創作的作品留校永久典藏,創作展示辦理1次。  | 
105.09  | 視聽教室  | 專題演講  | 藝術家進駐校園創作期間,辦理1場專題演講。利用週三下午教師研習進修辦理。  | 
(三)藝術家駐校期間創作作品如何呈現裝置於校園環境。
 1.展示性的裝置:以「樟樹」、「泰雅文化」為主題,由藝術家生及學生的創作植物染畫、
 裝置藝術作品於學校餐廳牆面及樓梯轉角處,成為固定之藝術作品。
(四)辦理成果發表會或觀摩會(本項為必需項目)
地點  | 活動形式  | 結合課程(校內活動)  | 與他校合作  | 
■校內 ■校外 (地點: 社區、文化館)  | 作品展覽、學生發表  | 校本課程、學習成果發表會  | 
 (合作學校: ■否  | 
(五)學校媒體宣傳。
 1.社區推廣:配合社區活動(村運、鄉運)進行成果展示或宣傳。
 2.網路行銷:學校網站、FB粉絲專業宣傳學校藝術家駐校成果。
- 預期效益與後續發展
(一)學校校務積極結合社區文化及原住民傳統生活,多元思考課程在地化,並以本計畫之推展,在短期內經由師生的藝文教學融入原住民文化和民俗風情,促使學生效培養基本的美感素養和族群文化的認識。
(二)積極吸納校外藝文人才,成立學校藝文教學人才資料庫,將專業藝文人士納為重要的教學資源,並適時諮詢,提供多元發展思維。
(三)將生活美學和美感教育融入校園,使校園公園化、藝文化、品格化與多元化,成為社區重要的文教中心。
 
活動照片:
植物染製作

植物染製作


植物染製作


植物染製作


植物染成品


植物染成品


植物染成品


植物染成品


植物染成品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