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澳花國民小學健康促進活動
105學年度教育農園推動計畫
一、依據:
(一)「宜蘭縣有機農業促進自治條例」。
(二)「宜蘭縣飲食健康權自治條例」。
(三) 依據宜蘭縣政府105年9月10日府教體字第1050151601號函辦理。
二、現況分析:
(一)地形:澳花國小海拔 49公尺,東臨太平洋,西面為高聳的中央山脈,南以和平溪(大濁水溪)與花蓮縣秀林鄉為界。在校地的教師宿舍旁,原本是水生植物園區,學校考量學生安全及課程規劃需求,在101年時,透過鄉公所工程款,將水生植物園區填土後,規劃為教育農園用地。104學年實施食農教育課程,學生認識飲食安全及飲食文化傳承、探討環境教育及生命教育等相關議題,並藉由耕作體驗,讓孩子體會農夫種植的辛苦。
(二)氣候:南澳鄉的氣候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冬季不明顯。東臨太平洋,秋冬季節迎東北季風,從海上帶來豐富的水氣,加上夏季颱風經常侵襲,因此沒有明顯的乾季,澳花村降雨較少。南澳鄉之氣候,屬於獨立型氣候,分別介於宜蘭與花蓮之天氣,少下雨,日照充足,年平均溫度23.3℃,氣候溫和乾燥。
三、計畫目標:
(一)
實踐九年一貫課程,進行「現場探索-體驗學習」
透過教育農園經營之教學活動,讓教學體現做中學、生態教育及環境管理維護的實踐策略,以達成節能減碳簡樸生活之理念。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植物,啟發、欣賞自然之美。此外,也讓學生們增進對自然資源的認識與珍習,陶冶生活情趣,並培養學生尊重大自然,愛護校園環境精神。
(二)結合校本課程,規劃在地化的特色課程平台
運用本校專業師資及結合社區人力資源,設計在地食農教育課程-泰雅族農業,讓學生了解泰雅族有哪些傳統農業、認識小米生長環境與實際食用方式、實地耕作小米並紀錄成長歷程等,並結合校本課程中的祖靈祭,帶領學生將種植的植物使用於祖靈祭課程中。
(三) 推展有機農場,實踐永續農業
原住民的農業智慧,有著永續農業的精神,學習祖先們的友善環境態 度,教導學生在澳花小農園中實施有機無毒的耕作方式,應用微生物 菌、雜草、樹葉、果皮、廚餘、菜廢棄物等來製成對植物有用的堆肥、液肥、酵素,讓學生了解利用生活中回收的資源,能種出美味無毒的食物,並能對環境生態友善,使土地良善的循環。
四、種植計畫:
(一)「教育農園」規劃概況 校園內(多項請詳列):
| |||||||||||||||||||||||||||
(二)農夫老師:□曾參加政府機關培訓之食農教育種籽教師 ■校內教職員工 ■社區志工 □有機/休閒農場 □鄉鎮市農會 □其他: | |||||||||||||||||||||||||||
(三)預定種植基地照片(一張農地概況、一張土壤近照) | |||||||||||||||||||||||||||
(四)參加對象:
| |||||||||||||||||||||||||||
(五)種植規劃(請比對學校年度行事曆並配合作物生長期):
|
五、課程規劃或教學活動設計【格式可參考附件3.作業範例二、食農教育活動細部規劃(每個年級/社團至少三個)】:
教學活動名稱: 時間:□全天■半天 季節:秋季~冬季 地點:澳花小農園 對象:三、四年級 人數:23人 | 學習領域:彈性-校本課程 教學目標: 1.能懂得從何處蒐集相關資料並紀錄 2.懂得種子泡水技巧與育苗之照顧 3.能以簡易工具進行整地,並懂得播種技巧。 符合能力指標:中級(4) 達成食農教育議題:1-4、2-1 食農教育時數:3 |
教學活動名稱: 時間:□全天■半天 季節:一整年 地點:澳花小農園 對象:五~六年級 人數:27人 | 學習領域:彈性-校本課程 教學目標: 1.能製作EM廚餘堆肥。 2.觀察EM廚餘水及堆肥使用效果。 3.懂得利用鋤頭、三叉耙、小鐮刀進行鋤草。 符合能力指標:中級(4) 達成食農教育議題:1-4、2-1、2-2 食農教育時數:6 |
教學活動名稱: 時間:□全天■半天 季節:冬季、夏季 地點:澳花小農園 對象:三~六年級 人數:50人 | 學習領域:彈性-校本課程 教學目標: 1.飲食的文化與禮儀。 2.學習料理技能(如:煎、炒、燒等)。 符合能力指標:中級(4) 達成食農教育議題:1-1、1-3、3-1 食農教育時數:6 |
教學活動名稱: 時間:□全天 ■半天 季節:秋季、春季 地點:澳花小農園 對象:五年級 人數:14 | 學習領域:彈性-校本課程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瞭解種小米需要的土壤與環境。 2.學生能實作小米的疏苗並能除草及施肥 符合能力指標:中級(5) 達成食農教育議題:1-4、2-1 食農教育時數:6 |
教學活動名稱: 時間:□全天 ■半天 季節:一整年 地點:澳花小農園 對象:六年級 人數:13 | 學習領域:彈性-校本課程
符合能力指標:中級(4) 達成食農教育議題:2-1、2-2 食農教育時數:6 |
六、預定進度:
項次 | 工作項目 | 時間進程 |
1 | 食農教育計畫擬定規劃及班級討論 | 105年9月、106年2月 |
2 | 整地,除草及農園規畫建置 | 105年9月、106年2月 |
3 | 種苗及各項前置作業準備 | 105年9月、106年2月 |
4 | 有機自然農法種植教學 | 105年9月~12月、106年2月~6月 |
5 | 栽種,照顧及觀察記錄 | 105年9月~12月、106年2月~6月 |
6 | 收成及成果製作 | 106年1月、6月 |
7 | 實施成果彙整與執行檢討 | 106年1月、6月 |
8 | 農園整地 | 106年7月 |
七、預期效益:
(一)讓學生在參與農作物生長過程中,了解在地食材的文化價值。
(二)藉由食農教育課程,讓學生了解『要怎麼收穫,先要那麼栽』,培養出珍惜食物的態度。
(三)活用本校既有校園空間,創造教育新價值。
八、經費概算(請詳列):
項目 | 單位 | 數量 | 單價 | 金額 | 備註 |
資材 | 元/年級 | 4 | 2,000 | 8,000 | 種子(苗)、鏟子、鋤頭、除草耙、天然肥料、水桶、花盆等。 (三~六年級,共四班) |
農作物烹飪成果費 | 元/年級 | 4 | 1,000 | 4,000 | 學期末將收成的農作物烹飪,辦理澳花小農夫料理饗宴 (三~六年級,共四班) |
雜支 | 式 | 1 | 600 | 600 | |
總計 | 12,600 |
承辦人: 主任: 會計: 校長:
※於學校空地或屋頂「建置」教育農園:□是(補助上限2萬元/校)
□否(補助上限1萬5,000元/校)
九、本計畫經縣府核定後實施,修正亦同。
承辦人:方亞馨 會計:吳仁輝 校長:吳文成
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