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七(加分)、特色與其他

1-1無檳校園潛在課程宣導活動

 

.潛在課程宣導活動

宜蘭縣南澳鄉澳花國民小學101年度無檳校園教育活動

壹、活動目標:1.認識檳榔對身體造成的病害威脅。2.瞭解檳榔對於原住民社區的特殊意涵。

3.學習拒絕檳榔誘惑的技巧及口腔保健重要。4.配合活動以達檳榔防制教育宣導效果。

貳、主辦單位:行政院衛生署委託社團法人花蓮縣記憶空間學會

參、協辦單位:宜蘭縣南澳鄉衛生所

肆、活動日期:10151日﹑10193日﹑101925

伍、活動對象:全體學生

陸、活動時間:下午2:003:00

柒、活動地點:本校視聽教室

捌、活動內容(議程)

101年度宜蘭縣南澳鄉澳花國民小學『無檳校園』

講座課程表   

 

主題

  

  

 

參加人員

 

 

 

   

口腔癌與檳榔、如何口腔保健

10151

1400–1500

學生84

澳花國小視聽教室

教導主任鄭嘉毅

口腔保健重要性

10193

1400–1500

學生84

澳花國小普通教室

教導主任鄭嘉毅

(阿貴校園驚魂記:口腔癌與檳榔)

101925

1400–1500

學生84

澳花國小視聽教室

護理師賴嬪雯

講師團隊:護理師賴嬪雯﹑陽明大學牙醫系﹑宜蘭縣南澳鄉衛生所邱仲平主任

課程大綱

課程講題

課程目標

實施方式

進行無檳校園講座(口腔保健:口腔癌與檳榔)

◎認識檳榔對身體造成的病害威脅。

◎瞭解檳榔對於原住民社區的特殊意涵。

◎學習拒絕檳榔誘惑的技巧。

◎配合活動以達檳榔防制教育宣導效果。

◎影片介紹

◎有獎徵答

◎示範教學

 


                                                    

.討論與建議

本校推動『無檳校園』現況與未來展望

1.本校學生共計114人,其中以泰雅族原住民學生為主,約佔94%,閩約佔6 %。就年級的學生數而言:1-6年級各1班,共計6班,每班約20人上下。

2.單親家庭與隔代教養居多,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表現,健康的應有知識與觀念仍然非常薄弱,有必要積極的給予協助與宣導。

3.目前本校在檳榔防制部分,在加強校內無檳環境營造之宣導、輔導教師員工勿在校園內嚼檳榔以及舉辦檳榔宣導活動皆有不錯的成效,未來將在社團法人花蓮縣記憶空間學會的協助下將進行本校檳榔防制正式課程教育以及校園防制宣導活動教育,期望能使本校及附近的社區能夠提昇防制檳榔的知識、態度,進而能產生拒絕食用檳榔的意向。

 

『無檳校園』議題融入正式課程立意良好,宜建立短、中、長期課程規劃。

 

1. 『無檳校園』計畫與經費對於本校相關領域課程提供相當助益。透過融入課程方式與計畫執行,幫助偏遠地區弱勢學區學生減輕課程教材負擔,並且拉寬相關領域學習面向,對本校學生收益良多。

2.因此『無檳校園』議題融入正式課程若能持續推動,本校相關領域教師應能朝向短、中、長期之不同期程的課程規劃,建立『無檳校園』議題之特色教學。

3.正式將『無檳校園』議題建立常態學校校務行事曆重大目標,融合親職教育、課程推動、相關領域學習成效發表,建立『無檳校園』議題之特色學校。

透過媒體強力宣導,落實觀念於各階層並編寫教材融入課程教育體系中。另外透過基層衛生單位,追蹤社區內嚼食檳榔人士。

標準四、健康教育課程及活動

5-3-1公物設備損壞處理流程

澳花國小公物損壞處理標準作業流程

作業要項表

項目名稱

公物損壞處理標準作業流程

承辦人員

總務處庶務組

相關單位

各單位

辦理時間

公物損壞事件發生時

注意事項

1. 公物損壞時應及時通報至總務處。

2. 應確實釐清損壞公物之責任歸屬,究竟是自然損壞或是人為故意破壞?

3. 人為破壞應確實掌握相關的破壞證據。

4. 通知家長時應留意語句,並隨時留意家長反應。

5. 損壞物品維修或更新之估價,宜確實詢問學生家長是否要自行估價?

有關法令

依物品管理手冊相關規定辦理

辦理方式

一、由班級導師或相關保管使用該物品之人員通報物品損壞情況至總務處。

二、請級任導師調查事件發生之原因及明確的責任歸屬究竟為人為蓄意破壞或自然損壞?

三、若為人為蓄意破壞,則由總務處或級任導師通知學生家長到校處理相關修復或賠償事宜。

四、若屬自然損壞則請物品保管或使用人員提出修繕或申購新品之手續。

五、若逾使用年限需報廢再重新購置時,應完成物品或財產帳登錄之手續。

六、結案。

 


公物損壞處理流程圖

clip_image001

 

 

標準七(加分)、特色與其他

1-1檳榔防制~推動無檳校園

宜蘭縣101年度澳花國民小學辦理學校衛生工作特色無檳校園

成果報告

壹、實施計畫

背景分析及學校概況

    衛生署公布的資料指出,2009年國人主要十大癌症死亡排序為: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乳房癌、胃癌、口腔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胰臟癌、子宮頸癌。統計資料顯示近5年口腔癌死亡排名為第6居高不下。衛生署國健局表示,雖然目前已有口腔癌抹片問世,但除了篩檢之外,要預防口腔癌仍要民眾戒除嚼食檳榔的習慣,才是根本之道。

2005年高雄醫學院葛應欽教授等數位學者在國際期刊「口腔病理學及口腔內科學雜誌」的研究報告,指出以不抽菸、不喝酒、不嚼食檳榔得口腔癌的機率為1,抽菸、喝酒、嚼檳榔三種口腔不良嗜好皆有的人,其罹患口腔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123倍。這些致癌數據再次強調嚼食檳榔對人體的危害有多嚴重,後來政府開始推動各項檳榔防制(林奕鼎,2002)

台灣目前有兩百萬嚼食檳榔者,吃檳榔的人得口腔癌機率更是沒吃檳榔的28倍,15歲以下青少年男生有20%以上曾經嘗試吃檳榔,口腔癌患者當中,約有九成是嚼食檳榔者,由於檳榔對健康的傷害緩慢而漸進,而且並非每一位嚼食者都會出現明顯的症狀,容易使青少年忽略其嚴重性。隨著檳榔嚼食人口增加,青少年嚼檳榔的問題也開始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許多研究,例如李蘭、林慧宜、晏涵文(11008)以立意取樣,針對高雄市選出 20所國中一年級的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僅嘗試過嚼檳榔的人佔 7.7%,曾嚼過但已戒除的人佔 0.3%,目前仍在嚼(最近兩個月)的人 佔2.1%。如果將僅嘗試過、曾嚼過但已戒除及目前有在嚼者合併為「有嚼檳榔經驗」時,則有 10.1%的學生有此行為。男生有嚼檳榔行為者較女生高(男生13.4%,女生4.9%)

另外,鄭斐芬(2002)以比率機率抽樣法,針對屏東縣國中生進行調查,發現有12.8%的學生曾經嚼過檳榔,男生(19.1%)高於女生(6.2%)。年級方面,以國中二年級最多(16.9%),其次為三年級(13.5%),一年級最少(8.2%)

由於青少年的健康行為對於健康成年人有轉移價值,而且研究指出青少年的年齡越大,盛行率有升高的趨勢。因此本校在社團法人花蓮縣記憶空間學會的協助下將進行本校檳榔防制正式課程教育以及校園防制宣導活動教育,期望能使本校及附近的社區能夠提昇防制檳榔的知識、態度,進而能產生拒絕食用檳榔的意向。

衛生教育的推展工作,常久以來,都是學校重點的項目之一。澳花國小是個環境清悠的學校,學校規模雖小,卻擁有情意濃郁的學校氣氛。不管是老師、學生、家長,乃至傳統素樸的社區民眾,彼此默認著學校是社區發展的重心與中心,更扮演知識傳遞及衛生教育的重要角色。近來積極性正義的教育政策趨勢下,學校除以學生為主體的發展核心外,更希望透過學校的力量,逐一推展與落實衛生教育工作。

呈上所言,學校目前著眼於檳榔為口腔癌發生率的成因之一,而且澳花村社區民眾以原住民為主且吃檳榔的普遍率頗高,有必要透過學校的教育機制,宣導防制拒吃檳榔的相關活動。況且,檳榔樹本身對於山坡地之水土保持,有其不良的影響,致常山洪及山崩之情事發生。是故,學校推展拒吃檳榔活動,若能落實,應該能夠提昇社區民眾,對於自身健康的概念,實有它正面的意義與價值。

本校位於宜蘭縣南澳鄉和花蓮縣秀林鄉的交界點,結合了兩縣市與原住民社區的純樸。學生是學校的主體,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才有可能符應學生的需求。本校學生共計110人,其中以泰雅族原住民學生為主,佔93%112人),閩佔6.6%8人)。就年級的學生數而言:國小部各年級1班共計6班,每班約13人上下,附設幼稚園部30人。就學生家庭的狀況而言:一般家庭學生以單親家庭及隔代教養為主,代收入戶的學生數為16人。就社區的民眾而言,大都為單親家庭與老人家居多,社區缺乏熱力與動能,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民眾對於健康的應有知識與觀念仍然非常薄弱,有必要積極的給予協助與宣導。

本校教職員共計21人,其中校長1人,7位正式教師,5位代理老師,1位校護,1位幹事,1位工友,1位民族資源教師,1位英文教師,1位母語教師,1位特殊教育教師,1位替代役,學校伙伴間的氣氛可謂和樂融洽。

目前本校在檳榔防制部分,在加強校內無檳環境營造之宣導、輔導教師員工勿在校園內嚼檳榔以及舉辦檳榔宣導活動皆有相當不錯的成效,未來將持續著重於實施檳榔防制教育課程,以及影片教學教育宣導,將檳榔防制教育,確實落實於本校學生及教職員,更甚而延伸落實到社區。


計畫目標

一、正式課程融入六大領域工作項目

a)建立無檳政策                 b)無檳環境

c)無檳社會環境(建構無檳文化)   d)社區參與

e)反檳個人健康技能             f)健康服務

二、舉辦以檳榔防制為主之潛在課程宣導活動,研擬宣導活動教案一份。

三、運用戒檳教戰手冊與戒檳貼紙

四、學校自提創意項目

五、前後測問卷調查表

 

貳、學校推動成效

.計畫執行策略與成果

計畫目標(填入原計畫的內容)

執行策略(方法)

(填入原計畫的內容)

執行成果

附件編號

建立無檳政策

1.成立拒檳小組,以團隊編組方式設計適於學生的教學活動。

2.每學年新生訓練實施檳榔防制教育課程。

1.會議記錄。

2.組織章程。

 

無檳環境

文化走廊內,建置防制檳榔宣導教育專欄,張貼懸掛檳榔防制有關法令、圖片等,營造無檳校園環境。

製作相關法令宣導海報5份。

 

無檳社會環境(建構無檳文化)

1.配合學校行事曆活動,辦理全校性檳榔防制相關的學藝競賽活動,如作文、書法、漫畫、壁報、電腦繪圖、警標語等比賽。

2.以「阿貴校園驚魂記」影片為主,並邀請演講南澳鄉衛生所醫療團體,研擬一份教育宣導活動教案一份。

3. 利用週會,邀請本校護理人員針對口腔保健演講。

1.活動、比賽作品公告,張貼得獎作品。

2.宣導活動教案一份,邀請南澳鄉衛生所醫療團體演講。

 

 

 

社區參與

校慶活動與無檳社區推動單位設立免費口腔癌篩檢站。

活動照片

 

反檳個人健康技能

結合課程:

1.以檳榔歷史與文化、口腔癌與檳榔、口腔保健為主。

2.口腔癌與檳榔、口腔保健單元為主。

上課內容

 

 

健康服務

1.使用班會進行嚼檳調查問卷,了解學校嚼檳狀況。

2.嚼檳學生使用戒檳教戰手冊,進

行戒檳追蹤。

1.前後測問卷調查表,共2份。

2.戒檳教戰手冊紀錄表1份。

 


.正式課程融入式教材

<>

</>

<td style="bord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border-left: medium none; padding-bottom: 2.85pt; padding-left: 4.25pt; width: 45pt; padding-right: 4.25pt; background: #e1e1ff; height: 17.65pt; border-top: medium none; border-right: wi

教學領域

健康與體育

單元名稱

健康的生活遠離檳榔.還我健康及容顏

課程時間

45分鐘

適用對象

國小4年級

十大能

力指標

安全生活: 認識檳榔對個人及他人的影響,並能拒絕其危害

學習

目標

認知

1.了解檳榔對身體健康危害的相關知識

2.了解嚼檳榔與口腔癌間的關係

情意

1.引發拒絕食用檳榔之動機

技能

1.發展拒絕檳榔之能力

2.具口腔自我檢查之能力

課前

準備

故事卡片、檳榔與健康危害簡報

教學

小單元

教學流程及內容

對應能力指標

教學

時間

曾義勇

劉金秀

游凱珍

羅健國

孔朝敏

林雪詩

陳虹霖

 

七、主席、村長、代表、校長等報告:()

八、討論提案:

    1、本案家長會經重新補選後委員名單如後附件,經改選後新任會長由曾義勇會長擔任,總幹事委由陳虹霖擔任。

 2本校101學年度各項活動報告,如附件()

   決議:

       ()依學校提出年度各項活動內容,請各委員協助車站接送

           、實際現場加油及廣泛邀請家長到校協助學校事務。

3、針對社區環境清潔及村民健康宣導,村校及家長會如何配合,請討論。

緣由:社區家長有許多不好習慣,如酗酒、抽菸、嚼檳榔等,嚴重影響村民健康。邇來社區與其他村落環境評比總是敬陪末座,希望村長、學校能一同努力加強宣導

   決議:

(一) 學校會多加宣導環境維護及勿亂丟垃圾也請村長及各委員協助勸導部分家長亂丟垃圾之陋習。

(二) 家長酗酒、抽菸、嚼檳榔等這些壞習慣請社區及各委員持續勸導,學校也會加強對學生教育,使其知道這些對身體不好、不要嘗試,讓健康觀念向下扎根遠離壞習慣。

 

九、臨時動議:

       ()請總幹事將前年度家長會費剩餘款,及本學年度第二學

          期所收家長會費總金額,於各班收齊後轉知會長及各委

          員了解,以利清楚會費之情況。

       ()期許各委員鼓勵周遭朋友能為學校盡心力,往後活動能

          捐資興學以利學校事務推展。

       () 近來校園器材毀壞致學生活動時受傷事件頻繁請學校加強檢查以防學生受傷。

十、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