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防治宣導

認識 【伊波拉 病毒】

伊波拉病毒感染為伊波拉病毒所引起的嚴重急性疾病,其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與咽喉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實驗室檢驗則發現白血球、血小板降低與肝功能上升。個案死亡率可高達9成。

傳播方式:

透過接觸受感染果蝠,此病毒可直接傳染給人,或是透過中間宿主之野生動物,例如受感染的猴、猿等再傳染給人。

人與人之傳染是因直接接觸到被感染者或其屍體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是間接接觸被感染者體液污染的環境而感染。至今尚未有藉由空氣微粒(aerosols)傳播的案例報告。醫護人員被感染之情況在非洲頗為常見,主要是因為醫護人員照顧病患時未遵守適當的防護措施(如洗手、配戴標準防護裝備等)。

潛伏期:

2~21 天,平均為  4–10 天。

發病症狀:

其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實驗室檢驗則發現白血球、血小板降低、凝血功能異常與肝功能指數上升。個案死亡率可高達9成。

預防方法:

伊波拉病毒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可供預防接種。其他預防方式包括

1.在流行地區,避免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食用肉類前應煮熟。

2.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如需照顧病患則應配戴手套及合適之個人防護裝備。男性病患於康復後七週內,精液仍可能帶有病毒,故男性病患於這段時間應避免性行為,或使用保險套。病患屍體應於24小時內入殮並火化。

3.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具專一性,醫護人員照護所有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如近距離(一公尺內)照顧疑似或確定個案時,則應穿著連身型防護衣並配戴N95口罩等高規格個人防護裝備(配戴護目鏡、隔離袍與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病患之血液及體液。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無特定或標準治療方法,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括病患體液及電解質平衡、維持血壓及氧氣狀況、補充失血和凝血因子、併發性感染的治療等。

1-900x900 2.-900x900 3.-900x900 4-900x900 5-900x900

 

(狂犬病防治)

Q: 什麼是狂犬病?

A:

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神經性疾病,通常在哺乳動物間傳播,人類因為接觸染病動物唾液而感染。

Q: 狂犬病的流行概況為何?

A:

全球每年約有55,000人死於狂犬病,亞洲及非洲占大多數。亞洲國家中以印度、中國大陸及印尼病例數最多,印度每年死亡人數約20,000人,中國大陸每年死亡約2,000人。臺灣自1959年起不再有本土人類病例,2002年、2012年、2013年各發生1例分別自中國大陸或菲律賓之境外感染病例。1961年後未再出現動物的病例,但2013年於南投縣、雲林縣、臺東縣、台中市、臺南市及屏東縣部分鄉鎮發現野生動物感染狂犬病毒之情形。

Q: 狂犬病的傳播途徑?

A:

狂犬病病毒隨著動物的唾液,透過動物抓、咬的傷口而感染。

Q: 請問狂犬病會人傳人嗎?

A:

人類患者的唾液也會有狂犬病病毒,理論上有可能透過人與人直接傳染,但是至今尚無病例報告。但曾發生因接受狂犬病感染患者捐贈器官導致受贈者感染狂犬病的案例。

Q: 那些動物會傳播狂犬病病毒?

A:

各種哺乳動物(如狗、貓、蝙蝠等)均可感染並傳播狂犬病。

Q: 狂犬病病毒如何侵犯人體?

A:

被抓咬傷後,病毒會存在傷口周圍。在三到八週內,由神經散播至腦部而發病。

Q: 狂犬病的潛伏期有多長?死亡率有多高?

A:

潛伏期約1-3個月,視傷口嚴重程度、傷口部位等因素而定。一旦發病,致死率接近100%。

Q: 狂犬病有什麼症狀?

A:

狂犬病初期症狀有發熱、頭痛或咬傷部位異樣感,數天後出現異常亢奮或恐懼現象,然後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痙攣,並引起恐水現象(因喝水或看到水引起之喉部痙攣),隨後併有精神錯亂及抽搐等情況,患者常因呼吸麻痺而死亡。

Q: 我要出國前往狂犬病流行地區長期居留,應如何預防得到狂犬病?

A:

應避免接觸野生動物,並小心防範被貓、狗、猴子、蝙蝠等哺乳動物抓咬傷,即使是家中飼養寵物也可能被野生動物抓咬傷,亦不可輕忽。另可考慮於出發前至少一個月,至國際旅遊門診自費接種暴露前預防3劑狂犬病疫苗。寵物每年應接受狂犬病疫苗接種。

Q: 如果在國內被動物抓咬傷,我該怎麼辦?(2013/7/28更新)

A:

一、符合本署狂犬病疫苗之建議接種對象:

(一) 如於南投縣魚池鄉、水里鄉、鹿谷鄉、國姓鄉及仁愛鄉、雲林縣古坑鄉、臺東縣東河鄉、臺中市新社鄉、臺南市南化區、高雄市田寮區及其他山地鄉等狂犬病首要及次要風險地區,遭受野生哺乳類動物、流浪犬貓抓咬傷,請立即就醫並接種疫苗

(二) 於南投縣魚池鄉、水里鄉、鹿谷鄉、國姓鄉及仁愛鄉、雲林縣古坑鄉、臺東縣東河鄉、臺中市新社鄉、臺南市南化區、高雄市田寮區及其他山地鄉等狂犬病首要及次要風險地區,如有家犬或家貓出現疑似狂犬病症狀,飼主應立即向當地鄉鎮公所及衛生單位通報。經主管機關評估確有風險後,建議飼主接受狂犬病暴露後疫苗接種。

(三) 於全國其他地區遭受野生哺乳類動物(不含流浪犬貓)抓咬傷,建議立即就醫並接種疫苗。

(四) 狂犬病疫苗儲備醫院

二、於國內其他地區遭受無症狀家犬/貓或流浪犬/貓抓咬傷,感染狂犬病的風險極低,建議不須接種疫苗。

Q: 我遭受動物抓咬傷,該怎麼辦?

Q: 我在國外遭受動物咬傷後,但未能完成所有疫苗接種流程,要如何在回國後再成接種?

A:

持國外遭動物咬傷就醫之診斷證明書、狂犬病疫苗接種紀錄及護照,至國際預防接種醫院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提供再預防接種之需。

Q: 哪些情況可考慮施打狂犬病抓咬傷前之預防接種?

A:

狂犬病疫苗跟一般疫苗不一樣,不見得要事先打,被抓咬傷後立即施打,仍有保護效力。

狂犬病高危險群,應施打抓咬傷前之預防接種:如從事獸醫、狂犬病相關研究人員、野生動物研究人員及捕狗人員等工作者或需長期滯留在國外狂犬病流行地區者,特別是要去偏遠和缺乏醫療設施的鄉村地方。

由於抓咬傷前預防接種需注射3劑疫苗後才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出國民眾必需在1個月前事先安排及規劃。每1劑所需費用約新臺幣2,000元,但會依各醫院掛號費不等而有差異。

Q: 我已接受完整的「抓咬傷前預防接種(3劑)」,在疫區遭受動物咬傷,還需要再接種疫苗嗎?

A:

已接受狂犬病抓咬傷前預防接種之民眾,如遭受動物抓咬傷,應確實清洗傷口,且再接種兩劑狂犬病疫苗,才能獲得充分保護力。

狂犬病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致死率高達100%。狂犬病是全球性的疾病,全世界都有病例,主要發生於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及中東等地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55,000死亡病例,其中亞洲約占31,000例死亡,非洲約占24,000例死亡,其中30~50%是幼童。臺灣自1959年起不再有人的病例,2002年及2012年各發生一例自中國大陸境外移入病例,2013年發生一例自菲律賓境外移入病例。1961年後不再有動物病例,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13年公布國內野生鼬獾檢出狂犬病毒,並將將南投縣魚池鄉、水里鄉、鹿谷鄉、國姓鄉及仁愛鄉、雲林縣古坑鄉、臺東縣東河鄉、臺中市新社鄉、臺南市南化區、高雄市田寮區及其他山地鄉列為狂犬病首要及次要風險地區

> 疾病資訊

傳播方式:

患有狂犬病之動物,其唾液中含有病毒,狂犬病病毒隨著動物的唾液,透過動物抓、咬的傷口進入人體。拉丁美洲常發生吸血蝙蝠傳染至家畜的案例。

人類患者的唾液也會有狂犬病病毒,理論上有可能透過人與人直接傳染,但是至今尚無病例報告。但是曾發生病患捐贈眼角膜,導致受贈者感染狂犬病案例。

蝙蝠群居的山洞或進行狂犬病毒培養的實驗室也有可能經由空氣傳染狂犬病,不過非常罕見。

目前臺灣疫情(2013/7/28更新)clip_image001

潛伏期:

狂犬病潛伏期從1至3個月不等,偶而短於7天,最長可達7年以上,視傷口嚴重程度、傷口部位神經分佈的多寡或與腦的距離、病毒株別、病毒量、衣服的保護程度及其他因素等而定。

發病症狀:

狂犬病初期症狀包括發熱、喉嚨痛、發冷、不適、厭食、嘔吐、呼吸困難、咳嗽、虛弱、焦慮、頭痛等,咬傷部位會出現異樣感的症狀,持續數天後,病患會出現興奮及恐懼的現象,然後發展到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肌肉之痙攣,引起恐水之症狀(所以又稱為恐水症),隨後會發生精神錯亂及抽搐。

預防方法:

預防被動物咬:

1. 不碰觸、逗弄野生動物。

2. 不撿拾生病的野生動物、屍體,請洽詢各地動物防疫機關,或電洽0800-761-590。

一旦被動物咬傷時,請遵循1記、2沖、3送、4觀:

1.記:保持冷靜,牢記動物特徵。

2.沖:用大量肥皂、清水沖洗15分鐘,並以優碘消毒傷口。

3.送:儘速送醫評估是否要接種疫苗。

4.觀:儘可能將咬人動物繫留觀察10天。若動物兇性大發,不要冒險捕捉。

被動物咬傷後,到哪裡就醫:

1.請至全國28家疫苗儲備醫院就醫,各縣市均有施打點,且持續擴充中。。

2.高風險民眾暴露後需接種5劑疫苗,且於發病前接種,防護效果接近百分之百。(2013/7/28更新)clip_image001[1]

提高警覺預防狂犬病(2013/7/28更新)clip_image001[2]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1.如遭哺乳動物抓咬傷,請立即以肥皂及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並立即就醫作進一步之清洗與治療,依據醫師診斷及評估,施予預防破傷風、及其他必要的感染預防措施、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曝露後疫苗接種。

2.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師相關動物接觸史及旅遊史等訊息,以及早獲得妥適的治療。

3.中國大陸狂犬病疫情嚴峻,於當地遭受動物咬傷時,建議前往省市級以上之疾控中心、省市級之公立醫院就醫,可獲得較佳的醫療品質。

疑似狂犬病動物暴露後處置作業流程(2013/7/25更新)clip_image001[3]

疑似狂犬病動物抓咬傷臨床處置指引(2013/7/24更新)clip_image001[4]

醫師看診遭動物咬傷病患注意事項(2013/7/28更新)clip_image001[5]

預防接種建議:

(一) 如於南投縣魚池鄉、水里鄉、鹿谷鄉、國姓鄉及仁愛鄉、雲林縣古坑鄉、臺東縣東河鄉、臺中市新社鄉、臺南市南化區、高雄市田寮區及其他山地鄉等狂犬病首要及次要風險地區,遭受野生哺乳類動物、流浪犬貓抓咬傷,請立即就醫並接種疫苗。(2013/7/28更新)clip_image001[6]

(二) 於南投縣魚池鄉、水里鄉、鹿谷鄉、國姓鄉及仁愛鄉、雲林縣古坑鄉、臺東縣東河鄉、臺中市新社鄉、臺南市南化區、高雄市田寮區及其他山地鄉等狂犬病首要及次要風險地區,如有家犬或家貓出現疑似狂犬病症狀,飼主應立即向當地鄉鎮公所及衛生單位通報。經主管機關評估確有風險後,建議飼主接受狂犬病暴露後疫苗接種。(2013/7/28更新)clip_image001[7]

(三) 於全國其他地區遭受野生哺乳類動物(不含流浪犬貓)抓咬傷,建議立即就醫並接種疫苗。

P9081298-900x900 1-900x900 2-900x900 4-900x900

 

(結核病防治)

1-900x900 2-900x900 3-900x900 4-900x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