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班親會之我見
宜蘭縣蘇澳鎮士敏國民小學 薛春華老師(2001/7/12)
這幾年來和家長的接觸,使我結交了更多的好友,吸收了更多的見聞,著實受益匪淺;我們一起為孩子們的成長而努力、為孩子們的茁壯而灌溉,希望孩子們都能在快樂中學習,因此我們的關係從親、師到好友,從好友到姊妹,這樣的情懷,真希望和為孩子們付出心、力的老師與家長一起分享!
要說士敏班親會之始,要從義工制度談起;84年士敏義工僅止於交通安全路隊的看顧,是基於愛自己的孩子,也一併照顧別人孩子的心態,來照顧學校每位學童上下學的安全。85年我接三年級的學生,兼任輔導的行政業務,當時學校總共有六班,學生才190位左右,我要得意的說:我班級的孩子真是一群既活潑又聰明的孩子,但是有兩位很明顯學習障礙孩子;一個是數學的問題,1加1等於2她總是不明白,但是國語能力還算中等。另一個是教過的生字都記不起來,連自己名字也寫得歪七扭八的,但數學程度卻還不錯喔!但是只要是遇到應用題,出現文字敘述時就無法解題了。這兩個孩子讓我很頭疼,也很心疼,因為我上國語課或數學課時,他們有一人便是教室裡的"客人"了,基於教育理念:「把每一個孩子帶上來」,我心生一計,找來一位沒上班的愛心媽媽,和她討論這位一加一等於二都弄不清楚的孩子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我請這位愛心媽媽在我上數學課時,另外陪這位學生學習,不用苛求、也不作任何的期盼,只是陪她玩花片,這位愛心媽媽興致很高,陪她玩了玩兩星期,大見成效。孩子很快樂,愛心媽媽也很有成就趕,我當然是最高興的人了。尤其是,我看著這位美女媽媽,每次到學校都穿著美美的,好正式,我心裡知道她對這份工作的重視與付出,我心中的感動,讓我燃起另一個希望:「再找一位來陪偉豪吧!」同樣的方法找來了第二位愛心媽媽!我們三個人常一起討論這兩個孩子的學習過程與問題,而這兩個孩子也沒讓我們失望,她們很樂意跟阿姨到輔導室玩遊戲,寫功課,臉上也更增添了些許的笑容。
因為接輔導的工作,於是我和當時的周東燦校長(現任竹林國小校長)和張哲豪主任(現任南安國小校長)商量,將這樣的模式引進學校各班級,使各班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或低成就的學生都能快樂的學習,不再當教室裡的客人,學校組成補救教學資源班。校長、主任對此方案均表贊同、並全力支持,在這兩位學生進行補救教學一個月多之後,全校同步進行,熱心的家長一個一個的出現,就這樣補救教學工作便展開了,使學校走進更多的愛心義工群。補救班的說明會、學生的篩選、開會討論認養、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問題、紀錄學生的學習過程,每位媽媽都是盡心盡力的投入!
這些媽媽們進入學校協助補救教學後,增加了與老師的接觸,看見老師們的辛苦,更能體貼老師的心,總是能主動看見老師、學校的需要,主動的要求幫忙,接著鋤草義工爸爸來了,修燈義工爸爸來了,專長義工爸爸也來教書法,各行業的義工爸爸來為學生說明、講解各種工作過程的甘苦談。幾年下來學校義工種類多了起來,從老師邀請她們協助,到現今義工自己的組訓和主動辦活動,讓學校整個動了起來,由於學校學生數並不多,家長並不分彼此孩子在哪一班級,總是通力合作,更是讓人感動!
而目前學校以五年忠班(28人),薛惠珠老師所帶的班級便成立了班親會,結合班級家長進行各科教學活動的協助,每個活動由老師策劃,與家長進行討論、分配工作,最後成果的發表。家長、老師、學生一起投入,她們配合課程辦了不少活動:班級讀書會、知性之旅逛誠品、忠僕號參觀活動、89學年度第一學期童話之旅課程成果發表會,春遊武荖坑烤肉活動、89學年度第二學期紙偶中、英文話劇課程成果發表會,每場活動家長參與率幾乎是90%,看到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掌聲中成長、看到家長陪孩子走過的這段是欣悅的是自豪的,我想這是惠珠老師最大的成就與驕傲了!
家長跟老師一樣,有著一顆關愛孩子的心,當然更有權利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情形,所以家長進入校園,參與學生學習過程是應該的、是合理的、是時勢所趨的。有些家長或許只是付出金錢給學校,以為這樣便對孩子盡了心力,金錢對學校定有助益,但是這樣的時代更需要家長付出一份關心;由對孩子的關心轉變對老師的關心,對老師的關心轉變成對學校的關心,這樣的連鎖關心與照顧,才能形成一個學校教育愛網,這樣的愛網如何編織,便得靠老師發揮最大智慧、最大誠心與家長溝通了!
而當家長進入校園參與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也應該要不忘記本分;我所謂的本分指的是,要記住自己的專業:不斷的進修研習、要感恩:感謝家長的協助、要規劃要檢討每一項活動。同時家長也應該有些認知:協助學校或老師而不是干涉、推動學生學習而不替代學生學習、熱心提出建議而不能強迫學校、老師接受。雙方都能互相體諒與互敬,我想是親師間最大的融合力所在了。
未來在如何落實親師間共同合作關係上,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值得我們一起去努力。如何結合家庭、社區、學校的力量與智慧,充分給孩子們最多的選擇與吸收,是將來主要的課題。因為「教育」不再是學校關起門來做,教師也不再是絕對的權威者,家長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是學校、老師之福,也是孩子應得的關心與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