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台語心事啥人知?~~
台語的寶貝,心事放風吹,佗一工體會?等伊千萬回!!!

慢慢品味生活細節對忙祿都會人是困難滴…
太多人是在有條件下堆砌品味與風格
2007年1月,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個地鐵站內,一名男子用小提琴演奏了45分鐘Bach的作品。這段時間大約有二千名市民經過車站,大部份都是上班途中。
演奏四分鐘後,一名中年男士留意到這位音樂家的演奏。他慢下來,停了幾秒,然後急忙趕往他的目的地。
... 四分鐘後,小提琴手賺到了他第一元美金。一名女子停也不停地把硬幣拋進他帽子。
六分鐘後,一位年輕人靠在牆邊聽他彈奏,看看手錶後又離去。
十分鐘後,一位三歲男孩停了下來,他母親卻催他離開。男孩再次望向小提琴手,但母親無情地推著他,男孩只好一邊走一邊回望。幾位其他的小孩也如男孩般感到好奇,但每一位家長都催促孩子向前走,無一例外。
四十五分鐘過去了,音樂家從未間斷地表演。期間只有六人稍稍停下來聽了一會。大約有二十人放下了金錢,但依著本來的步速離開。這位男子最後共賺得32美元。
一小時後,他的演奏結束,車站恢復原狀。他離開時沒有得到任何注意、沒有任何掌聲、任何鼓勵。
沒有人知道這件事,但小提琴手原來是世界級著名演奏家Joshua Bell。他那天用一部價值350萬美元的小提琴彈奏了世上最複雜的作品之一。兩天前,他在一個演奏廳裡以平均票價100美元的入場費演奏了45分鐘完全相同的樂章。
這是真人真事。Joshua Bell匿名地在地鐵站裡拉奏,是為了Washington Post籌劃的一個關於品味與價值觀的社會實驗。
這項實驗引申了幾個問題:在普通的日常生活當中,在錯的時間下,我們能感受到「美」嗎?如是,我們會否停下來欣賞它?在不適當的場合下,我們能否注意到才能的展現?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到底還錯過了些什麼?
2007年1月,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個地鐵站內,一名男子用小提琴演奏了45分鐘Bach的作品。這段時間大約有二千名市民經過車站,大部份都是上班途中。

演奏四分鐘後,一名中年男士留意到這位音樂家的演奏。他慢下來,停了幾秒,然後急忙趕往他的目的地。

… 四分鐘後,小提琴手賺到了他第一元美金。一名女子停也不停地把硬幣拋進他帽子。

六分鐘後,一位年輕人靠在牆邊聽他彈奏,看看手錶後又離去。

十分鐘後,一位三歲男孩停了下來,他母親卻催他離開。男孩再次望向小提琴手,但母親無情地推著他,男孩只好一邊走一邊回望。幾位其他的小孩也如男孩般感到好奇,但每一位家長都催促孩子向前走,無一例外。

四十五分鐘過去了,音樂家從未間斷地表演。期間只有六人稍稍停下來聽了一會。大約有二十人放下了金錢,但依著本來的步速離開。這位男子最後共賺得32美元。

一小時後,他的演奏結束,車站恢復原狀。他離開時沒有得到任何注意、沒有任何掌聲、任何鼓勵。

沒有人知道這件事,但小提琴手原來是世界級著名演奏家Joshua Bell。他那天用一部價值350萬美元的小提琴彈奏了世上最複雜的作品之一。兩天前,他在一個演奏廳裡以平均票價100美元的入場費演奏了45分鐘完全相同的樂章。

這是真人真事。Joshua Bell匿名地在地鐵站裡拉奏,是為了Washington Post籌劃的一個關於品味與價值觀的社會實驗。

這項實驗引申了幾個問題:在普通的日常生活當中,在錯的時間下,我們能感受到「美」嗎?如是,我們會否停下來欣賞它?在不適當的場合下,我們能否注意到才能的展現?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到底還錯過了些什麼?

最後修改日期: 2013 年 5 月 5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