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勤行道《心靈饗宴》慈濟人間路
富中之貧與貧中之富
陳美羿907字
「貪哪!」志工早會上,上人感嘆:「貪有兩種,一種是『貪婪無度』;另一種是『慳貪不捨』。」貪婪無度的人,貪得無厭,囂張揮霍;慳貪不捨的人,吝嗇過分,刻薄無情。
上人舉出早年慈濟幫助的一個個案:一位退休的校長,孤老無依,住在一個舊工寮裡。因為罹患末期肝癌乏人照顧,就提報到慈濟,請志工去關懷。
慈濟將他送到當年的省立花蓮醫院治療,不久之後就往生了。志工在清理他的遺物時,發現用報紙包著的黃金和存摺,才知道他是一個存款有二十多萬的大富翁。
那時的二十多萬是天文數字呢,但是那位校長沒有善用那些錢去做好事,甚至對自己都刻薄得要命,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住的是廢棄工寮,守住那麼多錢,到最後也是帶不走。慈濟為他料理後事,他的錢財則交給花蓮市公所。
這是「富中之貧」的例子;由此讓我想起一個令我敬佩萬分的「貧中之富」的個案。
幾年前在花蓮購屋居住,師姊帶我認識社區裡的一個慈濟照顧戶碧華。碧華五十出頭,是個單親媽媽,長女婚後生了一個巨腸症的女孩,女婿不堪孩子是個罕見疾病兒,也離婚他去。
碧華要照顧隨時有狀況的孫女,還要照顧情緒不穩的癌症母親,每個月靠慈濟的善款和孫女的殘障津貼過活。次女還在讀大學;長女當女工賺的錢只夠付房貸。
那時社區又搬來一戶年輕的原住民夫妻,已經有五個孩子了,太太惠玲又身懷六甲,即將臨盆。碧華和社區的薛伯伯為他們張羅了許多回收的家具,讓一無所有的一家人得以安頓下來。
惠玲的先生打零工,工作、收入都不穩定。大女兒心臟有個先天性的破洞,一直在台大醫院就醫。有一天碧華知道惠玲沒有錢,無法帶孩子上台北時,毅然掏出三千元給她,催促趕快去看醫生。
那些錢是剛從慈濟領到的生活費,平常就捉襟見肘的碧華說:「『艱苦人』知道『艱苦人』的苦。」
這句話讓我無比震撼,我自問:如果我是她,我做得到嗎?
後來惠玲也成為慈濟照顧戶,她在慈院生產、結紮全部免費;精舍師父還為她煮素食月子餐;志工送她嬰兒床、尿布、奶粉等,如今那個奶娃兒已經上幼稚園了。
碧華的母親癌末住在慈院,經志工開導,往生前變成一個歡喜菩薩,不再惡口亂罵人;一般活不過十歲的巨腸症小孫女信禎也上小學四年級了。相信碧華可以「苦盡甘來」,她是一個「貧中之富」,而且,比誰都富有。(98.2.10)
誠正信實為大地,慈悲喜捨為和風
智慧妙法為淨水,殷勤精進為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