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學年度從心閱讀徵文比賽-特優 902 李利貞

特優:  902 李利貞

 

書籍資料

書名: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作者:龍應台

出版社:天下雜誌社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7日

 

佳句欣賞:

    但是從濃墨淡染和放手凌空之間,聰慧如你,或許能夠感覺到一點點那個時代的蒙住的心跳?(P.16

    為了能夠平平順順長大、安安靜靜念書而萬里輾轉的五千個師生,哪裡知道,他們闖進了一個如何不安、如何殘酷的歷史鐵閘門裡呢? (P. 90)

    我畫的,往往是船,正要經過一個碼頭,畫的不好,海的藍色忽重忽輕,碼頭好像浮在水裡,船的方向,看不出是離港還是進港。(P. 345

書籍簡介:

     作者以銳利的文筆,細膩的心思寫出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家人離散,流離失所,兵災、饑荒….。 所有的生離死別,都發生在某一個碼頭──上了船,就是一生。」龍應台以各種不同的角度去寫一九四九,她寫下自己母親的流亡過程,寫好友瘂弦與管管對一九四九年的記憶,寫年輕學子在車站面臨的抉擇,冒著被抓去當兵的危險回家,或者跟著老師前往為之的目的地,寫那一整代人隱忍不言的傷。

 

推薦原因及心得感想

   戰爭,真的有所謂的「勝者」嗎?

   他們相信國家,相信理想,所以走上戰場;他們因為貧窮,因為境遇,所以告別家人出征。「這世界上所有的暫別,如果碰到亂世,就是永別。」理想被大炮炸得粉碎,對未來的一絲希望也燃盡了,他們有的被凍死,有的被餓死,在家等待的親人永遠等不到歸人,而倖存者則一輩子活在傷痛中。

 

   同樣是十多歲的年紀,這時代的孩子大多不愁吃穿,快樂平順地長大,每天編織著對未來的綺麗幻想。然而一九四九的孩子連下一餐在哪都不知道了,還談甚麼夢想?但我最驚訝的是,在烽火連天,生死交難的情況下,幾千名師生為了傳承教育薪火而離家流亡! 豫衡聯中的學生餓著肚子在湖南零陵柳子廟升旗、唱國歌、上課,也就在這裡,其中一些學生卻選擇從軍──改變他們一生的轉捩點。闔上書後,我不斷在想:如果是我生在那動盪不安的時代,我會走上哪條路,選擇甚麼樣的命運呢?

 

   一本僅僅三百多頁的書蘊藏了說不完的感嘆和好多好多人的辛酸血淚。歷史課本上的一九四九年只有一句:「國軍戰敗,撤退來台」。但作者卻以他的細膩與氣魄描繪出那段令人不忍回首的歷史,以及參與其中者心中的「痛」與「慟」。我不曾經歷那樣的流離,那種像船在海上載浮載沉找不到港灣的不安,但書中字字句句都讓我感到快窒息一般的難受,久久無法自己。

 

   一九四九,多少人隱忍不言的傷口?歷史究竟是齣喜劇或悲劇呢?它一幕幕演下去。時間的洪流究竟是善良或殘忍呢? 它帶走多少往事又沖淡多少記憶? 「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歷史課本中的「失敗者」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重新開拓出一片天地,讓我們得以平安長大。套一句作者龍應台的話:「我,以身為『失敗者』的下一代為榮。」對我來說,他們不是失敗者,是戰勝殘酷過往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