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動物學補充影片
仿生魔鬼氈
跟章魚借吸盤
聽嘸的超音波
籃球的團隊合作與運動家精神
不受歡迎的籃球場上的十種人
https://youtube.com/watch?v=SCqu06400Qc
輸者的跑步精神
永不放棄-運動家精神
入侵台灣河川的「三劍客」
【台灣外來種】極惡入侵 琵琶鼠魚、泰國鱧魚與吳郭魚
https://view.officeapps.live.com/op/embed.aspx?src=http%3A%2F%2Fblog.ilc.edu.tw%2Fblog%2Fgallery%2F33949%2F33949-3561428.pptx
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攝影/黃世澤(經典雜誌攝影)
真正進入水族寵物店,你才體會到自己闖入了另一個世界。鮮綠水草在透明魚缸裡伸長手臂隨水流漫舞,燈光照明下魚族身上七彩繽紛,彷彿穿著舶來進口的豔麗洋裝,以優游的姿態在水中走秀、透明可見胸腹魚刺的玻璃貓透明魚、長了四隻腳的肉色白子肺魚,不尋常的可怖模樣卻是玩家激賞的稀奇寵物。
水中世界是另一個奇幻如夢的小宇宙,難怪全球觀賞魚貿易總額有超過五十億美金的鉅額數字。
垃圾魚 生存悍將
在水族寵物店裡花三十元的代價就可買上一隻可愛迷你的琵琶鼠魚(Pterygoplichthys sp.),「水族箱清道夫」的功能曾是水族玩家對此魚的最初認知。除了在水族箱裡專事清除水藻、撿拾飼料殘渣,琵琶鼠魚因為外覆硬殼骨板、如鋼鐵般的冷硬造型,容易讓人與外太空生物產生聯想,因此在水族寵物界裡另有一個有趣別名:「異形」。
對於觀賞魚飼主來說,有人喜歡水族顏色鮮豔、身形曼妙,有人偏就欣賞奇特怪異,越奇越醜、越特殊越難求得,就越喜愛。「異形」一度成為水族寵物的熱門觀賞魚種,基本上以花紋作出以下分類:斑馬類、皇冠豹類、老虎類、坦克類等多種。
甲鯰科的琵琶鼠魚原產於中南美洲,喜歡生活在溪流底層,並以沉積的有機物為食,一九七○年代水族館業者以其「清道夫」角色引進淨化水族箱,過去幾年卻在台灣全島的山澗水裡發現牠們被棄養的蹤跡,主要分布於島內中、西、南部的河川。
我們從高屏交界處的大排水溝裡,以菱網撈起的琵琶鼠魚長達五十公分,好似在臭水溝撈起的一只黑頭橡膠皮鞋,堅硬的骨板、獐目鼠耳的外型實難讓人與其幼生時可愛的模樣作出聯想。
令人驚訝的是琵琶鼠魚的生命力超強,離開水面數十分鐘仍能苟活,甚至在人類面前裝死,伺機一跳一跳地滾回到水裡。根據高雄師範大學教授梁世雄告知,琵琶鼠魚在十二個小時缺氧的情況下,仍然能存活,甚至在實驗室裡將之置於零下二十度長達八個小時也不會氣絕。
約莫半世紀以前,吳郭魚曾經因為極度耐汙、可以水中汙物維生,被稱為「垃圾魚」,然而隨著人類水產技術的改良,吳郭魚截然變身、改名為代表台灣養殖業榮光的「台灣鯛」,「垃圾魚」的寶座因此落在耐汙性能更強的琵琶鼠魚頭上。
屬於底棲魚類的琵琶鼠魚,以特化的吸盤口器專吃底泥及藻類等底層物質,刮食性的特性對於水中族群生態影響至鉅,小魚魚卵也因此遭殃,直接壓縮了原生魚類的生存空間。
外來種的引進目的不外乎滿足人類的需求,除了觀賞魚,經濟食用也是引進外來魚種的目的之一。台灣島上河川雖多,但水流湍急、枯水期長,中上游水域位於山區,終年冰冷,河川魚種多屬於成長緩慢且小型的鯉科,因此外來魚種的引種與養殖成為必要之勢。
資料來源: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11403
環境汙染
環境汙染
人類在經濟活動日趨發達之際,環境汙染會隨之增加。譬如工廠所排放出的廢水、廢氣,農業生產過程中所使用過剩的農藥,交通工具所產生的廢氣及噪音,以及核電廠發電所產生之核廢料,甚至人類所丟棄的許多物質也與日俱增,這些廢棄物到環境中,都會造成環境的汙染,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類的健康至鉅。
在生態系統中,有些毒性物質不能被生物所利用、分解及排除,且容易經食物鏈中的低等小生物逐漸累積到更大的生物。譬如,在水中之毒性物質最初濃度僅lppm(百萬分之一),被藻類吸收後累積成為5ppm濃度,小魚吃了藻類後再累積成1Oppm濃度,再到大魚中累積成2Oppm濃度,最後被人食用時累積為4Oppm ,並對人體造成毒害,如圖l2-3所示。這個過程叫做生物累積,使原來在水中毒性不高的有毒物質在最後卻累積成高濃度,以致對人類健康造成傷害。
空氣汙染
空氣汙染主要來自工廠、汽機車及燃煤的排放。其產生的廢棄物如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含氮化合物及氟化物等。二氧化碳及沼氣等的增加都會導致全球溫度上升。二氧化硫會造成酸雨,其他有毒氣體也會造成人的呼吸系統或其他器官之病變。氟氯碳化物或其他汙染氣體也會破壞保護地球的臭氧層,使之產生破洞。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便經臭氧層的破洞中直射地球表面,會造成生物的傷害或引起突變(圖12-4)。
水汙染
水汙染主要來自工廠、農業生產及家庭排放的廢水。目前臺灣河川沿岸已大部分被開發,且許多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流域已被汙染。
工廠所排放的廢水中常合有毒的重全屬或有機化合物,影響水中生物的土長,甚至造成死亡。譬如,桃園的「鎘米事件」及曾文溪、東港溪及後勁溪等流域兩岸工廠的排放水,都引起當地水產養殖生物或水生生物的死亡(圖12-5)。
臺灣與世界其他先進的國家一樣,在農業的生產過程中使用大量的農藥,如除蟲劑、除草劑或除菌劑,這些農藥可能滲入地下水或水庫造成水汙染,對人類及其他生物都會造成傷害。臺灣固有的珍貴保育類生物,如櫻花鉤吻鮭因七家灣溪上游的農業汙染物造成死亡。另外,臺灣養豬業及養雞鴨業發達,每天排放出來的糞尿量非常驚人,這些糞尿無法由當地土壤的微生物分解或藉化學處理來消除或降低氨的毒性,因此,也會造成農地土壤性質的改變,使良田變成劣田,甚至汙染到地下水或其他水源區。
現代的家庭在清洗衣物時均使用清潔劑,其中許多含有磷化合物,當被排入排水系統,會造成江河、溪水、湖泊及水庫之藻類大量繁殖,形成藻華。當藻類死亡後引起水中氧氣缺乏,造成魚類大量死亡。
固體廢棄物汙染
固體廢棄物汙染主要來自廢棄的日用品、垃圾等。在生活條件越優裕的國家,人民產生廢棄物會越多。廢棄物需要處理與管理,否則會形成環境汙染問題。譬如,塑膠類用品的大量使用,用完就去造成大量的垃圾。這些塑膠垃圾無法在自然界生態系統中分解而必須用焚燒才能去除,但焚燒又會造成空氣汙染。此類廢棄物若流到排水道中會造成水道阻塞,大雨一來,水患接踵而至。因此,固體廢棄物汙染情形在臺灣非常嚴重。
另外,人類用電量增加而興建核能電廠,但核能電廠運轉後,其核廢料之處置成為相當棘手的問題。此核能廢料必須妥善貯藏,否則會危害生物及人類的生命至鉅。因此,輻射物質的管制更需要嚴格的執行。
酸雨(補充資料)
酸雨 | |||||||||||||||||||
一、酸雨的定義 「酸雨」,顧名思義,雨是酸的。其正確的名稱應為「酸性 二、酸雨的組成 一般酸水化學組成中,較重要的物種包括 H+、Cl–、NO3–、SO2-4、NH4+、K+、Na+、Ca2+及 Mg2+ 等九種。其來源包括 自然來源及人為來源如圖所示,一般而言NO3–及 SO2-4 為主要的致酸物質,其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轉化而來。在人為污染排放方面,前者則與化石燃料使用、火力電廠、含硫有機物燃燒有關;後者主要源自工廠高溫燃燒過程,交通工具排放等因素 。Ca2+ 及 NH4+ 為主要的中和(致鹼)物質。
三、酸雨的危害
酸性粒子也會沈積在建築物和雕像上,造成侵蝕。例如,建在渥太華的美國國會大廈一直被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硫瓦解。石灰岩和大理石跟酸接觸後會轉變為一種粉碎物質,稱為石膏。此外,橋樑以更快的速度被腐蝕,鐵路工業和飛機工業同樣的必須花費更多的錢來修補由酸雨造成的損害。酸雨不僅造成了經濟負擔上的問題,而且也對一般大眾的安全產生危險。舉一個實例,1967年俄亥俄河上的橋倒塌,造成46人死亡。原因為何?由於酸雨的腐蝕。
右圖為顯微鏡觀察葉子內部的組織
四、臺灣現況
| |||||||||||||||||||
假如氣溫上升六度探討
假如氣溫上升六度(上集)
https://youtube.com/watch?v=5zv1tRbVPL4
假如氣溫上升六度(中集)
https://youtube.com/watch?v=0PyioxOzkC8
假如氣溫上升六度(下集)
https://youtube.com/watch?v=bVDxpN6sBxE
熱帶雨林 常見生物
棲息環境與生物 熱帶雨林篇
https://youtube.com/watch?v=mViPiiqG9Is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 ─ 雨林之淚
北極動物們
家鄉的挑戰系列補充影片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貧富差距、城鄉差距
文茜的世界周報/全球動盪 貧富差距擴大導因
農村復興!尋找台灣里山精神
【台灣真善美】傳統技藝消失與重生《2火光裡的打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