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很久,終於邀請到羅東聖母醫院
蔡美琦藥師蒞校專題演講「正確用藥」。
藥袋上要注意核對的項目~
這兩種藥有甚麼不一樣?你看的出來嗎?
吃錯就麻煩了!
很妙的一張投影片,游校長的名字就在上面喔,
但妙的是這不是蔡藥師刻意安排的喔!
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宜蘭部落格教育平台 網站》
環保問題漸漸受到重視,「吃素減碳」的風潮盛行,由於黃豆的營養成分含量高,豆類製品成為素
食者替代肉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黃豆營養素可抗癌、預防骨質疏鬆症,對於更年期婦女補充天然荷爾蒙也具成效,功能甚多,因此被尊稱為「豆中之王」。
富含大豆蛋白質和卵磷脂
黃豆的營養成分主要是36% 的蛋白質、20% 的碳水化合物以及20% 的油脂,比較大豆蛋白質與肉類
的動物性蛋白質 ,前者含有足夠且完整的必需胺基酸,卻不含膽固醇。可惜的是大豆蛋白質的甲硫
胺酸( 是人體唯一的含硫必需胺基酸 )含量低 , 因此建議素食者可以多吃含甲硫胺酸量高的穀類
(例如米飯)或者牛奶,補充不足的營養素。
黃豆也含有豐富的卵磷脂,早期卵磷脂是由卵黃分離來取得,卻含有高量膽固醇,由大豆油分離取
得的卵磷脂完全不含膽固醇 ,功效為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護膚、排泄毒素、促進
細胞活性化,延緩老化以及幫助脂溶性維他命吸收等,是促進人體健康的好幫手。
具抗癌功效
一顆小小看似不起眼的黃豆,其多項營養素,具有抗癌的功效,小兵立大功:
大豆異黃酮:大豆蛋白質含有十二種異黃酮,即為耳熟能詳的「大豆異黃酮」,是由大豆胚芽萃取出的植物性雌激素,對癌症的起始因子具抑制作用。
皂素:皂素本身是一種抗氧化物質以抑制自由基,可預防罹患癌症。植物皂素存在於豆莢內,例如黃豆、豌豆或是四季豆,會與膽酸(或膽固醇)結合,使得腸道內膜不會受到膽酸的刺激與影響,可避免大腸、結腸癌變。植物皂素以黃豆的含量最高。皂素擁有良好的界面活性作用,猶似「肥皂之素」,可改變大腸癌細胞之細胞膜的通透性,對癌細胞的抑制有不錯的效果。
大豆蛋白:黃豆的大豆蛋白中,含有胰蛋白.抑制劑,具有抗癌作用。但是生食黃豆時,豆中血球凝集素與胰蛋白.抑制劑,會阻礙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因此食用時,以煮熟或加工後的黃豆食品為佳。
大豆纖維:製造豆漿、豆腐或是豆皮後的剩餘殘渣,含有大量的大豆纖維,食用後有幫助消化的效果,並且有飽足感。大豆纖維還能調整血糖值,對糖尿病患者是一種福音。除了降低血糖值、血清膽固醇、血脂質並預防肥胖以外,又能整腸、消除便秘,預防大腸癌以及胃潰瘍等,這些食物可謂是回收利用,功能不少。
輕鬆度過更年期
台灣女性的更年期大約在45歲到55歲之間,依照每個人體質而有所調整,更年期時,由於卵巢功能的衰退,導致女性荷爾蒙的分泌減少,此時婦女開始出現身體許多不舒服的症狀,例如月經週期不規則、臉部潮紅、失眠、發汗、手腳冰冷等,進而影響到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表現。
更年期婦女為了擺脫這些不適,在接受醫生的建議後,服用補充荷爾蒙的藥物,卻出現了乳房脹痛或子宮異常出血的情形。甚至也有學派認為,傳統的荷爾蒙藥物治療法,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而讓不少婦女望之怯步。
黃豆中所含的大豆異黃酮,除了有預防癌症的功效,其在體內的作用,類似女性荷爾蒙,能有效舒緩更年期帶來的不適感,也能降低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所以在更年期發生前,就應趁早做準備,多吃豆乾、豆腐、豆漿的豆類食品,現在有不少家庭,把豆漿當成早餐,每天喝一杯,既美味又營養
。
那麼,每天要吃多少黃豆才夠呢?根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取25克的黃豆蛋白,以豆漿容量來計算,約莫1000 c.c.;更年期婦女則可增加約莫500 c.c. 的量,來補充不
足。
哪些人不宜吃黃豆?
雖然吃黃豆的好處多多,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吃。有的人吃了黃豆容易脹氣,主要是因為黃豆含有一種多醣類,如果少了分解豆類多醣類的酵素,肚子就會感覺到飽脹而不舒服。建議可以分批食用,每次少量,慢慢進食。
腎臟病病患也不宜吃太多黃豆或豆類製品,因為植物性蛋白質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加,使得腎臟的代謝負擔加重,因而加速腎功能惡化,因此,若是喜愛吃豆類食物,建議先詢問過醫生,衡量每天可食用的量。
黃豆屬於中普林含量的食物(每100公克中含有150毫克普林),因此,有痛風或高尿酸問題的人,不宜食用太多的整顆黃豆,但如果是豆腐、豆乾、豆腐乳、豆漿的豆類加工製品,普林含量不高,則不在此限。
尿酸如何形成呢?普林的來源有兩種,一來自身體的老舊細胞被分解,細胞裡的核酸被破壞,經消化分解後釋出普林。二來自食物,食物中所含的「核蛋白質」經消化分解後產生「普林」,普林再經肝臟代謝成「尿酸」。所謂「痛風」,即由於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尿酸排泄受阻,以致有過多的尿酸鹽沉積於血液和組織(以關節為主),而引起腫痛的病症。
豆類製品怎麼吃最好?
豆漿:如果不是自製豆漿,要如何辨別豆漿的優劣品質呢?外觀是選擇的第一步。當熱豆漿稍涼時
,豆漿浮面會有一層皮,而且顏色應為黃中帶著乳白;通常品質優良好的黃豆,製成豆漿時,會有一股濃濃的自然豆漿香,而且入口順滑,就算不加糖,也帶有天然甜味,劣質豆漿則為豆腥味,兩者很容易辨別。買回家的豆漿,最好是盡快喝完,尤其是夏季,不放進冰箱儲存就容易變質,建議一次不要買多量,新鮮的豆漿好喝又健康。
豆腐:在熾熱的夏季,容易讓人食慾很低,媽媽們常會煮稀飯配涼涼的豆腐來下飯。豆腐不含膽固醇和油脂,有「田裡的牛肉」的美譽,傳統的板豆腐製造過程中會加入硫酸鈣,增加豆腐中的鈣含量,因此以前的人即使經濟狀況不佳,買不起牛奶,也可以藉由吃豆腐來補充鈣質。早在1986年時
,美國飲食營養協會(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也曾建議以豆腐做為學校營養午餐的替代肉類
食品。市售的豆腐,由於水分含量多寡的不同 ,蛋白質含量也跟著不同。每100 公克中含有8到9公
克的蛋白質,因此每天需要吃200到300公克才足夠。
味噌、豆腐乳、醬油:這些食物雖然也含有豆類營養素,但是鈉含量高,而且口味太鹹,不建議吃太多。若是想從黃豆食品中獲得足夠的營養素,烹調的時候不宜採用油炸方式,因為在 200℃ 的高
溫下,異黃酮等有益的物質便會遭到破壞。
~轉載自國民健康局健康九九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