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立大同國中防制校園暴力、霸凌計畫

宜蘭縣立大同國中防制校園暴力、霸凌計畫

壹、               計劃目標

一、總目標

    推動「防制校園暴力霸凌」之安全及友善的校園,整合學校行政、教學、空間環境、心理輔導、健康服務、社區合作等策略,期能完善預防校園暴力霸凌之發生,並針對學校霸凌案件之即時發現、處理及追蹤輔導訂定妥適的處理流程,以達成營造友善校園之目的。

二、子目標

(一)建立整體推動機制、架構及流程,落實校園暴力霸凌防制之推動。

(二)建立跨處室(單位)之推動標準作業流程(SOP),以有效推動校園暴力霸凌防制。

(三)有效降低校園暴力霸凌件數,逐漸改變學生偏差行為模式,並進一步提升校園教職

員與學生對暴力霸凌防制等相關認知。

(四)建立考核評價機制,評估推動之成效。

(五)建立、充實暴力霸凌防制推動成果整合平台,促進校際資源分享及經驗交流。

三、實施原則:

(一)維護學生之尊嚴,並以保密及保護通報學生或受害學生為前提。

(二)採取公正、公平但不公開原則辦理,以確保學生權益。

(三)對於霸凌學生,應列為高關懷之個案,給予更多的關懷、進行合理明確的行為規範,導正其偏差之行為。

 

 

 

 

 

 

 

 

 

 

 

 

 

 

 

 

 

貳、               計畫執行內容

一、執行策略

目標

目標內容

執行策略

評價指標

《建立整體推動機制、架構及流程,落實校園暴力霸凌防制之推動》

一、訂定學校反暴力霸凌防制推動計畫。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政策面:

(1)訂定相關政策及法規。

(2)透過組織化、系統化的推動策略,能有效增進師生反暴力霸凌意識。

(3)與社區建立推動的組織與機制。

2.介入面:建立整合學校行政、教學、空間環境、心理輔導、健康服務、社區合作等策略。

3.評價面:

(1)霸凌件數統計與分析方式。

(2)利用問卷調查、學習單、訪問等,進行計畫成果評估。

計畫文件

二、成立反暴力霸凌推動委員會(小組),研擬、討論推動計畫。

1.建立組織章程、架構與分工。

2.成員:由校長擔任主任委員,下設副主任委員、執行秘書、專任教師、學生代表、社區代表、家長代表等。

3.任務:

(1)定期召開會議

(2)推動計畫研擬

(3)霸凌事件之預防策略、案件發生之統計與分析

(4)個案討論

(5)檢討上次會議決議執行情形

(6)策略研擬宣導與落實

(7)其他

委員會組織章程、

合作記錄與相關會議記錄或推動小組組織章程

 

三、建構社區警政、社政、醫療體系協力推動模式。

1.邀請警政、社政、醫療體系代表加入推動小組。

2.邀請社區、居民、義工、愛心商店加入防

制行列。

相關單位參與、出席人數統計

《建立跨處室(單位)之推動標準作業流程(SOP),以有效推動校園暴力霸凌防制》

一、協助「推動反霸凌安全學校計畫」撰擬無暴力霸凌學校推動手冊,並配合將其納入課程教學。大綱擬訂如下:

師長:

1.積極經營反暴力霸凌的友善班級。

2.能於事前加強預防作為,例如:陪同學生作息,加強學生上、下學安全維護,積極巡視校園及學校週遭環境等。

3.教導學生對霸凌說〝不〞。

4.教導學生勇於向師長反應自己或同學遭霸

凌情形。

5.妥善處理暴力霸凌事件。

6.積極輔導被害者心靈之重建。

學生:

1.認識霸凌定義。

2.教導學生應如何面對與避免暴力霸凌事

件。

3.教導學生如何協助同學或師長處理暴力霸

凌事件。

4.提供求助管道與資源,讓每位學生都知道

何處可尋求協助。

教師版推動手冊、學生版推動手冊之建立與執行

二、配合「推動反霸凌安全學校計畫」制訂學校本位之跨處室(單位)之推動標準作業流程(SOP),流程大綱為:

1.成立校內反暴力霸凌委員會。

2.明定校長的職責與各處室的職責與分工。

3.建立學校處理暴力霸凌事件的跨處室合作標準作業流程圖。

5.依據SOP手冊,登錄、監測校園霸凌事件,並啟動輔導機制,積極落實追蹤輔導等工作。

跨處室之分工文件、委員會組織章程、會議記錄、作業流程圖、登錄監控流程圖

三、建立暴力霸凌事件發生之緊急通報系統。

1.建立標準通報流程之作業標準:流程包含察覺、通報及處理流程。

2.界定、訂定各流程之第一、二、三級標準。

3.針對已通報之個案,定期追蹤輔導,以預

防再發生。

學校作業流程文件及一次之演練記錄

《有效降低校園暴力霸凌件數,逐漸改變學生偏差行為模式;並進一步提升校園教職員與學生對暴力霸凌防制知識》

一、落實校園巡視與課間巡堂措施。

1.行政人員除應定時、定點巡視校園外,亦應不定時不定點針對校園死角或幽暗角落積極巡察。

2.各班導師應儘可能陪同學生作息,於下課、午休及上、放學時間,密切注意學生間之互動情形是否有異常。

3.社區居民、義工與愛心商店能協助於上、放學期間注意學生之安全及是否有異常事件,並與學校保持密切聯繫。

登錄記錄數量與檢討文件

二、加強品德教育與法治教育。

1.透過課程教學予以落實。

2.透過參訪弱勢團體或機構,使學生體會尊重與關愛的價值。

三、定期進行校園暴力霸凌事件登錄。

1.建立登錄機制系統。

2.由推動小組成員定期統計之。

3.資料內容包含:霸凌對象資本資料、霸凌地點、霸凌種類、霸凌頻率、霸凌原因、受傷部位(程度)等。

四、以科學的方法,瞭解、分析校內學生暴力霸凌現況、成因。

1.調查過去之霸凌件數。

2.進行過去個案分析。

3.霸凌原因之分析。

五、以3E策略來進行防制暴力霸凌工作。

1.教育面:

(1)各學科實施正式及潛在課程之融入教學:於每學期期初(末)研討暴力霸凌防制之融入教學,並依計畫實施教學。

(2)實施海報、演講、話劇、製作標語等活動。

(3)邀請輔導專家進行社區教育宣導。

(4)利用全校性活動時間,宣導傷害及暴力防制教育,並不定期機會教育學生,落實生活教育及品德教育。

(5)定期辦理親職教育座談會。

 2.環境面:

(1)進行易發生暴力霸凌之環境檢核,與社區共同營造無暴力霸凌之校園環境氣氛。

(2)加強校園偏僻地點巡視。

(3)設定巡守隊,第一時間通報降低傷害發生。

3.政策面:

(1)成立推動小組,制訂相關政策。

(2)輔導學校與社區共同建立具體文字之無霸凌政策,並向學生與社區宣告。

(3)結合社區各項資源,協助推動計畫。

推動過程記錄文件與照片

六、「推動反霸凌安全學校計畫」召開整合性工作坊。

1.進行種子教師訓練(每學年至少舉辦一次)。

2.辦理跨校性分享座談,進行推動經驗分享。

校內工作坊記錄

七、針對學生進行抽樣訪談,了解學生對暴力霸凌的認知、態度、意向改變情形。

認知、態度、意向改變情形分析

八、定期進行調查校園霸凌事件消長情形,並提出檢討。

校園霸凌事件之消長統計,檢討書面記錄

《建立考核評價機制,評估推動之成效》

一、配合「推動反霸凌安全學校計畫」,邀請專家輔導小組進行到校輔導。

1.將邀請專家到各校輔導至少2次。

2.不定期採取電話或E-MAIL方式進行聯繫。

輔導記錄

二、邀請縣府、校外會及指導專家進行實地考評,評估其執行成效(預計期中、期末各一次)。

實地考評記錄

三、透過學生抽樣訪談,評估課程等各實施層面的可行性及進行課程檢討。

課程實施記錄

四、建立獎勵考評機制。

1.針對積極配合推動之專任教師,給予嘉獎鼓勵。

2.透過學習單、活動競賽、模範表揚,增進

生學習意願。

獎勵記錄

《建立、充實暴力霸凌防

  制推動成果整合平台,

  促進資源分享及經驗交

  流》

一、建立校內暴力霸凌防制專屬部落格或網站,定期將執行成果上傳至網內,提供校際間互相經驗交流與分享,並給興趣學校參考之。

網站資料數量與品質

二、不定期發送電子報給學生、教師及家長,宣傳學校執行進度概況與經驗。

電子報二次

三、積極參與國內各項相關研討會及觀摩會,促進經驗分享。

參與之記錄

二、實施方式:

(一)「預防」階段:

    1.教師積極的陪伴與落實校園巡察:透過平日教學過程及學生反應,並陪同學生作息,加入學生上、下學安全維護,積極落實校園巡察等方式,以預防及降低學生受凌之機會。

2.學校針對家長辦理各項親職教育,針對教師辦理各項教師預防霸凌班級經營等增能研習。

    3.學校辦理彈性的高關懷課程,發展低學業成就學生適性學習課程。

    4.學校建立各類型暴力、霸凌處理SOP,供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及基層人員參考,並強化霸凌通報機制,落實校園霸凌事件輔導及危機處理能力。

    5.加強校園安全防護,篩檢高危險群個案,給予協助與關懷。

    6.學校透過與家長及民間團體合作,針對偏差行為學生或有中輟之虞學生辦理各項中介教育措施與課程,妥善提供暴力偏差學生適性引導。

    7.針對校園環境進行澈底檢核,透過全體教職員工落實巡察易發生霸凌案件之校園死角,以有效降低暴力霸凌案件發生之機會。

    8.妥善安排校園監視器裝設地點,針對校園死角應加強環境安全之維護。

    9.繪製校園可能危險地圖,並落實教導學生如何避免危險之發生,以及面對危險時應如何應對。

    10.提醒學生隨身攜帶口哨等警告或求助用具,以在其遇險時可即時求助。

(二) 「發現」階段:

1.學校成立「去霸凌專線」接受霸凌事件之處理。

2.接獲學生或家長申訴電話或信函時,將相關事件摘要及處理情形紀錄於「去霸凌高關懷

信箱紀錄表」(附件一)。

3.編訂校園生活問卷:研擬學生校園生活問卷(國中問卷由校外會協助處理,國小問卷如附件二,各校可自行增列),請導師協助調查,主動發覺霸凌及受凌學童,深入探討霸凌事件。

4.教育宣導:

學生:利用學生朝會及導師時間宣導。

教師:利用教師晨會宣導。

家長:給家長一封信闡述學校「反霸凌」具體作法。

5.結合學區導護商店,加強宣導與通報,以期防制與嚇阻學生霸凌事件之發生。

(三) 「處理」階段

1.共同求證、確認個案,評估做最適性處置。

2.重大事件依校安管理規定進行通報(附件三)。

3.啟動輔導機制,針對不同對象施以不同之輔導方案:

j受凌學童:保護個案安全,提供支持性協助與關懷,鼓勵其說出心事、增強孩子的果斷力,列入個案輔導。

k霸凌學童:對於霸凌學生處理原則,秉持恩威並濟,導正不良行為,施以法治教育,給予更多的關懷,列入個案長期追蹤輔導。

l旁觀學童:協助澄清相關價值觀,培養其同理心,同理受凌者感受;並給予「反霸凌」

的明確訊息,規範應有的反應行為。

4.轉介與結案:

j處理得宜者予以結案。

k超越學校處理範圍者予以轉介(學校以現有資源無法處理相關問題時,立即聯繫教育處協調警政單位,透過整合力量,共同協助解決問題。)。

(四) 「追蹤」階段

1.相關人員列入個案認輔。

2.與專業輔導人員合作,必要時引進社會資源進行協助。

3.檢視處理流程(附件四),作為改進參考。

 

 

参、執行之自我評核管考機制

一、隨時檢視計畫文件、委員會組織章程與會議紀錄等,建立整體推動機制、架構及流程

,落實杜絕校園暴力霸凌事件。

二、透過跨處室之分工、登錄監控流程、演練過程等,建立有效的校本SOP模式。

三、從登錄記錄數量、檢討文件、校內工作坊過程記錄、認知、態度、意向改變情形分析等,

逐件改變學生偏差行為,有效降低校園暴力霸凌件數;並進一步提昇校園教職員與學生對

暴力霸凌的認知。

四、藉由輔導紀錄、實地考評記錄、課程實施記錄、獎勵記錄、網站資料數量與品質等,建立、

充實暴力霸凌防制推動整合平台,促進資源分享與經驗交流。

參、               預期成效及影響

一、能有效預防校園暴力霸凌案件之發生。

二、能了解並分析學生暴力霸凌現況與成因,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辦理校內(鄉內策略聯盟)相關研習或工作坊,有效提升教師相關專業知能。

四、能有效降低學生暴力霸凌件數,逐件改變學生偏差行為模式。

五、建立、充實暴力霸凌防制推動成果整合平台,有效促進資源分享及經驗交流。

六、從過程中建立行動研究之精神,並撰寫成果報告供他校參考,能有效促進校際間資源分享。

 

 

 

 

 

 

 

 

 

 

 

 

 

 

 

 

 

 

 

 

 

 

附件一

 

宜蘭縣立大同國中「校園去霸凌高關懷專線或信箱」紀錄表

專線:03-9809611                 信箱:earl@ilc.edu.tw

填表人:         日期:     

年級

班級

座號

姓名

導師姓名

 

 

 

 

 

事件摘要

 

處理情形

 

輔導紀錄

 

相關資源需求

 

承辦人:                   學務主任:                 校長:

 

附件二

宜蘭縣立大同國中學生校園生活問卷調查表

親愛的同學們,在學校裡是否曾遇過言行舉止特別針對你,讓你覺得身體或心理感到不舒服或受到傷害的其他同學呢?為了維護校園的安寧和諧,提供每一位學子舒適快樂的學習環境,請你認真、誠實、謹慎的回答下列問題,學校會對你所提供的資料給予絕對保密,謝謝協助與合作。

宜蘭縣立大同國民中學學務處

一、基本資料

1.我是:□男生    □女生

2.我現在就讀:

           □國一:班級____   

□國二:班級____   

□國三:班級____ 

3.我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姓名)        

 

二、在學校的生活經驗中,是不是常常有以下的情況發生:

(可重複勾選)

    □被同學排擠 □被同學取不雅的綽號  □被同學散播不實謠言

    □被同學取笑 □被同學肢體性騷擾    □被同學言語性騷擾

□以上情況都沒有發生

 

三、在這一年中,是不是曾經有被學校同學毆打的經驗:

□沒有    □1~3次    □4~6次    □7次以上

 

四、在這一年中,是不是曾經有被學校同學勒索的經驗:

□沒有    □1~3次    □4~6次    □7次以上

 

五、在這一年中,是不是曾經有被學校同學恐嚇威脅的經驗:

□沒有    □1~3次    □4~6次    □7次以上

 

謝謝你的作答,如果你遭遇到上面所提到的問題,請你主動向學校老師、主任或校長反應,我們將給予你最大的協助。

 

 

附件三

校園霸凌形式分級一覽表

分級

霸凌形式

主責

處理模式

第一級

校內學生間之言語及關係霸凌

學校

依「去霸凌行動方案作業流程」處理。

第二級

校內學生間之肢體、性霸凌

學校、家防、警政

1.依「去霸凌行動方案作業流程」處理。

2.若發生性侵害之霸凌,則轉介家防中心。

3.若霸凌事件涉及犯罪行為者,則通知警政單位協助處理。

4.以上2、3點均依校園偶突發事件進行校安通報。

第三級

校際間學生之肢體、性霸凌

學校及駐區學校社工、家防、警政、教育局

1.依「去霸凌行動方案作業流程」處理。

2.第一時間電告教育局學管課,並逕行通知駐區學校社工。

3.若發生性侵害之霸凌,則轉介家防中心。

4.若霸凌事件涉及犯罪行為者,則通知警政單位協助處理。

5.以上2、3、4點均依校園偶突發事件進行校安通報。

 

 

 

 

 

 

附件四

宜蘭縣大同國中校園霸凌事件處理作業流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