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教學的改變從「教學與評量計畫」做起:宜蘭縣自然領域共同備課計畫說明( 這裡 ),及(2)第一次領召會議及研習—快來報名喔( 這裡 )!!!兩篇文章中說明了輔導團這學期想做的大工程—「教學與評量」計畫。雖然兩篇都公開在部落格,也寄給領域的老師們,但是我沒把握老師們有看部落格或收信,而且就算老師們看了,我也沒把握老師們是否了解這個計畫的理想及作法;會認為老師們不一定能了解這個計畫的理想及作法,一來是文字表達不是自然科老師的強項,我怕自己沒說清楚,二來是這個構想我曾和許多老師談過,很多老師覺得「太硬」或「沒有意義」,感謝這些老師實話直說,所以我才有機會想辦法做修正:
工作坊—把「硬」變「軟」
針對「太硬」這件事,我想:如果這些「活化教學急先鋒」們都覺得「硬」,那一般老師可能會被嚇跑,要怎麼把硬變軟呢?我想最硬的任務唯有最強的人能破解,那麼就招募幾個敢挑戰、願意改變、在教學上已有「創新」、「分享」經驗的強者來當『種子教師』,由他們來作最硬的工作—寫參考版的「教學與評量計畫」。於是有了「工作坊」的構想,非常幸運的,宜蘭輔導團有非常有理念的課督(吳明柱課督),支持、鼓勵這個工作坊的成立,所以我們可以用工作坊去解決這個計畫最「硬」的一環。而我更要感謝所有來參加工作坊的老師,謝謝你們熱情相挺,擔下重擔!
研習—更多、更深入的參與
在我提出這個構想和許多老師討論時,很多老師說:本來就有教學計畫啊(雖然是書商的),再大費周章寫新的計畫會不會也淪為「紙上作業」?不會有老師用教學計畫的,所以這可能是「沒有意義」的事。多數老師覺得:把好的教學活動分享出來,讓老師來研習後馬上可以學到「實用」的教學技巧,是比較有影響力的方式,也就是分享「教案」或「教學記錄」比寫「教學與評量計畫」有意義。
關於新的計畫會不會也淪為「紙上作業」?這也是我最擔心的事,為了不讓他成為另一個「紙上計畫」,我想:我們不能只做出參考版「教學與評量計畫」,更重要的是:要讓老師們知道這個計畫、參與這個計畫,進而認同這個計畫,所以必須針對這個計畫辦理「研習」,藉研習「說明」計畫,更藉研習來「聽」更多老師的想法與做法,納入更多老師的經驗與創意!讓這個計畫是大家智慧的結晶,這樣老師才會去用它!所以研習的主軸就是討論2/15工作坊成員做的參考版「教學與評量計畫」。研習時大家熱烈討論到我必須去催趕各組趕快結束,那真是很令人感動的場面!我就說宜蘭的老師很厲害吧!果然沒看錯!(請各位主講老師來補充精采的對話,我沒辦法每一組去旁聽、記錄,漏了好多珍貴意見,比如小P老師就跟我說:黃淑芬老師的架構很完整….)
只要1/5—這個計畫就有意義了!
至於研習之後,老師可以怎麼使用這個計畫呢?我在綜合討論時提出以下5點建議,老師們只要做到其中任何一點,我們的計畫就算有影響力了:
試著把參考版改成你的個人版 (2)試著教一、兩個活動或多元評量,然後在下次研習或工作坊時,告訴大家你的心得(小菜分享)。(3)如果你有相關的資源(如看到好影片或教學活動等)歡迎提供給大家。(4)如果你有出「非選題」歡迎提供給大家。(5)來加入工作坊、幫忙認領一個單元(一章或一節),寫成計畫表。
廚師的挑戰—滿足家人的嘴
至於教學活動(教案)與教學計畫的關係,我在—宜蘭縣自然領域共同備課計畫說明這篇解釋過了,這裡想重申:討好客人的嘴和滿足家人的胃是不一樣的,如果對象是偶而來餐廳吃飯的客人,只要端出精緻的小菜或豪華的特色菜,就能討好他們!但如果對象是天天在家吃飯的家人,再好吃的菜也會吃膩,何況我們還必須考慮預算和營養,烹煮時要能省時、省力,所以「菜單」的搭配才是重點!教學就像在為家人做菜,為了讓學生喜歡吃(有學習意願),吃得營養、健康(有效的學習),我們不能只專精某些小菜或特色菜,我們必須學會開菜單、控制預算、安排作業流程!
第一次工作坊及研習的結束就是另一個新的開始
研習之後我們的工作才正要開始,工作坊成員們(隨時歡迎新成員加入—只要在部落格、FB或寫MAIL告訴我你要加入即可)要開始彙整資料,上傳修改後的計畫到共同備課資料夾,我要把資料夾開放給所有領域老師,讓老師們能去下載、編輯或上傳資料,這樣研習的效果才能更深、更遠。而且我也要來追蹤老師們的使用情形,物色下一次可以來作「教學改變」經驗分享的老師(最好是有人自願….)。更重要的是:兩週內一定要邀請到第二次備課範圍的主筆者(歡迎大家來認領—即使一小節也是好的!)!這一切都要有老師們的加入才會有意義!(共同備課資料夾— https://drive.google.com/folderview?id=0B04vpvcJSQtWVkFDeUNZN3ZENlE&usp=sharing )
感謝先鋒部隊
這學期多數老師幾乎都已集滿518研習時數,大家不需要為集點數而參加研習了!這對輔導團辦理研習而言是喜也是憂,喜的是:不必再辦政策宣導式的研習了,憂的是:老師還會來參加嗎?在這個時候我提出這樣「硬」又「成效未卜」的研習,真的是很冒險的!但是我敢提出來是因為從上學期的研習觀察到:宜蘭的自然領域有很多很熱血又很優秀的老師,我們可以躍升的!我們一定做得到!
我曾經在輔導團北區策略聯盟會議上,以「簡諧運動」這個影片,比喻輔導團與老師的關係:
老師就像一個個的節拍器,每一次的研習就像在撥動節拍器,讓節拍器開始動起來,但研習完了節拍器又寂靜了!如果要讓更多的節拍器、能同一個方向、同一步調做更持久的擺動,關鍵點在一個能吸收、傳遞擺動能量的平台,而輔導團要做的就是那個輕輕搖動、傳遞能量的平台!現在我們已經架起了平台,也有許多老師在這個台上動起來了,老師們請不要在平台下觀望!我們期待大家的加入,讓我們一起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