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計畫      研習簽到      研習回饋單      研習成果(小菜影片5部)    講師分享(活化列車)

「翻轉教室」是最近很夯的話題,我們 12/06 的研習請到的講師鍾昌宏老師算是國中教師界非常早投入的一位,這個研習的確帶給宜蘭的老師一些新的想法和做法!關於在國中進行翻轉教室的做法有昌宏老師錄製的活化教學列車可供參考,或參考他為「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這本書所寫的序:教育沒有標準答案(這裡)!當然你也可以再次參考他這次為宜蘭縣自然領域所作的演講 ( 需影帶連結者請留 mail) ,但老師們在決定是否投入前,最重要的工作是 —- 想清楚為什麼作和怎麼做?

為什麼要翻轉

「翻轉教室」的概念和做法是從可汗學院開始的,主要的模式是不在上課時講課 , 而是把原本要講的內容錄影 , 在上課前就上網給同學們自行找時間看,上課的時間則用做解題、討論以及經驗分享。也就是把傳統的「上課時間聽課 , 回家後寫作業」翻轉成「上課前聽課 , 上課時間寫作業 ( 跟討論 ) 」。這種方式的主要功能包含:自主學習 自己決定進度、方法;機會均等 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免費的一流教育。而在台灣多數老師(如昌宏老師)看中「翻轉教室」的原因是:因為學生課前預習了,所以課堂上可以做較多的討論或其他深入學習的活動。

怎麼翻?「課前預習」的疑慮!

我本身並未實行翻轉教室,因為我對課前預習的部分有疑慮:「課前預習」是翻轉的起始點,沒有「課前預習」就沒有翻轉,但是如何做到確保每個學生都課前預習了?雖然說現在電腦和網路的普及率已高達 90 %以上,但並不是有了電腦和網路,預習這件事就會發生,有些家庭完全無法提供學習的環境(如沒有安靜的環境或因為工作關係,小孩放學後並不是回家而是放在安親班、補習班),這樣的小孩要如何完成這件事?如果每科都採取這樣的方式,那學生每天是否都要花很多時間預習?如果我們無法確保每個小孩都能做基本的預習,這樣是否反而會增加兩極化的差距?所以如何確保每個小孩都能做基本的預習這是我最在意的事!

家長需要負教導小孩功課的責任嗎?

也許因為我的成長背景裡,家長是不負責教導我功課的,所以我認為:該學的東西 「基本素養」應該在學校就要完成!比如小學教加法,老師要確保每個孩子在你教學之後都會了,而不是等「爸爸媽媽回家幫他加強」或「回家要做 10 題練習題」之後小孩才能學會!我不認為老師可以用 —- 「家長都不管小孩作業」、「學生回家都沒念書」這樣的說法,來指責學生的低學習成就。如果專業的教學者都沒教會他,你怎能要求家長 ( 不是教學專業 ) 能督促或教會小孩?

沒交作業,作業分數應該給零分嗎?

對於作業我也這樣認為:作業應該在學校教學過程就能完成(寫筆記、學習單、討論、課堂實作),回家要做的是更深入的學習,是加分的部分,所以我認為就算學生沒交作業,作業分數也不能給零分,因為你出的作業應該包含在你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不應該容許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完全沒有學習」的事發生,所以老師要去督促學生有無在學習,要設計他可以在課堂完成 ( 即使只是部分完成 ) 的作業,這樣作業分數怎會是零分呢?

這就是我對「課前預習」的疑慮!

怎麼轉?

「翻轉教室」要能成功的另一關鍵是「教學影片」和「評量」,如果是老師自己錄的影片當然最能引起學生共鳴、也較易設計課堂內的深入學習和討論的題目,但如此就失去「家教請回家」的功能,而且老師的負擔也很大;如果是採用平台上別人錄製成的影片,有時會有一些隔閡(數學可能是最不會有這種問題的科目),而且恐怕會像現在一樣出現「有些老師完全以書商提供的電子書、投影片上課」的情形,再加上如果老師無法設計課堂的引導與討論,教學品質恐怕會打折扣!而評量試題如何避免「只評測低階認知能力」的缺失也是要考慮的。不過這些都是技術性問題,在更多人投入後應該是可以解決的!

先翻轉老師的觀念再翻轉教室

雖然前面提出了一堆疑惑,但我認為「翻轉教室」很有可能成為未來學習革命的主流,老師們一定會受到這種學習革命的衝擊,當學生可以把全球最好的老師當成自己的家教,可以把含有圖、文、動畫影像的教學影片當教材時,老師在課堂上能做的事更多了,會受到的挑戰也更激烈了!

 「學習不一定是老師教給學生,也不一定發生在課堂上」這是老師們要翻轉的觀念!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