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演講的結束是另一場演講的契機
9/7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中自然團本學年度第一次共備,共備前有一個30分鐘特別的演講—請林家漢來分享他所受的科學教育與成長,林家漢是復興國中、宜蘭高中、成功大學的畢業生,會請他來演講其實是之前在JSP5時,我請他來和學弟妹分享如何學習及生涯規劃(請看JSP5心得PART2:科學探究之用思考走人生)有關,那場演講怡翔也在場,聽完演講,怡翔說—可以請他來老師的研習分享嗎?我直接把他賣了,說:快去約時間!其實我更想找他來跟老師分享,因為我相信:學生是我們的「教學成果」,從學生身上來檢視、反思教學的影響,絕對有震撼力,老師應該從學生身上學習如何教學!
家漢很爽快的答應了,但是之後他問我—原來要講給老師聽?那我能講什麼?我只跟他說:講講看哪些教學或活動對你成為今天的你是有影響的,其餘—題目 、內容都由他自定,因為我從他身上明確看出當年我們的科展、資優方案、探究式教學對他產生的影響,我們已經不必再給他過多的「指引、規定」,就讓他自由發揮,最真實的呈現他的成長。研習現場我第一次看到題目、也第一次從學生口中聽到—怎樣的教學對學生是有影響力的?怎樣影響著他們?感動!
「給我空間我才能成長」
家漢透過這張投影片回顧求學生涯的成績:國小時期—不詳,因為他都在玩、在打球;國中時期第一次段考是全班39名中的第22名,如果老師和家長是只看排名而不注重學習方法、態度的人,很可能要憂心忡忡、甚至宣判這小孩將來是「魯蛇」了吧?但還好復興國中的老師和家漢的家長看得不只是排名,他們按部就班的培養學習方法和態度,不強塞一大堆的補習或考試,給很多空間讓小孩自己多方探索,激發他的學習動機,最後畢業時他已經是全班第6名了!也是這些自己摸索成功的經驗帶給他自信,所以雖然進高中時的排名更後面,但他是有自信的,覺得只要好好的念,他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給我空間我才能成長」—對習慣把孩子的學習時間塞滿、為孩子安排一大堆補習考試競賽的家長和老師來說,應該是值得深思的吧!
另外,看到沒…10年前復興國中一班有39個學生喔!再早個10年,一班有48個學生喔!現在的老師總是羨慕—以前的老師比較好當、比較輕鬆…..這不見得正確吧?
能面對失敗才是真正的自信
科展是科學教育中的頂級戰場,不管是指導老師或家長無不以「得獎」為參加科展的終極目標,隨著「得獎壓力」而來的是「不擇手段」,小者如「偽造數據」,「抄襲」,大者甚至「代作」、「論件計酬」,但家漢在對學弟妹的演講中就說過:如果你有做科展是為了“升學加分”的想法,那請你在心裡打個叉,「因為這樣做就不開心了」…..「過程比結果重要」…;這次他更清楚的告訴老師:科展中因為要「抓破頭」去想題目、想方法找解釋…所以他學會時間管理、問題解決的能力、也從同儕間學會怎樣被領導和領導別人…他覺得這些不只在他做科展的當時,提升課業的學習成效,更在以後的學習和人生路上不斷的影響著他。而失敗的科展甚至比得獎帶給他更多的成長,因為經歷「很認真做科展、自認做得很好卻沒得名(我指導的那件就是)」的考驗,讓他學會「看淡得失」,也比一般學生更具有挫折忍受力,能面對失敗才是真正的自信!
老師、家長們—我們往往致力在幫孩子搬開學習、成長路上的石頭,唯恐他跌倒、受傷,甚至我們自以為是的幫孩子鋪了很多墊腳石,希望他更快攀上成功的高峰,但是也許這樣做反而是在阻礙孩子的成長呢!
什麼樣的教學影響學生最大…
看到這張簡報,老師們有沒有覺得汗顏?「因材施教」、「非標準答案」、「跨領域」、「自由發揮」…哪一項不是「教育本質」?教育本來就應該是這樣,不是嗎?但是我們被「成績」、「升學壓力」扭曲得多嚴重?當教育部希望老師「因材施教」、「差異化教學」時,我們就心中生出什麼樣的OS?我們在教學中又是怎樣做的?當課綱一再強調「跨領域」、「非標準答案」時,我們只是一直要求教育部針對—莫耳數要不要敎、「探究與實作」考不考…給個「標準答案」,不是嗎?我們把學生的每一分鐘排滿課程與考試,強迫他們按我們的安排學習…我們有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嗎?
系統教學—架構化整理、由大到小、邏輯性的教學
這一點我完全沒預料到,當場被震撼到了!家漢說—這是大學時,老師在課程一開始時就會給一個表—哪一天要上什麼?主要內容有哪些?學生要做到什麼?他每次要複習或深入學習時就會拿出這張表來對照,因為這張表讓他由大到小看到整個課程的架構及邏輯性…,他說;國中高中老師沒做過這個,但是我覺得這張表是很重要的,能幫助我確定學習的方向、檢核學習的成果….
我們欠學生一份課程(教學)計畫
我的天!老師們知道了吧?那張表就是「簡易版的課程計畫」啊!
為什麼國高中老師從來不給學生那張表?也許老師會說—國高中學生還太小….,但實情恐怕是—國高中老師根本沒做過那張表!
老師們有寫過課程計畫嗎(不是書商寫的那種進度表…..)?沒有!多數老師也不認為需要寫課程計畫,因為—有教科書阿!照教科書教就好!所以共備時的目標在—學習某一單元(某一節課)、甚至某一活動可以怎麼教?有什麼新奇、活潑的教法教具,最好還有學習單…,老師們比較像在學表演而不是在學怎樣編,導、製作…,老師若只把自己定位為「表演者」,那很快就會因為年老色衰、變不出新把戲而被學生嫌棄!老師之所以受尊敬是因為他有理念、有方法、能幫學生指出學習成長的方向!
也許國、高中生真的還太小,我們不一定要把教學計畫給學生看,但老師心中不能沒有由大到小、架構化的課程觀,老師在教學前不能沒有自己的邏輯性…,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堅持:
共備可以不做教案、教學經驗分享,但不能不做「整學期的時間及內容(簡易版課程計畫)」、「分析核心概念、安排教學順序(架構及邏輯性)」!
學生可以教老師什麼?老師應該向學生學教學!
後記—
1.家漢講完留下來聽我的共備前的說明,之後他說—能和老師的理念相符真是巧合!!!其實不是巧合,而是教育的本質本來就是如此啊!我對沒修過教程的家漢能如此神準的掌握教育核心理念真是太佩服了!老師是最容易被超越的,老師也是那種被超越而感到很高興而且到處幫他宣傳的人!
2.研習教師的回饋單中有許多老師提到聽了家漢的演講後他重新思考教學的重點!這些老師真棒!
3. 吳宛如老師說—家漢的分享真的很感動,我時常問自己努力堅持探究是對的嗎?這些自己認為對學生有幫助的東西真的對孩子們有用嗎?聽了家漢的分享,讓我有力量繼續努力下去,謝謝家漢喔!—在今年JSP5時幾個壯圍孩子的表現上,明顯看出宛如老師的努力與堅持帶來多大的影響,宛如老師加油,過幾年,你的學生們一定會像家漢這樣,證明你的教學是對的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