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科教大師的觀課邀請

接到員山國中吳宏達老師的觀課邀請,我們在線上先做了初步討論,宏達老師自謙是合作學習生手,但我早知他是各種教學法的專家,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所以我建議觀課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按他原來慣用的方式進行,我先去觀課,討論看看是否需融入哪些合作學習策略,這樣的建議其實是我對宏達老師的V圖教學很有興趣,想藉機請教V圖在「論證」的應用!宏達老師說:那第一次觀課我想嘗試「非實做」的課程…。

第一次觀討論

結果第一次觀課,我看到的是老師帶領的、不是動手做的PBL教學(很接近啦,但真實教學中其實很難界定使用何種教學法),課後討論有幾個重點:

1、 宏達老師的教學中,「不符合」合作學習策略的點包括:(1)沒有任務或角色分配、(2)沒有競爭獎勵策略…等(我也沒做這些…):但其實他的學生在解題、重點討論時都很投入而且很自然的合作,我想這已是無招勝有招了,不必特意再為合作學習而做什麼改變.

2、 合作學習最好能從校內老師的合作做起,所以建議藉「亮點教師到校觀課」的名義邀請校內其他老師一起來觀課,我會藉議課機會提供老師一些合作學習的實務做法,希望讓其他老師有機會認識合作學習及活化教學(學校其他自然科教師皆擔任行政,平實無法出外參加研習)。

3、 「沒有實做的探究」執行難度很高,在短短一節課內不易用來發揮「示範」,「遊說」其他老師試用的功能,建議下次選用「實做」的課。

第二次觀課—5E學習環的示範

大師果然是大師,第二次觀課前拿到教案(融合學習單)發現是採5E學習環教學模式,而且以實做為主,也邀請了校內的其他3為自然科老師一起觀課、議課,這真是太棒了!

以下是宏達老師的教案,其中「寫一寫、畫一畫」是給學生當筆記學習單的(這種把教案和學習單放在同一章的方是我是第一次看到,也許也可以討論看看可行性),我把它當成觀課註解(所以下圖中的這欄是我寫的觀課說明)。而5E學習環包括:「投入(Engagement)→探索(Exploration)→解釋(Explanation)→精緻化(Elaboration)→評鑑(Evaluation)」等五階段,這節課中尚未進行到精緻化和評鑑,會在下節課進行(約需30分鐘)。

觀課單E2.1E3.3E4.1E1.1E2.2E2.3E3.1E3.2E4.2E4.3E4.6E4.7

E4.8E4.5

可樂會在水管中產生氣泡,這對”液體在水管中上升(被往上吸)是有利還是不利?老師原先的預測是不利(因氣泡會使水柱的拉力中斷)但結果卻是加速?這可能有哪些原因呢?這就是宏達老師引導學生找科展題材的方式!!

觀課心得

1. 學生非常投入,每一個都會參與實驗.討論,在每一個活動中學生都有發展出自己的作法以解決問題。

2. 在閱讀教案及說課時我曾提出—幾個探索、體驗觀察的活動(如拉開書.吸盤…等)時,皆未提醒學生應觀察的重點,是否會造成學生「未注意活動重點」的結果?宏達大師說—這是以學生已有"壓力”相關先備知識為背景設計的活動,所以要讓學生在"體驗"中,蒐集相關資訊,歸納出結論。要檢核的是學生是否能將已知的知識應用在新情境上,提出解釋…從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在兩次的探索活動之後確實能將結果和壓力相關知識連結,果真只有了解自己學生的老師才能設計出合適的活動!

3. 以"水管"吸飲這個活動非常能引起學生興趣,在過程中學生也發展出一些辦法以求順利吸到飲料(如將吸管繞呈弧度避免在吸者換氣時管中飲料下降…),不過學生似乎無法從活動中歸納出「原理」,來解釋這個現象,下一節課教師將如何進行5E中的「精緻化」,是很有挑戰性的。

4. 宏達老師長期讓學生進行各種科學實驗,學生很習慣動手做,如每組都有一個自製的電風扇,就是以前做能源科技實驗的成品!這班學生在思考、表達上也有很好的表現,可見平常的探究教學頗有成效!

如果說硬要挑毛病的話….我覺得教室有點亂、沒那麼確實檢視學生寫學習單是稍為可以挑剔的。

議課心得

很高興有校內老師的參與

永達和淑貞老師因為擔任行政工作、已經有許久未參與研習了,觀課之後他們都對「實作」在引導學生興趣的功能很肯定,對於班上有些成績不算太好的學生(小校的好處之一是….每個老師都認識每個學生),在理化課能如此投入、自在的表達很有興趣!他們也覺得應該多一些讓學生操作探究的機會,雖然還是有「進度」的壓力,但都表示想要嘗試改變!我想…種子是播下去了,會不會發芽就看造化了!!但很高興促成這次的觀課議課,希望他能變成校內共備的契機!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