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參加、觀摩了4/7、4/8內城國中數理週活動的記錄和部分感想:

科學探究成果發表會—

這是七年級學生寒假作業「oo因子對植物生長、繁殖的影響」探究成果發表,在寒假前,七年級學生(30人共分10組)由自然老師教導了如何設計實驗、觀察記錄,在開學後將成果寫成書面報告,這次成果發表的模式是:

佈置—10組學生每組分到一個攤位—一張海報紙、兩張桌子,各組將成果寫在海報紙上貼在柱子或窗戶上,桌子上則是擺放他們的成品及輔助說明的資料(如圖)。

clip_image004 clip_image006

發表—讓每個參觀者專心聽完所有發表

發表者是10組的七年級學生, 8.9年級的學長姐(也分成10組)及全校的師長們都是成果會的參觀者及評審者,每一組作品都會有一組參觀者(學長姐和師長),每組發表時間為3分鐘,並有2分鐘互動,接著參觀者移動到下一組,如此輪流至每一組參觀者都聽到10組發表後結束,也就是每一組發表者都要講10次內容。最後有5分鐘讓參觀者去真對孩有疑問的組別進行提問。

clip_image008 clip_image010

clip_image012 clip_image014

評分—所有參觀者都是評審

每個學長姐有一張圓點卡上面有3個圓點,每個老師也有一張圓點卡上面也有3個圓點,牆上貼有一張各組的計分海報,評審在聽完10組的報告後可以把圓點貼在你覺得表現優良的組,學長姐的圓點是小點每點代表一分,師長的是大點每點代表5分,最後統計各組分數。

clip_image016 clip_image018

再現我最愛的課堂風景

這次內城國中數理週(科學闖通關)有好幾個關,都是老師們自己發想、設計、規劃的,只有這個科學探究成果發表會是在我提議下規劃的。回想起來,復興國中曾進行了5年的全校性的「科學探究發表」,承辦了5年的宜蘭縣自然資優方案也是以科學探究成果發表的方式辦理結業式,甚至即將進入第5年的「全國國中生科學探究聯合發表會」…原來「科學探究+學生發表」一直是我最最最愛的課堂風景,原來我所做的一切教學改變都是為了這片風景啊!而內城”小而美”的景緻帶給我不同以往的感動!

更美的風景

這次我在內城看到多年來夢想中的美景….

一、被看得懂的人看見

「被看見」在學習中是很重要的一環,「被看見」對學生而言是壓力也是動力,為了以更美好的姿態被看見,學生們會更有動力去「努力」、「精緻化」,而「被看見」後帶來的成就感,是驅使學生持續努力的能量。為了讓孩子的努力都能被看見,我們搭設了成果發表的舞台,但在多數學校,只有精英、表現突出者才能登上舞台,多數孩子再努力也得不到被看見的機會,但在內城—每一個努力的學生都能上舞台而且都是主角喔!

能帶給努力的學生成就感的並不只是登上舞台,或者說登上舞台所帶來的成就感是表面的,真正的成就感來自識貨者—有人看得懂你的作品,真心的提出建議或批評,這點很難,即使是「全國國中生科學探究聯合發表會」也辦不到,因為聽者「看不懂」、「聽不懂」,但是內城的發表會做到了!由於內城的探究內容是課本的延伸,不是太難,而且來聽的是已經學過的學長姐,她們看得懂這些內容,而且對學弟妹做倒了他們以前沒做過的事—能完成整個研究並且公開發表,難免有”敬佩”之情,所以在聽解說時他們是很認真的,也能提出很好的建議,我覺得「被看得懂的人看見」是最有成就感的,這點從七年級學生越講越投入的情形可以得到證明。

二、在活動中成長

多數的「成果發表會」是一個學習階段的結束,但內城國中這次成果發表會(應該說整個數理週活動)是更多學習的開始。比如我聽到有老師說—讓學生講10遍(因為跑台所以每一組都要講10遍給不同的人聽)真的有效啊,我看到有些組剛開始講不好但後來越講越順了…,真的,我發現有個小孩起先只敢面壁(面對海報紙),後來能面對參觀者而且還能回答學長姐的問題呢!我們看到學生(無論是聽或講者)的成長,更高興的是也看到老師的轉變—雅菁老師(七年級自然老師.這次活動的主要規劃者之一)一開始可能有些害怕,可是她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其他科的老師起先可能覺得「不是我的事」,但在帶領學生參觀、參與評分的過程中,也變得很投入,我想以後這種「發表會」會是他們願意嚐試的教學與評量方法之一吧!

三、簡單、純樸是學習的王道

如果只看他們的海報,你可能會覺得—啊…這麼簡單,簡直小學生程度!

海報的確很簡單—手寫而不是排版、印刷,內容單薄—大多數的作品都只有一個變因的實驗!但是我看的是隱含的學習之道:

手寫海報–我們的科展或其他展出常喜歡用”列印”的方式,在我看來列印很費錢,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做排版美工、很容易有抄襲—複製、貼上,我覺得列印的科技對學生學習不一定是好的.既然是”寒假作業”何不呈現作業的面貌—讓學生自己把過程與結果寫出來或畫出來,我想真正出自學生之手的作業更真實、更多元!果真我看到好多精美、有創意的海報呢!!

至於內容過於簡單的質疑,我想換個角度來思考—-結果雖然很簡單,但過程中學生學到的能力與態度可不簡單!!!我們可不可以把眼光移到過程,看看過程中的美好?而且實施這個活動真的很簡單,所以我們為什麼不讓學生也來做?讓所有學生都能設計一個變因的實驗,並花了1~2個月的時間去觀察記錄—這就是、「探究能力」的培養!它真的不難,而且只要真正去做了,學生可以學到很多能力及習慣!所以讓我們從這麼簡單容易作的活動開始吧!

clip_image020  clip_image022  clip_image024  clip_image026    

在教學中,我最愛的風景就是—人不分智愚賢不肖,都能像科學家一樣做探究解決問題,都能和別人分享研究成果!!!這個風景今天在內城國中再現!!而且多了全校參與的美!!!感謝內城國中師生的努力呈現如此美妙的課堂風景,帶給我如此的感動!

師生共同票選出的優勝隊伍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