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宏早在去年暑假開始在台中辦理教師自主共備,一直想去,但都因為一些因素沒去成,直到第五次,昌宏很有心的早早就強迫我記在行事曆上,把其他事排開(其實沒那麼忙,只是有時正好撞期),加上前一週又不斷提醒我去報名,總算有幸參與盛會了!

「更上一層樓」與「以學生為中心」

原本想當個5分鐘分享者,但昌宏說讓我以講師身分去分享,也就是要做一小時分享並帶領共備。我心裡想:這個已經進行了4次轟轟烈烈共備研習的社群,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建議、經驗?昌宏說:希望能提供一些”更上一層樓”的觀念或做法,也說:我想要共同備課的成果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於是我想,就是他了—「教學計畫」,昌宏聽過構想後對「讓老師們在共備後知道整體的大架構」這件事有點疑惑,因為他認為「這件事情不需要共備啊」,這時候我恍然大悟:我一直沒有把「教學計畫」或「課程計畫」這件事表達清楚,所以連昌宏這樣的大師也質疑其必要性,難怪宜蘭的共備,在「教學計畫」這區塊有後繼無力之感!看來「教學計畫」真的是一塊鐵板,這次我是要避過她還是再踢踢看?不難猜到—我又很不信邪的去踢鐵板!!!

問路與共備的異同

由於那天群組上正在討論對共備的期待,也有很多人在問如何到達共備會場,所以我以規劃路線圖(導航)和規劃教學計畫做比較,因為「路線規劃導航圖」和共備產生的教案間有許多相似之處,現場老師們提出:兩者都要有目標才能規劃、兩者都有殊途同歸的特性、都是要自己去做之後,才知可不可行、都是出發地不同路線也會不同…,這些答案比我預想的還要多、還要深入,這真是一群可敬的夥伴。

但是我現在想想,其實更應該問的是:路線規劃導航圖和共備產生的教案間有何相異之處?路線規劃導航圖是只有一個出發點、一個目的地、而且已經確立交通工具了,所以很好規劃,而且路線不會差太多。但教學就不同了,如果我們把「學生的背景」比喻為「出發點」、把「教材、教學資源」比喻為「交通工具」、把「教學目標」比喻為「目的地」來規劃路線圖(教案),你會發現:我們只有一點是確定的—-所有學生都在同一天開始(或結束)一學期,其餘的條件都是不同的:我們可能使用不同的課本(交通工具)、從不同的地點出發(學生的背景不同)、最大的不同是「目的地」的選擇:路線規劃圖一次只規劃一個目的地,但教學目標最少有3大類(知識、能力、態度),每一類又有不同的區塊和等級…..,一次教學可能須同時達成知識、能力等不同類、不同區塊、不同等級的目標。所以教案的設計比較像在規劃一趟到達不同城市、進入不同樓層的旅程,我們需要到不同的出發點去接旅客、有些路段需要換車(教材),最後行程的路徑圖(教法、教案)當然是複雜多了!

台中共備5.23

 

街景圖與鳥瞰圖

我舉路線規劃為例,真正的目的是想要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我們能做到將所有小單元(一或二節課甚至是一個實驗活動、一個導入的點子、一個引導式的提問…)都規劃出教案(或教學步驟.方法),假如這些教案夠多、夠好,老師們是不是就可以靠這些教案去教學?這樣的教學會有什麼問題?我想讓老師們自己去體會:為什麼學會所有的教學撇步或收集了所有的好教案並無法成為完整的教學?

「殊途同歸」的意義

另一個我在宜蘭共備時就提出的想法是:雖然分享某些人很成功的教學案例或片段活動,是最受歡迎也最看得出研習成效的方式,但這是否會有「見樹不見林」的疑慮?只有局部的街景導航圖而沒有整體的鳥瞰圖是無法對該地有較整體的了解與認識的!教學更是!我們必須對整個自然科學教育的目標方向有全盤的掌握,再去規劃用哪些交通工具、走哪些路徑到達這些目的地!教學目標是最重要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甚至多元媒體、科技融入…..等都是用來達成目標的方法、手段、技巧,可以慢慢練,而且因人而異、各有巧妙不同! 「殊途同歸」的意義是—我們不必(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旅客都走同一路線,但要要求所有旅客最終都能到達目的地—用三年時間拜訪三座城市。

當「能力」與「態度」成為教學目標,翻轉教學才會成為必要

共備就是一群人在一起進行教學規劃,當我問:教學規劃前須知道哪些事? 老師們都說出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方法.模式、成效評量…等,但當我問:其中哪一件事最困難時,沒有人認為「確定教學目標」是難的,也就是老師們認為他們是知道教學目標的。真的是這樣嗎?事實可能是:也許在「知識」這個向度的目標,多數老師的確是知道也盡力去達成的,但也由於過度注重「知識」,所以我們發展出達成目標最有效的教學法:講述法搭配紙筆測驗(甚至更窄化為選擇題)。也就是我們一直只用摩拖車把我們的學生載去「知識」這座城市的某一棟大樓,而且可能只逛了第一層!

當「能力」與「態度」成為教學目標,翻轉才會成為手段

為什麼老師們不改開汽車、地鐵甚至飛機、輪船來載學生?因為若只是要到達「知識」這座城,用摩拖車就夠了,只有要去「能力」和「態度」這兩座城市才需要汽車、地鐵甚至飛機、輪船!所以只有當老師意識到其實還有「能力」和「態度」這兩座城市,老師才會去尋求其他載得更多、跑得更快、更舒適的車輛,才會有不同的路線規劃圖。在教學中,只有當「能力」與「態度」的培養成為重要而明顯的教學目標時,才會有翻轉教學的需求,才會發展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型態!

Bio-Flipper5社群的老師們都是很有熱忱、很有覺察力,在教學設計、翻轉方面也都很積極、很有實力的老師,但老師們並沒有意識到「教學計畫」的重要性,因為老師們從來沒有也不必寫教學計畫卻一樣可以教學,有人幫我們把教學計畫都寫好了以應付審查,卻讓我們失去寫教學計畫的功力,我們只會寫街景圖而不會鳥瞰圖了! 所以Bio-Flipper5如果能嚐試繪製鳥瞰圖—教學計畫,也許真的就是「更上一層樓」!

讓我們一起重修荒廢已久的武功—寫自己的教學計畫!從確立教學目標開始翻轉我們的教學吧。

台中共備5.21 台中共備5.22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