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冷和夏天熱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地球和太陽的距離遠近(冬天近,夏天遠)(註1),而是因為太陽直射(夏天)或太陽斜射(冬天)。(註2)

因為太陽在天空中的方位和我們所在地的位置有關(註3),也就是說因為地區不同,太陽照射的角度不同。

所以要讓太陽能板發揮最大的功效,讓太陽光能直射太陽能板,太陽能板必須要因地區而調整角度。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連時間都會有影響,所以有些太陽能發電廠會設計像[向日葵]一樣的裝置,讓太陽能板整天都面向太陽。不過這種裝置有點麻煩,價格增加很多,所以目前並不普遍。

下面照片是某國小教室屋頂上的太陽能發電板(太陽能電池)裝置,很明顯可以看到它的架設方式應該是配合屋頂樣式陳列,沒有考慮科學的角度,所以發電的效果應該不會很好。

宜蘭地區應該是面向南邊效果比較好。

DSC_0104

DSC_0103

 

===================

註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F%91%E6%97%A5%E9%BB%9E%E5%92%8C%E9%81%A0%E6%97%A5%E9%BB%9E

http://bieyu.com/astp-doc/a06.htm

註2:

實驗請見:

http://content.edu.tw/primary/nature/cy_dl/content/addon/wei/tool4.htm

 

註3:

資料來源:

http://www.cwb.gov.tw/V7/knowledge/encyclopedia/as069.htm

太陽的東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結果,當我們長時間觀察每天太陽的高度(仰角)及方位時,會發現高度(仰角)及方位有年週期性的改變,這是因為地球繞著太陽公轉所造成的。吾人已知地球由西向東繞日公轉,在地球上觀察太陽,會覺得太陽在天球上由西向東運行,其運行天球1周的軌跡,叫做「黃道」。又因地軸的傾斜,黃道和天球赤道相交約23.5度,使得每年春、秋分時,太陽會經過黃道和赤道的交點,這時太陽昇起於正東,由正西沈下,春分過後太陽沿黃道北移,直到夏至時,到達黃道最北(+ 23.5度),這時太陽昇起於東北東,由西北西沈下。秋分過後,太陽沿黃道南移,直到冬至時,到達黃道最南(- 23.5度),這時太陽昇起於東南東,由西南西沈下,太陽這樣南來北往一回復,就是1年,叫「回歸年」,如此造成每天太陽東昇西落的位置改變,在天空中的高度和方位也隨之改變。

——————————- 

相關連結:

太陽能發電與太陽方位

http://blog.ilc.edu.tw/blog/blog/868/post/2172/493253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