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學生剪輯卡啦OK比賽影片是很快樂、很有意義的事」,這是剪輯卡啦OK比賽影片的心聲,我在上一篇說了「快樂」的原因(這裡),這篇要來探討「有意義的事」。(第一篇沒發到這裡,因為內容偏向補校而非自然領域,但這篇有以自然領域為例,所以應該可以發在這裡吧?)

補校是個很特別的教育場所,很多局外人認為—在補校當老師是很輕鬆的事,因為—不會有家長來亂、學生又很尊敬老師、沒進度壓力、沒升學、考試壓力…,其實真的是這樣嗎?

補校學生不必找家長來理論…

也許因為我們常炫耀補校學生對老師的好,讓很多人以為補校學生都無條件尊敬老師,其實,補校學生都是見過世面的大人,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更知道可以要求什麼,如果老師的教學不符他們的需求,他們不必發動家長來抗議,而是直接就可以代表自己提出訴求了!你覺得面對「學生家長」和面對「自己就是家長的學生」哪個更困難呢?在補校,能獲得學生的尊敬,不是因為你是老師而是因為你值得尊敬!

「教學進度」和「學習進度」

補校的確沒進度壓力,這意味著你不必照著課本上,相反的,也就是你必須自己決定「該教些什麼」?身為老師,你覺得「照著課本上」和「自己決定教什麼」哪一件比較困難呢?我帶大家了解一下補校課程(其實幾乎和日校一樣,只是上課時數較少) ,及其上課內容:

補校的學科課程大概分為二大類:一是工具類科、一是綜合應用類科:

1.工具類科—「國語」、「英語」、「電腦」、「數學」四科是工具性質的科目,其中「國語」、「英語」、「電腦」三科是學生最主動積極想學的科目,因為這三個科目實用,是他們自學(看書、看報…)的工具,也幫助他們和現代科技接軌。補校國語、英語的重點在讀(唸)、寫而不是文法、作者之類的知識,而電腦課則是從開機、輸入到資料的上傳、下載,影片、照片的處理等。這三科的內容都和日校的課程有很大的差異,老師要怎麼拿捏教學的分量與難度,讓學生願意學、學得會,這是老師的難題。而「數學」課,在補校生而言她的工具功能只限於計算—算會錢、利息、股票、房地產…等,其他內容完全是無用的知識,所以對老師是更大的挑戰。

2.綜合應用類科—自然與社會屬於應用的科目,對他們來說不是那麼必要,比如他們自知絕對成不了科學家,也不必考高分,那他們為什麼需要學科學?要學什麼樣的科學?我常跟他們說:如果你不懂呼吸作用的原理、機制,可能不夠有學問但不會影響你的生命,但不懂科學方法、不會科學思考,有可能會被騙甚至會要命的,比如:奶粉加鹽導致嬰兒死亡事件(這裡),就是嬰兒的父母不懂科學方法的後果,如果嬰兒的父母懂科學方法,平時有觀察的習慣,就會發現小孩在喝了牛奶後會哭鬧、拉肚子….就要去做假設:牛奶可能有問題,只要去試喝一下牛奶(求證)就會發現問題的癥結了,嬰兒也就不會白白喪命!而面對生活情境中的事件,如:電台的成藥或健康食品廣告時,如果不懂得去想「這件事的證據在哪裡?」、「這些數據是怎麼得到得?」…不懂得質疑、求證,就會被廣告所騙,花錢又傷身。所以科學要教你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科學方法)與思考判斷的能力!這就是我設定的補校自然科教學重點和目標,其實就是科學素養(雖然沒列入核心概念)不是嗎?我相信社會科的教學目標也是以能力和態度為主的。

補校沒人要求要把課本的內容「教完」,但是我們要求自己要教會學生基本能力,也就是我們沒有「教學進度」的壓力,取而代之的是「學習進度」壓力! 「教學進度」與「學習進度」何者壓力更大?何者更重要?

沒升學壓力等於沒有尚方寶劍

補校的確沒有考試成績和升學的壓力,因為他們的高中職大多選夜間部就讀(偶而有志在日校的學生我們曾透過管道安排到日校旁聽),大部分是以在校成績申請的!我們的在校成績,以出席率和學習態度及多元評量表現為主,「紙筆測驗」佔分很低,就算紙筆測驗也多以問答、開書考的方式進行,所以說沒考試、成績壓力!問題是:考試和成績到底是誰的壓力?「沒考試」會使老師更輕鬆嗎?那為什麼會考佔分變少後,老師不是高興而是擔憂呢?因為考試是老師的尚方寶劍,成績是老師的緊箍咒,有這兩個法寶不怕學生不就範!沒有考試、成績來威逼學生之後,老師要用什麼方式來誘導學生學習呢?這個多數老師現在才要對的問題其實是補校老師的必修課。

教材—貼近學生的需要,教法—老師不要講太多

補校在這方面是很用心的,我們用教材教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教材要貼近學生的需要,學生想學什麼我們就教什麼?比如國中生物課從沒心律調整器、動脈支架、心肌梗塞…等列入教材,但這些是補校的學生在「循環系統」這單元最有興趣、最想了解的內容,所以在補校,「循環路徑」不是重點,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才是!

而在教法上,傳統的講述就像催眠曲,所以補校多以學生的實作、多媒體導入的方式取代教師的講述,如:自然科的食用生物學(如豬心觀察、學生解說後進行烹調)、各種疾病手術的教學影片等,都很能吸引學生投入,也在吃喝玩樂中學到了知識。

給學生舞台

補校另一類課程是體育、藝文(休閒即卡拉OK教唱)等活動課程,這些課的難度更高:學生工作一天已經夠累了,體育課還要做操、跑步、打球?很多學生家裡都有卡拉OK設備,唱得比老師還多,我們若只放卡帶讓她們唱,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嗎?所以活動課程必須讓學生有努力挑戰的目標,我們的方式是—體育課教健身操、有氧舞蹈…等,而且必須負責在畢業典禮表演;而休閒課的成果展示則是—卡拉OK比賽。畢業典禮表演與卡拉OK比賽看起來像是他們的學習任務,也是壓力,但其實也是給學生舞台,當我們用心打造了舞台,才能吸引學生為上台而努力學習,而上台帶來的成就感也激勵學生更深入持續的學習。

能讓這麼多學生喜歡學習、學得這麼好…

看著卡拉OK比賽、語文競賽、畢業典禮表演等活動,活動前學生的努力、比賽時的慎重,比賽後將這些紀錄和親朋好友分享的喜悅與成就,總是覺得—能讓這麼多學生喜歡學習、學得這麼好,在補校教學真是一件美好、幸福的事阿!只是不禁在想:什麼時候日校的教學也能有這樣的風景?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