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章(七下第5章生態系或生物與環境)內容通常包含4-5小節

  • 1)生態系的組成(族群、群集—2)
  • 2)生物間的交互作用(1)
  • 3)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3節)
  • 4)生態系 (3)

2、本章上課時數:預計共約8-10節課,通常有2-3個活動(族群估計、校園生態調查、食物網的模擬),此單元的認知學習著重在認識各種生態系、了解生物間的互動。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對學生而言是較「難」的單元,其餘內容偏重情意的學習,著重體驗和對生物、環境的認識與尊重。

3、課程順序:常有兩種不同的方式:

(1)生態系的組成(2)生物間的交互作用(3)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4)生態系

 或(1)生態系 (2)生態系的組成(3)生物間的交互作用(4)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

 也有學校(比如利澤國中)是在下學期期初先上第5.6章,我覺得這是很好的順序,此時,可配合寒假作業作生態旅遊規畫及收集資料(照片、記錄等)於下學期進行生態旅遊影片的製作,增加對宜蘭縣的認識,透過親近自然、行銷自然、累積對家鄉的感情!

​本章由於已經是下學期近尾聲,也是生物老師教學成果的檢驗,歷年來各大師教學記錄非常多且精采,值得大家參考(生態系立體書是我去年作的,但忘了做教學記錄,只留作品照片和解說影片,不是很精緻但可以參考設計理念)![@more@]

 

 此次教學設計是將生態系放在第五章的開始,希望配合生態旅遊影片的製作,以下影片是補校學生上完第一節課後的私房景點介紹期待後續作品!

5/23的研習,理化科仍然由顧炳宏老師主講,很精采喔!請5/9有參加的老師能分享一下你的教學構想—能有教學計畫或教案是最好的!!!你們行的!!不要客氣啊!!

而生物科的部分我會邀請我以前的學生,現在是師大環教所研究生,也是新南田董米主要發想人—林哲安同學來和大家分享—新南田董米的經驗!!!

5/9研習時生物老師們討論過程中一直對第六章”人類與環境”的教法想要做一些突破與改進!!!實在不想再上哪些—汙染一定是不好的.核能一定是不好的…..等東西了!我們比較想要學生可以想想—環境保育可以怎麼做??會遇到哪些困難?怎麼解決?這些實務面的經驗老師其實完是很缺乏的,我想哲安的經驗可以教我們這些老師,從不同面向來看生態環保問題!!!由學生來教老師!!!老師可以向學生學什麼呢?來了你就知道!!!

新南田董米—- http://www.spoonduckyilan.blogspot.tw/2014/03/blog-post_30.html

教學計畫在此—這次教學計畫改這樣應該比較容易看了!需使用到的影片我都做成播放清單且在教學計畫上做連結—若SLIDESHARE中的連結無法使用請到資料中下載DOC或PDF檔,資料夾中有一些下載後的影片(不再播放清單中)請自己去撈,有需要的可以自己下載!

七下第五章資料夾中有第五章所有資料,至於其他教學計畫容我慢慢寫!

http://docs.google.com/viewer?url=http%3A%2F%2Fblog.ilc.edu.tw%2Fblog%2Fgallery%2F25915%2F25915-2584200.pdf&embedded=true

 

5/23—1546620[差異教學] 第三段共同備課及分組合作學習研習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