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到蘇澳國中訪視,這是翻轉印象的一次學習之旅!

沾光的「老師」

蘇澳國中煇志校長是年輕、帥氣的校長(不知是不是縣內最年輕的國中校長,但帥氣一定是數一數二的!),但在我的印象中一直私自視他為「學生」,這可能因為他是復興畢業的學生,而且初任教師時就加入工作坊,這兩件事讓我們有形式上的「師徒關係」。但真正讓我以「老師」自居的原因是:煇志校長「有禮貌」、「尊敬老師」的特質—從10年他還是「老師」到現在已經當「校長」,他一直以「老師」稱呼我,也一直說:「當年輔導團研習、工作坊對他幫助很大」,其實辦「研習、工作坊」是輔導員的職責,在做本份工作時有機會認識那麼多優秀的老師(當時工作坊成員已有5位成為校長或准校長),有幸參與宜蘭縣教育菁英的成長,是我的福氣!被稱為「老師」真是愧不敢當,是我沾光了!

看各校校長作簡報—訪視的福利

身為輔導員,「訪視」是職責但也是「福利」,因為有機會看到各校校長精彩的簡報,就像在上課呢!

這一年拜訪了10多個學校,也就是聽了10多個不同的校長簡報,我「歸納、分類」的職業病又發作了(生物科有很多分類的訓練喔!),不自主的將各校的簡報與校長領導風格做「歸類」(純屬個人好惡,不是評價):

從簡報的型式來看—資深校長通常會很有條理的呈現很完整、豐富的內容,一場簡報幾乎是校務經營的縮影,是很值得學習參考的資料,比如羅東國中張校長的簡報就是很多校長、教育處長官索取的對象;新任校長的簡報則很多樣化,不只是使用的圖示新穎,有些甚至以心智圖呈現,「活潑、創意」是最大特色;而從簡報內容來看—資深校長通常以穩紮穩打的方式呈現行之有年的「校本課程」、「特色活動」,比較少看到因應12國教而做的改變,而新任校長著重學校願景、課程特色和競賽成果等,通常可以看到很多新的作風和構想。其中兼具資深與新任校長雙重身分的頭城國中連校長,其簡報跳脫前面兩種類型,令我印象深刻及佩服!

從簡報及觀課時的行政配合,也可以看出校長的領導風格在各校的影響:有些學校從會場佈置、資料準備、甚至觀課動線的引導…等都有條有理、按部就班,一看就知道各處室能各司其職並互相配合,這些學校的校長通常很能「帶心」,也能「溝通、協調」,我在領域對談時,還聽過老師稱讚校長呢!新任校長則通常「事必躬親」、「以身作則」,是以「一起做」、「做給你看」代替領導,看得出校長在努力「融入」時試圖形塑學校的新形象、新氛圍,有時我會覺得新校長就像在學「當家」的新嫁娘呢!不過雖然每個校長的領導風格不同,但都有「親切」、「正向鼓勵」的共同點,看來「威嚴校長」已經從宜蘭縣消失!

而今天蘇澳國中的煇志校長則是在簡報及領導風格兩方面都讓我「驚豔」!

學生畫出「學校願景」及「校園地圖」

就像我前面的觀察報告所說,新校長簡報時一定會講的是:願景—學校希望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蘇澳國中也不例外,但煇志校長用的是學生畫的學校願景,是學生心中期待的學校景象,「看到學生的期待」煇志校長果然不一樣!另外校長用一張校園地圖來呈現校本課程的規劃及校園改建規畫的藍圖,而那張校園地圖也是出自學生之手!這是我看過最可愛的校園地圖!二張圖讓大家看到煇志校長「以學生為主」的理念!

四大天王」之教師是學校最大資產

我前面說過「親切」、「正向鼓勵」是宜蘭縣各校校長領導的共同特色,但是把四位主任的照片、名字做成一頁簡報,以「四大天王」向全體訪視委員介紹,這種尊榮只在蘇澳出現。煇志校長在簡報中多次提到「教師是學校最大資產」,甚至特別介紹資深教師的貢獻,我想被校長在公開場合如此肯定、稱讚,老師們真的會「做死也甘願」!

從靦腆到自信,永遠保有謙虛、感恩

印象中煇志校長有點「靦腆」,但當天校長在介紹學校的成長、蛻變,學生的各項獲獎事蹟時,雖算不上口若懸河,但很條理清晰、口條流暢,真是有很大的改變呢!簡報過程中,校長不斷將各項成就歸功於「輔導校長」、「教育處長官」的指導,這種謙虛、感恩的美德在年輕人中已不常見了!

老舊校園中的蓬勃生機

走進蘇澳國中,眼睛被高大的老樹吸引著,抬頭四處張望,發現老樹上爬滿小巧的蕨類,彷彿走進森林!而紅色的風雨走廊連接著老舊的建築,有點像是走入時光隧道來到小時候的校園呢!這是一所有老樹、有輝煌歷史的學校,也是有點老舊的學校!

但是在這所老舊校園中的人卻是年輕而生機蓬勃的:教室中的學生很淳樸、很認真,下課時的學生,隨手拿起放在教室的烏客麗麗合奏了起來,青春、活力的孩子!走廊上輕快走動的學生,很自然的喊著—來賓好,禮貌、活潑的學生!這是這所學校的生命力!是校長、老師合力栽培的蓬勃生機!

坐在剛整修翻新的會議室,望著窗外的老樹,在細雨綿綿中,偶有陽光穿透樹葉,我看到光合作用正在進行、期待她長出新枝枒!

觀課記錄

觀課及領域對談紀錄

一、自然領域基本資料:

(一)師資:

生物科0位、地科0位、理化科3位、生活科技1位

(二)課程時數安排:國一4節、國二5節、國三4節

(三) 自然領域活動:假日科學營、科展、科學社團。

二、教學觀摩紀錄

(一)教師—賴宣諭老師、

(二)內容—1-5電流化學效應

(三)班級—904

(四)觀課紀要

1、以「講義」逐題作答方式複習1-5內容

2、學生配合填答講義內容

3、教師提醒解題重點,並以:「此部分內容到高中後仍很重要,希望同學專心學習」督促學生學習。

4、約半節課後少數學生分心,或趴下。

四、訪視收穫

(一)該校學生生活常規非常良好,有禮貌、會主動向來賓打招呼。

(二)曹靜宜老師以生活科技專長教授生物課程,由於本身樂於進修,教法活潑且能就地取材,以學校附近的溪流等做為教材,讓學生實地踏查,非常有特色,希望能邀請老師參與輔導團辦理的研習,並擔任小菜分享。

(三)自然科定考規劃40%為多元評量,以實驗操作、口頭報告、專題報告等為主,希望將來能提供實際實施方式供他校參考。

五、訪視建議

(一)會考後,可設計活動或競賽性質課程,提供學生不同的學習。

(二)單一教師授課年段盡可能避免跨3個年級,減少老師備課負擔,以利老師對課程做精緻化的設計。

(三) 邀請領域教師參與輔導團的共同備課研習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