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門前有大海、後面有山坡…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每次到南安國中我都會想起這首歌,南安國中的孩子應該唱的是:「我校門前有大海、後面有山坡」吧!

這麼一所背山面海,風景秀麗,建築典雅的學校,以前卻總被教育圈的人調侃說:「南安,難安啊!」,又是風災又是淹水,還加上魚村的沒落,少子化的威脅,感覺這就是一所淒風苦雨、很難偏安的學校!但是本年度我二次到南安,都碰上風和日麗,加上校長、老師、家長、社區耆老全校一心的氣象,覺得這其實是縣境之「南」,一所讓家長「安」心的學校啊!

蛻變的校長

我對這次訪視的開場戲—校務簡報,有著高度好奇,因為簡報者—林惠珠校長,是我早期在輔導團辦工作坊時的成員之一(當時工作坊成員現在已成為校長或準校長的有:林惠珠老師、張謝玲老師、張煇志老師、吳殷宏老師、吳宏達老師),印象中的惠珠是個很認真的「妹妹」,很難想像他以校長身分主持簡報會是怎樣的情形!

一進會場看到穿著紫色絲質套裝的校長,真是「驚豔」(她以前和我一樣是標準理科女生的妝扮—沒妝扮!),再聽他的簡報內容,面面俱到,尤其在結合社區力量發展特色課程方面,真是有想法也有做法!有大將之風了!會議結束後,我忍不住跟校長說:你長大了!小女孩蛻變為女強人了!

換了屁股換了腦袋

南安10.jpg

我們常用「換了屁股換了腦袋」來罵人,其實換了屁股,卻還是用以前的腦袋在想事情,這是非常危險的事!在什麼位置就要有那個位置所需的思考、格局與能力!當你的身分是老師時,你要想的是如何設計課程?如何教好學生?但是當你的身分是校長時,你的腦袋不能只想著怎麼教學,還要想著怎麼發展願景?怎麼結合資源?怎麼帶領老師!惠珠校長做到了,我真是對她刮目相看了!

校務的支柱—校長口中的「叔仔、伯仔」

第一次見到訪視時有家長會長和社區耆老參與,而且是全程參與,甚至會後的社區導覽!社區家長如此支持學校事務實在不多見!

惠珠校長在提到家長時,用的是「我們這些叔仔、伯仔…」,感覺校長是以「南方澳女兒」自居,以「回饋」的心情來經營這個學校,回報餵養他的父執輩的土地與大海,而社區民眾也以「協助自家女兒」的方式支持校長,參與校務的發展,我想當校長能獲得家長會、社區資源如此的支持實在是福氣啊,而能有如此認同社區的人來當校長也是地方的福氣!在這個有點封閉的社區,我嗅到了鄉土味與草根性,這是對這塊土地這片大海的認同,這所學校正在用力培養孩子對家鄉的牽絆,對「叔仔、伯仔」的依戀,這就是他們將來展翅高飛後會願意再回來的保證。

南安6.jpg

南安7.jpg

自然觀課

演示者:邱振旺老師、單元:有機化合物—竹筷乾餾實驗、班級—801

教學方式:講述、實驗實作

南安8.jpg

觀課內容

邱老師有38年教學年資,是非常資深的前輩,採用傳統的教法,講解清晰有條理,而實驗步驟安排即掌控也很有效率,課後訪談時,感受到老師對教學的熱情和活力,令人敬佩。觀課內容如下:

流程及師生活動:

一、 解說有機化合物:屬於複習舊經驗,解說過程中會不斷提問,由學生來回答,學生多能注意聽也樂於回答,但有2-3位學生較未進入狀況。

二、說明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說明乾餾的產物、特性及檢驗方法。以乾餾後「碳棒」的長短來作分組競賽。

三、實驗操作

 1.學生多能順利操作,而且願意多方面嘗試(覺得成果不是太好又重做)!

 2.老師在過程中會糾正學生做法,如:鋁箔開口要向上使氣體順利排出、開口不可以對著人,以免危險。

 3.非常注重生活教育—實驗過程中即結束後都會叮嚀學生注意整潔收拾桌面。 

建議事項

1.分組(4組,每組6人)可以改為5組或6組,使每一組人數降低,較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實驗。

2.實驗結束後可做一總結,增強學生對實驗的理解。

領域對話:

自然領域3年中的上課時數安排:6、6、5(感謝建良老師更正—-5.5.5)

1.學校共四位自然科教師,分別為生物及理化專長,目前師資結構尚屬健全。

2.四位老師皆擔任行政職,較無法於領域時間參加研習,所以分享輔導團部落格及共同備課資料夾攻其參考。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