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不同空間的安排總隱含著設計者背後的目的

日本學校進門後的第一棟大樓上,總有一座時鐘,鐘面不大,象徵的意味大於實用,守時的概念很自然的融入校園設計中

IMG_9246

IMG_9825 IMG_0157

賀來中小學的實驗室座位安排,第一排為窄桌第二台為寬桌,交錯安排,是因為老師說明時全班朝前,實驗時第一排同學只要直接向後轉,便可以和後面的同學進行實驗操作

DSC00968

[@more@]空間代表一種文化,也可以創造一種文化

我想起暑假 參觀朱銘美術館的空間體驗,

IMG_9231

給孩子一個水池,他會開始玩水

IMG_9010

給他一面牆,他會開始塗鴉

IMG_9123

在地上劃一個框框,他會開始畫畫

IMG_8955

我想 如果我們在座位安排的上做另一種安排,教育會不會不一樣

前一篇 [教育.班級經營.想法]分組教學空間經營分享 提到了自己在班上做的空間改變,這一篇試著寫下我的觀察與想法

班上的座位目前採用π安排,屬於ㄇ字型的變形,主要是為了將ㄇ字型兩側學生座位略轉一個角度面對黑板,方便學生抄寫筆記,在進行這樣安排前我曾問自己幾個問題

 

2835-2116481

一、改變的目的是什麼?

一年前開始在班上進行合作學習,看到的是同學對課堂的參與度增加,尤其是後段孩子的改變,如果合作是一種習慣,一個可以看得彼此的環境,一個方便合作的環境,應該有助於這個習慣的養成。

以前班上同學的視野只能看到主講者與別人的背影,學習只有自己與老師

新座位的視野,學生看得到每一個同學的正面,也看得到老師,學習包含自己與全體

當我們看得到彼此,便有機會意識到彼此的存在,會試著去體貼、關心教室內的夥伴,這樣的期待,是我改變的目的。

IMG_7039 IMG_7045

二、座位間距縮短了,班上秩序會不會因此變差?

坦白說,這樣的座位安排最初的目的變不是為了改善秩序,但如果這樣的安排並不會讓秩序變差,也許可以試試。

面對青春期的學習者,要抓住她們的注意力有許多方式,也是每個任課老師的專業,站在導師的立場,我能做的是創造一個環境供老師參考使用,班級管理設計了暫時冷靜區供任課老師使用,做法如下

1.分組前先調查學生個人意願,每組都至少有一位是他自己指名一起討論的同學。

2.每一組也都安排一位學業或溝通能力較佳的成員,以凝聚討論共識。

3.一開始實施有一段磨合期,任課老師可依上課狀況暫時將同學位置調至冷靜區,下一節再請他回坐,調離的目的是為了提醒,而非懲罰。

P1200007.1

三、新的座位安排,對上課型態會有什麼影響

π型的座位,為論是兩側或是中間,每一條線都只有兩個座位,老師只要走到π的中央,便能輕鬆的指導每一位同學,因為座位是錯開的,同學不會被前座擋到,老師對同學桌面的情況也能一目了然,針對傳統教學,這樣座位可增加老師對同學學習的了解,也保留分組學習的可能性。

自己的另一個期待是π像兩隻手,擁抱老師也擁抱同學,一起參與學習

7

1 3

分組討論的課程有很多種進行的方式 ,以自然科授課來說除了實驗室的探究外 ,在教室內可以試著賦予學生任務 ,以討論的方式找出解決的方法 ,以下是這一週在班上進行的課程—功率[誰應該多繳電費]紀錄

學習單在這功率課題.pdf

https://youtube.com/watch?v=Ruv5lD7VqFs%3Flist%3DUUimWzjCOsnfBuDfnGDTLo8g

 

有些事 要做了才知道,這樣的空間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讓我們繼續看下去,也期待每位夥伴給我建議與指導。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