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課綱的消息出來已有一陣子,也因為種種因素延後一年變成108課綱。或許有些教師跟我一樣其實不太了解新課綱是什麼,只知道會多了一些課,少了一些課。搜尋「107課綱+跨領域統整」後,這篇新聞內容寫得很清楚,至少讓我這種門外漢一看就懂。所以轉貼在這裡分享:

[@more@]

【記者游昇俯/台北報導2016.12.12】若說現行國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是以「課程綱要」取代「課程標準」,釋放課程的決定權與選擇權,賦予教師專業自主,107課綱則給予學校更多課程的彈性調整空間,讓以素養導向為核心的課綱得以落實。在107課綱中,學校可以自主規劃校訂課程,也可以重組課程讓跨領域統整、探究性質的教學更容易實現。

 國教院副研究員兼十二年國教總綱研修小組成員范信賢指出,實踐素養導向有四個重要原則,包括結合知識、技能、態度面向規劃課程與教學;以情境化、脈絡化的方式學習知識;強調學習策略,以培養終生學習的能力;並要能靈活應用所學,回到社會情境中實踐。

 為了落實素養導向教學,課程架構必須更有彈性。107課綱國中小階段遂在部定的「領域學習課程」外,新增校訂的「彈性學習課程」,讓學校因地制宜,安排著重跨領域統整,培養探究與實作能力,增進學生適性發展、活用知識的學習機會。同時,也將知識內容相當程度「瘦身」,回歸基礎的學習。范信賢表示,不要塞給學生過多的內容,孩子才有空間自主探究。

 彈性學習時間成主科加課時間

 過去在九年一貫課綱中,原有「彈性學習時間」的設計,提供學生每週2至6節不等的節數,安排彈性學習課程。然而,教學現場實際的執行方式,卻大多是分配給國、英、數等正科多上一節課。

 107課綱將「彈性學習」從「節數」變成「課程」,並規範彈性學習課程朝四種類型課程規畫。包含跨領域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以及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服務學習、戶外教育、班際或校際交流、自治活動、班級輔導、學生自主學習、領域補救教學等其他類課程。

 范信賢解釋,以課程的方式規劃彈性學習,能夠讓課綱素養導向,重視情境融入、學習策略、跨領域的內涵較能展現出來。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規劃組組長李文富則說,即使學校要用彈性學習課程上數學課也無妨,但因必須以課程概念規畫,學校也要開出不同於領域學習課程,適合不同需求學生的數學課。例如為學習成果不如預期的學生提供補救教學課程;為數學資優生開設加溶加廣課程,但絕對不是為了應付考試的反覆式教學。

 實施跨領域教學 107課綱給最大彈性

 為了使探究實作,跨科、跨領域的教學容易實施,107課綱還給予學校很大的課程彈性調整空間。學校可重組部定課程的節數,實施各種學習型式的跨領域統整課程,最多可達領域學習課程時數五分之一。為增進教學品質,每週只上一節的科目,亦可調整成隔週上兩節課。更重要的是,不僅課程能重組,每節課的教學時數也能靈活運用;例如,國小一天七節課,共280分鐘,在總量管制原則下,也可重新分成四或五節課。

 自然科學、社會、藝術、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等包含不同個科目的學習領域,只要維持修課總節數,可以在不同年級修習不同科目,不必每個科目在每學期都要修。李文富指出,例如,國中社會領域只有三節課,若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三科都要上,一學期只能分配到一節,單節課的教學品質不佳,學校可將公民與社會放到國三再學,國一、二只上歷史與地理,讓學生可以有脈絡性的連貫學習。

 國中小增資訊、新住民語課程

 課綱給予國中小階段課程組織的彈性也順應時代教育趨勢,放進新的學習內容。將九年一貫課綱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的科技獨立出來,成為包含生活科技與資訊科技兩門科目的科技領域,從國中階段開始放入每週2節課的科技領域課程,學生兼具動手實作與應用資訊工具的能力。

 此外,隨著我國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人口日增,語文領域也將新住民語文納入,小學列為必修.每週實施一節「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課,國中階段則依學生學習意願在彈性學習時間開設。要培養21世紀所需人才,國中小階段的學習正要啟動新的嘗試。

 

出處來源:https://fairmedia.com.tw/%E8%A6%81%E8%81%9E/10716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