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在宜蘭文學館每月一場的系列講座,最後一季的三場都與電影有關,首場是瞿友寧導演談創意發想,第二場是魏德盛導演談原創劇本創作(我沒聽到蠻可惜的),最終壓軸場請來許榮哲(劇作家/小說家)來傳授如何在三分鐘說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源自於他年經時參加台視編劇課的學習經歷。

[@more@]

鑑於宜蘭文學館的場地必須席地而坐,非常不舒服,所以這次我特地第一個到場,選擇能靠背的桌子附近的位子。(會後我也聽到有人問能不能加板凳,可見不是我個人覺得文學館的場地不適合 2 小時的座談)

許榮哲的聲音洪亮,內容豐富有趣,而且演講標題就很吸引人。最近在校內拍些短片就覺得演員不難找,校內學生一堆,難的是劇本創作,有好的劇本非常重要。

他提到,吸引人的故事就是要「在真實的人生放人一個假的東西」,他以土虱效應的小故事舉例:
台灣的鰻魚是日本人的最愛,但嬌貴的鰻魚運到日本就死氣沈沈,後來發現,在每箱的鰻魚中放一條生命力極強的土虱,鰻魚因為怕被土虱吃,所以得提起精神奮戰不懈,就因為這個原因,鰻魚到了日本還是新鮮活跳跳的。這就像挪威的漁夫為降低沙丁魚在遠洋運送過程中的死亡率,所以常在槽中放置鯰魚,藉由追逐激發沙丁魚的求生本能。

吸引人的劇本或小說,就要寫出別人想聽的事或故事。有個簡易生產故事的公式,這用在腦中如果有很多故事的片段情節,用「因為、但是、所以」就可以將之串成一個故事。

大部份吸引人的劇本情節有七個步驟:

  1. 目標:最重要的部份,要找最大最明顯的目標,也就是為故事主角設定的目標。後續的故事都要跟著目標轉。
  2. 阻礙:設定故事裡的主角遇上阻礙或是先天上的原罪。
  3. 努力:主角就很努力的朝目標邁進。
  4. 結果:看起來不錯而已,通常是不好的。
  5. 意外:努力的副作用,作為伏筆,情節開始大爆炸。
  6. 轉彎:故事的轉折處,常利用 2 難處境讓主角遇到,也是第二重要的部份,
  7. 結局:可以是悲傷的結尾也可以是快樂的收場。

 許老師舉了美人魚為愛犧牲一切的故事來說明這七個步驟,

  1. 目標:跟王子結婚
  2. 阻礙:沒有雙腳,不是正常人
  3. 努力:找巫婆幫忙
  4. 結果:犧牲三個條件換得雙腳,其中一個條件用美妙的聲音交換,於是不能說話,埋下伏筆。
  5. 意外:王子要跟別的公主結婚(因為美人魚不能說話,無法告訴王子當時救他的人是她)
  6. 轉彎:要殺了王子才能活下去
  7. 結局:美人魚不忍下手,化為泡沫消失

還有下面這個感人的洗髮精廣告,也符合這七個步驟:

  1. 目標:尋求自我認同(不是參加音樂比賽,而是聾啞女孩想跟一般人一樣)
  2. 阻礙:聽不到
  3. 努力:跟著街頭藝人學習
  4. 結果:小提琴愈拉愈好
  5. 意外:被搞破壞
  6. 轉彎:參加音樂比賽時,拉到一半忽然停止的那一幕(這裡大家都沒猜到原來轉折處在這裡)
  7. 結局:最後小女孩演奏停止時的站姿,已說明他自己得到發自內心的認同,所以鏡頭畫面讓文靜的小女孩呈現霸氣的站姿。後來才有一位導演安排的阿伯起來鼓掌,把眾人的掌聲帶進來。

許老師說,大部份的人都是把他人的掌聲當作自我感覺的認同,可是真正的自我認同要發自內心。廣告裡的小女孩停止演奏時,評審們的驚訝表情是因為演奏忽然停止,樂曲沒拉完。因為小女孩已經不在乎比賽,她自我肯定了。這裡的情節表現就很像侯孝賢導演的聶隱娘,最後沒殺人,大步邁開,因為聶隱娘已經找到自己,不需在意別人想法,電影就這樣結束,也是侯導有高度的自我認同,覺得這樣已經夠了。但是廣告的導演為了兼顧商業角度,安排一位大叔起立鼓掌,其它人就跟著鼓掌,讓觀察誤以為小女孩的成功是因為聽眾們的熱烈鼓掌,這邊就兼顧了世俗的認同。

這七步驟的劇情編排,跟瞿友寧導演講的好萊塢電影架構大同小異,重點都是要有轉折處,才會吸引人。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