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達中階二工作坊的上午場主題是班級經營,同樣分六間教室由學員自由進場,先到先選。這次的講師陣容是三位國小老師、二位高中老師及一位國中老師,儘管主辦單位在行前通知裡寫道「上午為共同通識課程,講師的任教科目或學層並不影響授課內容。」這次我毫無懸念的直接選了田中高中國中部謝依帆老師的課,為了避免像上次差點選不到課的窘況,這次再提早到六點半就從家裡出發搭車北上。

先來看看課程目標是「藉由學思達核心教師的經驗分享,思考學思達教學中各種課堂情況之應對與解方,促進學思達課堂的進行。」課程內容則是「學思達課堂的班級經營、教師正向語言與提問引導、教師自我覺察與一致性表達、親師生溝通合作。」看到這裡,對學思達稍有經驗的老師們,大概會猜主要內容是講薩提爾模式的溝通練習吧!沒想到聽完謝小帆老師的課之後,不但完全達到課程目標,而且完全融入薩提爾於無形,幾乎沒有聽到她一直強調薩提爾,內容卻都是薩提爾,不是一直觀照自己的內心,而是實際的班級經營師生對話及實例分享。

中午前往用餐的路上,我聽到同班的其他老師互相討論說:「我覺得來聽她的課真好,可以學到好多東西,幸好有來聽!」沒當面說出口的讚美最真心。我原本以為六間教室的分組講師在共同備課的時候,會將教材調整接近一致,中場休息的時候,我刻意經過其它教室晃晃,發現內容都不一樣,學思達教學社群上面的心得分享,也在在顯示每位講師以相同的食材各自料理出不同的菜色。

其實我來參加工作坊的前一天,才處理了導師班上許多阿雜的鳥事,心中還一直在想:這群小孩明明國一的時候都覺得他們是天使呀!怎麼最近那麼多奇奇怪怪的行為呢?

「學生慢慢長大了,不是不能,卻不願意承擔大人的責任。」現在是中二戰隊的隊長,也是國二生導師的小帆老師這樣說。

「或許是國二生成長過程中的小叛逆吧…」聽完小帆老師那席話的當下我是這麼想的。

師生對話不在學思達五力裡,卻會嚴重影響學思達的運作。講師先讓大家填空「你希望你的學生 ________ (四個字以內)」,再要大家花 30 秒跟附近的夥伴分享。然後隨機點人發言,說出剛剛聽到了什麼。每位老師寫出來的期待都很好,例如動靜皆宜,不過就是現在的學生沒有這些特質才會被期待。但是…你的學生知道你的期待嗎?小帆老師的期待是「有感的課堂,有感的學生」。

接著講師問大家「印象中,你和學生相處非常舒服的時候?」這次直接同桌的學員互相分享 30 秒,之後再全場每位老師輪流回答。小帆老師認為他最舒服的時刻是「我說我做的,我做我說的」。

「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會嚴格要求學生。」小帆老師說的這句話,我很認同。

小帆老師班上的聯絡簿是空白筆記本,封面自行設計,內容之一是讓小朋友探索自己的感受,一開始先要求學生畫心情紅綠燈,並描述感受。後來換心情折線圖,也就是在聯絡簿畫一條線,上面是正向情緒,下面是負向情緒,從早上起床開始,觀察一整天的情緒有什麼變化,要求學生每天在聯絡簿至少畫三個點,並且把事件寫出來,旁邊加框框描述感受,然後點與點相連。老師有先示範一次給學生看,學生才不會困惑,不知道怎麼寫。

學生對於情緒描述的形容詞可能不多,因此各自都有貼一張情緒語詞列表。從心情折線圖會發現有的學生現在是生氣的,他自己都不知道,卻會畫出來。有些學生一開始回答很制式,因為怕寫出來會被大人罵,所以導師在聯絡簿裡的回應很重要,老師要正向好奇他怎麼了?例如大部分上課不專心的原因都是「聽不懂」跟「已經會了」。

接著介紹象限圖,生活裡哪些是緊急、重要的,讓學生寫在象限圖裡。在班上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很快就能處理他們的情緒。講師也讓我們體驗這項活動,要大家到講台上去貼「使用手機」的情況,有學員問「是在什麼情境下?」講師說,學生寫久了也會這樣問,因此補充說是在一般日常生活中。

從象限圖裡就會看到比較獨特位置的圓點,跟其它人不一樣,就能問他們為什麼這樣貼。其實很多東西已經緊急到處理也沒有用,可以引導學生要先處理不緊急卻重要的事,如果早點處理完,就不會讓事件變得緊急。

小帆老師也分享另一個例子,她問學生的題目只有兩個字「被打!」在任何情境之下,沒有預設立場,象限的兩端改成「舒服」、「合理」。所有學生一致的認為這是不舒服與不合理的事,老師就以此為本跟學生說「既然覺得不好,就不要對別人這麼做。」跑完象限之後,接著還能用 ORID 繼續問學生。

這兩本書是講師推薦內容關於 ORID 的書,左邊那本偏重商業經營的例子,右邊那本是中國大陸的書,以學校中的應用為主。

小帆老師說,從新生入學開始,就利用時間讓學生一步步的完成各項學習單,一開始先畫角色樹。我們也練習在角色樹上畫「在學校的你」、「在家裡的你」,可以加上表情,並寫上原因。畫好之後再跟旁邊的夥伴分享,如果想保有私人空間,也能自己想想。結果大家討論的太熱烈,講師就下指令要求各位夥伴把手舉起來,像小學生一樣舉起手來就會看老師,然後就慢慢安靜了 XD

「要清楚的讓家長知道你要幹嘛,之後才不會一直有家長來煩。」小帆老師說。

由於田中高中國中部三年只有一次的班親會,難得的機會要格外重視,她讓學生設計邀請卡,並且跟學生說,家長能來參加親師座談會,代表他重視你,所以要寫卡片謝謝他;家長要工作不能來,很辛苦,更要寫卡片謝謝他;那天家長不工作也不想來,也能寫卡片邀請爸爸媽媽來。

「你認識你的孩子嗎?」小帆老師在班親會準備一堆學習單讓家長回答:例如「孩子的座號、班上最好的同學是誰?最喜歡上的課是?」讓家長跟小孩產生連結。

班親會的時候,加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連結,我們來學班級經營,是想與學生有更緊密的連結。所以我們練習的時候都改成教室裡的情境,我們先寫下「在教室最常跟學生說的三句話」,然後全場每位學員輪流講一句。

小帆老師的班親會讓家長分四組,固定一位桌長,每桌一個議題,讓家長跑桌討論,能彼此分享經驗互助,雖然把家長搞得很忙,但家長都獲益良多。

這是給學生自己畫的雷達圖,畫完之後在班親會的時候發給家長看。

「如果有一天沒有任何時間、空間、金錢的限制,你會邀請誰來晚餐?」家長的回答都是比較難約的人,例如天上的神佛或是偶像明星,小孩的回答都是想跟父母吃晚餐,這個議題是想讓父母知道,最該做的就是好好陪伴。

小帆老師也讓學生寫下五樣重要的事情,問學生「如果戰爭發生,必須丟掉一樣東西,先想劃掉哪個?」「隨著戰爭越來越嚴重,還要再劃掉一個…」依序進行下去,大約第二個或第三個就會劃到家人,可見孩子的心中都很愛家人,老師也在班親會告訴家長,從這個活動可以看出孩子都非常的愛你們。

小帆老師的學生家長在班親會畫完角色樹後,她也會讓家長寫下對自己的期待,對孩子的期待;自己的煩惱,覺得孩子有什麼煩惱。寫完之後,發下一包資料袋,裡面都是他們小孩寫的內容,包括孩子畫的角色樹、孩子的期待。家長那天知道了小孩明白他們的煩惱,家長也感受到他的小孩很愛他們,許多家長帶著感動回家。我們也練習寫著對自己的期待與對學生的期待;自己的煩惱與覺得學生有什麼煩惱。

最後,小帆老師提到一位隨時帶著笑容的小順的故事,下面的圖是「腦筋急轉彎」裡的動畫角色,電影劇情圍繞主角萊莉(Riley)腦中的五種擬人化情感展開,分別是樂樂(Joy)、憂憂(Sadness)、怒怒(Anger)、厭厭(Disgust)和驚驚(Fear),講述萊莉同家人遷居舊金山後適應新環境的過程和心理變化。不過在這裡,講師是用來舉例班上英文老師面對小順無厘頭行為之後的表情。

時間過得很快,上午的工作坊即將接近尾聲,講師提供一些很實用的師生對話建議句型如下:

再簡單提到如何一致性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聽完整場班級經營及師生對話的分享之後,我的感受既舒服且自在,沒有薩提爾模式的「冰山」內在探索,也沒有出現應對關係與溝通姿態的練習,更不需要向陌生人訴說自己原生家庭對現在帶來的影響,取而代之的是實際的觀點且易於探索的自我省思,其實內容很薩提爾卻又不那麼薩提爾,彷彿整間教室匯聚了所有人的力量與打氣,飽滿我疲累的心靈。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