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學思達中階一工作坊下午場是分領域的課程設計,官網上寫著課程目標是「參與教師能夠依照學生的真實情況建構教學目標,編撰學思達講義(包含選擇學生的自學材料、各學科問答題設計);依照課堂實際操作經驗,針對困難點找到解方。」所以我非常期待講師能帶著我們編出一份學思達講義。

前半場由曾佳偉老師帶領,印象中在年會聽過他的新秀分享,這次他的重點放在學思達教學活動與流程設計。首先有幾個生活的數學例子讓大家思考,例如清心福全飲料店的八分糖為什麼是三分之二糖?我記得這個月本校運動會,我幫學生訂飲料,除了正常糖之外,有個選項叫「多糖」,我猜多糖就是 12 分甜,大概跟清心的全糖是 12 分的意思一樣。

講師分享一種問答設計,就是讓學生互相說出定義。我想到自己學校的國文老師,會讓學生分組或兩兩互相背默書給對方聽,學生也都很自然的動作。數學課堂裡,雖然我會讓學生討論、互教或發表,我似乎沒有讓學生互相清楚的告訴對方一些事,並要同組的夥伴專注的聆聽,不知道我實際操作的時候會不會很順利的讓學生都明確的達到老師的指令。

學生仔細聽完同學說的定義之後,如果能從中找出關鍵字,這樣就不會似懂非懂。

接著講師要我們仿照相同的模式,自訂一個主題,練習看看。

數學學思達的教學活動與流程設計有很多種模式,講師也提出了許多不同的搭配流程讓大家參考。

後半場由北市濱江國中的李記萱老師帶領,端出來的菜色是學思達五步驟。

這就是學思達教學五步驟小卡,背面寫著同樣內容,顏色則是灰色,這套卡片能幫老師設計教案的時候釐清教學流程,並且規畫不同階段的教學活動。如果沒有用到該步驟,就翻成灰色的背面以便識別。

講師以「最簡根式」為例,拆解成五個教學步驟,再各自對映到學思達的教學步驟。這裡要注意的是,學思達教學五步驟唯獨「學生自學」不能省略,其它則沒關係,少了自學就不是學思達了,學思達與其它的教學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學生自學」。

黃色便條紙是教學脈絡,藍色便條紙則寫出實際的教學的內容,然後再用箭號標出教學順序與操作時間,有點像圖形化的教案。

這位老師上台分享他的設計流程,左方的投影幕上是大家將各自的教學步驟拍下來上傳 seesaw 的畫面,可能是投影幕太小,部份老師的視線仍是集中在講台上的海報。

這是回家功課,同組的學員在 seesaw 上變成了同學,工作坊結束之後,大家仍能在 seesaw 討論互動。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