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度國中小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救教材(感謝吳韻宇老師資料分享)

    補救教學(Remedial teaching)是指對學生學習失敗的原因加以確認後,做有效的教學措施以謀補救之道。教學目的是要幫助班上未達成教學目標、學習有困難者的再學習或提升低成就學生的自信心

           補救教學是一種「評量─教學─再評量」的循環歷程。

   苗栗縣98學年度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       診斷補救計畫網站

   http://woa.mlc.edu.tw/index.jsp?unitid=000411

 

閱讀補救教學策略-認字技能

症狀

需要耗費很多的注意力在認字上

認識的詞語太少

無法順利朗讀(認字、斷句、關鍵詞)

處方

默讀圈選不熟悉字詞-手指、筆觸、工具

詞語推論練習-利用上下文意推斷詞義

朗讀練習達到識字自動化(錯誤期 →正確期→ 自動期)

 

閱讀補救教學策略-句法掌握

症狀—

連接詞的句型掌握不佳

代名詞辨識不確定

處方—

連接詞練習轉折連接詞練習

 

閱讀補救教學策略-推論能力

症狀—

無法掌握文章脈絡

文意關係線索不清-因果、類比、順序、摘要

未能看出言外之意

處方—

結構圖填空、比較填空、教師提問

 

閱讀補救教學策略-工作記憶能力

症狀—

無法擷取文章重點

對長度較長文章、語法複雜句子的理解有困難

處方—

畫線練習、先找段落大意再細讀

 

閱讀補救教學策略-後設認知能力 

症狀—

無法區辨「讀懂」與「讀不懂」的感覺 

找不出文章中哪些地方讀不懂

處方—

偵錯練習、明確的閱讀方法

 

閱讀補救教學策略-閱讀動機與其他情意因素

建議—

透過影片、參觀、圖示、討論等方式,先為學生補充相關的先備知識或經驗,再進行閱讀

外在的來源,如他人的獎賞、稱讚

內在來源,如成就感、及趣味

 

閱讀補救教學策略-教材文章

建議—

故事體可先嘗試

結構嚴謹聯貫性高

時間序列因果關係明顯

 

閱讀補救教學原則

清楚明確的教學訊息指示

組織教材,一次教一個重點

教師示範個別步驟

調整教材難度,提供成功經驗

不要求低成就學生公開朗讀,不與他人競爭

反覆練習,長期密集式介入

教師轉換角度,從學生立場出發

教師的正面態度更甚於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