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兒童劇團《一點也不小》觀後感

【吾家有女】是當初在雜誌上寫的專欄,不曉得有沒有誌友發現,貼文的順序把11跳了過去。

當年文章發表後惹得劇團的成員不高興,在網路上對我多所指責。

雖然ying是寫評論文章惹是生非的慣犯, 卻也覺得這篇文章和部落格其他文章的風格迥異,一直迴避讓大家看見這樣的ying,所以就一直擱著……..

[@more@]

致文化局長的一封公開信

——蘭陽兒童劇團《一點也不小》觀後感 

 

我女兒今年六歲,有中重度聽障,在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接受聽覺口語法的訓練,雅文宜蘭中心的人員,為推廣宜蘭演藝廳的貝多芬聽覺無障礙系統,特地安排接受該中心協助的聽障家庭一同前往觀賞36日的「一點也不小」兒童劇演出,我和女兒也在其中,並且還邀請女兒在慈心托兒所的老師一同前往。熟料,該劇的品質不僅讓我大失所望,甚至逼近不可思議的地步,身為一位母親及宜蘭縣民,自覺需要大聲說出對這齣戲的觀後感,更希望相關單位能重視這個問題,不要重蹈覆轍。

首先,我要肯定所有參與演出的演員及幕後工作人員,他們願意以義工身份投入一個兒童劇團的經營,應該受到讚揚與鼓勵。然而,就是因為看到有一群人努力的付出,卻因為荒誕的劇本而淪為不倫不類,遂讓我更加痛心,實在是不吐不快。

這齣戲從頭到尾就是一場錯誤。

劇中主角「小小」是個國小學生,父親已去世,母親被調到外地工作,所以她一個人住,自己一個人上學、生活,只能靠著行動電話和母親聯絡,然而大部分的時候她打給母親時都是電話語音信箱。或許編劇是想凸顯小小處境的可憐,惹人同情,但是,安排這樣的劇情卻十足是錯誤示範,大人若單獨將孩子留在家中都已觸犯兒福法,怎可能讓小孩子自己一個人住?況且,她母親若真不得已如此,依常理,也應該託親友或鄰居照顧,再怎麼沒辦法,至少也要告知學校老師透過學校資源、管道協助,又哪會有老師責備小小考試成績不佳的情節呢,應該是關心、輔導她才對!

本劇藉由小小在電玩遊戲的虛擬世界中化名「大大」,因其技藝高超,所向無敵,來呼應她其實「一點也不小」,實在是讓我覺得太「虛」了!資訊時代的影音聲光,已經讓小孩子與真實世界越來越疏離,這是不爭的事實,編劇卻要觀眾藉由假的、虛擬的世界來肯定主角的存在,真是本末倒置的作法。

這齣戲最讓我受不了的是它譁眾取寵的膚淺橋段,只是為了想要討好觀眾,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大家笑。這齣戲確實有一些地方惹來小朋友陣陣笑聲,不過,是在哪些地方呢?最多的就是小小的同學阿猴和賣麵的阿茭婆,可是,這令我不得不落入族群歧視的思維中,因為在劇中這種沒水準、專門搞笑的人物都是操一口台灣國語,包括那些對小小蜚長流短的街坊鄰居,明顯都表現出是屬於習慣說台語的人。不是我在搞政治正確,事實上,現在是民國九十三年,台灣的小孩不管其母語是閩南語、客語或原住民,早在上幼稚園就通通被「國語」統一了,去哪裡找滿口台灣國語的小學生?這種情節只能說是故意加刻意。

而最「刻意」的情節莫過於哪兩個整天公然坐在街上打麻將的人,其中一個人還會在每次小小一出場時突然跳到她面前,有夠莫名其妙的,看到最後才知道這兩個人是為了讓小小有機會諷刺阿茭婆一個人不能玩sibala(擲骰子賭博)而安排,因為打麻將要四個人——多麼「匠心獨具」的伏筆啊!

說到它譁眾取寵的地方,還有兩場戲一定要提,就是英文課和聖戰士。我知道有些戲劇會故意設計和現場觀眾互動的情節,但是,若只是為了「互動」而「互動」,實在是沒什麼意義。

話說小小在上英文課,突然英文老師衣服一脫,裡面穿著迷你裙洋裝要現場觀眾一起跳舞,讓我覺得好突兀,因為就坐在第一排,不好意思呆坐位置上,還是一起共襄盛舉。這一段我是還能接受,下半場一開始竟然是要台下小朋友當電玩遊戲中的聖戰士打怪獸,到台前去拿著塑膠玩具,在城主的號令下,左射又射的,就真的讓我看不下去。

現在的小孩子在生活中接收到「暴力」的訊息已經無遠弗屆,我已經好幾次被不認識的小孩當作攻擊對象,拿著玩具槍什麼的對著我碰!碰!碰!,雖然不會要我的命,但是總讓我擔憂在心。我女兒有幾次用手指當槍對著我玩,我都會告訴她媽媽不喜歡這種殺人、會傷害別人的遊戲。結果,我竟然帶她來看這種教小孩子「戰鬥」的兒童劇。

我只是一名觀眾,關於戲劇藝術的理論我不懂,就觀眾的立場而言,我會期待一齣戲能讓我心有所思,最好能讓我感動。我想,讓人感動的戲,不只要演員演技好,應該是從劇本編寫時就開始醞釀這種能量,才能成就一齣戲的成功。

按照我自己的邏輯解釋,這齣戲的編劇和導演顯然太心虛,他想要編導一齣反應現代小孩身處物質世界、人際疏離、心靈空虛的戲(請參閱節目簡章),但他顯然並不瞭解小孩子需要的是什麼?又怕已經習慣聲光影音的小孩子不喜歡看,所以拼命加油添醋,把原本要反思、指涉的現象變成主角,餵食台下的觀眾,只要觀眾願意吃,而不在乎吃下的是人工色素、防腐劑、化學藥品等不良添加物。

可茲證明的是下面這一段劇情,也是最讓我忿忿不平的地方。阿茭婆說她每天都要看電視連續劇,尤其最喜歡看「台灣霹靂火」,還環繞一圈指著台下觀眾說:「我知道你們大家也都在看,我最喜歡裡面那個壞人,我很欣賞他的個性..…..」(無法詳細記下台詞,大意如此)

天啊!我的眼鏡差點沒掉到地上。台灣霹靂火雖然擁有高收視率,卻也因為劇情誇張、不合理廣受社會各界批評,尤其是「那個壞人」因此走紅所引發的一些社會現象,有人競相模仿他說話的語氣和台詞,透過媒體傳播,染指電視機前不分年齡的觀眾。想不到,這齣戲好不容易下檔了,我竟然在宜蘭演藝廳看兒童劇時又看到它未散的陰魂。

當時我很訝異地質疑:這段話和前後劇情或這齣戲的主題有什麼關係嗎?事後回想,其實這段話才是整齣戲的精神所在;正如電視台只要收視率,不管道德責任,這齣戲的企圖似乎也是如此。只是電視台是立基在商業利益上,節目越多人罵就越多人想看,媒體穩賺不賠,而劇團雖然博得觀眾一時的笑聲,卻很難吸引我再去觀賞它的演出。

陳局長自己也有學齡前的小孩,我很好奇,如果由局長夫人陪著孩子一同看這場戲,她將作何觀感?是否心有戚戚焉?雖然我和局長是舊識,但是基於身為一位母親及宜蘭縣民的立場,我認為文化局長應該為這齣戲公開向縣民道歉,因為這齣戲不止糟蹋一群義工演員,浪費公、私資源,還污染了特地前往觀賞的觀眾。以宜蘭文化局擁有能辦理國際童玩節的工作團隊,卻讓附屬的兒童劇團演出這種毫無品質可言的戲,還想以戲劇對兒童「潛移默化」,我覺得真是一大諷刺,也坐實多年來外界批評文化立縣只重視辦理大型活動的缺憾。

我只是一位母親,今日我公開表達我的不滿和憤怒,也希望能有更多人支持,因為一時苟且,可能讓兒童劇團往下沈淪;一個人的聲音或許不夠大,但只要大家也向相關單位反應,一人一句,匯集的力量可就「一點也不小」!

 

200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