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喧賓奪主的地方節慶—我看『羅東藝穗節』與『童玩節』

199676日,宜蘭縣政府主辦的『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在冬山河親水公園開幕,為期二十多天的大型活動乃宜蘭首見,因人潮帶動觀光旅遊產業,遂成為宜蘭的年度盛事。2002年,羅東鎮公所師法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與法國亞維儂藝術節,在主題節慶外衍生了愛丁堡藝穗節與外亞維儂藝術節,於童玩節期間推出羅東藝穗節。

 

 [@more@]

 

童玩節辦理的第一年我便撰文提過檢討建議,也因此遭到被縣政府『追殺』的命運,我認為主 題『童玩』乏善可陳,大部分的經費和人力都投注在民俗舞蹈表演和水迷宮,文化交流淪為口號,對於能刺激新奇構想、激發創造力的童玩設計比賽(當年主題是創 意陀螺)敷衍了事,而且主辦單位抱持『遠來的和尚會念經』的態度,在地表演團體與文化並未受到重視。(此篇文章≪宜蘭用什麼寫歷史?關於國際童玩藝術節的 文化思考,原載1996.11.7台灣時報副刊)

 

 童玩節廿年了,依舊是主題明確但內容不符,反觀原本只是個配角的藝穗節,卻逐年發展出令人驚艷的內容,為何如此呢?

 

 童玩節有親水公園的地利優勢,吸引夏日戲水人潮,在用進園人數評估活動是否成功的功利邏 輯下,主辦單位的心思遂偏重在水域遊戲設施,忽略了童玩主題內容的經營,這是優點造就缺點。試想,如果童玩設計比賽能從一開始就受到重視,累積廿年的成果 下來,宜蘭應該是有絕對條件發展童玩產業的,宜蘭文化局目前在推文創產業輔導,裡面有一項是『玩具』,可說是遲到了廿年啊!

 

 童玩節歷年來累積數百萬的遊客量與眾多外國表演團隊數,然而,除了這二個數字,童玩節還累積了什麼?如果不叫『童玩節』,維持園內的戲 水設施和表演,會影響遊客前往的意願嗎?我想是不會;依宜蘭縣政府的規劃,未來親水公園將保留童玩節的「親水」和「表演」,而員山鴨母寮則會有陸上童玩公 園,如果縣政府沒搞清楚,童玩節的人潮不是因為『童玩』而是受惠於『親水』,不重視童玩的軟體內涵經營,鴨母寮園區的發展將可能很有限。

 

 羅東因為近親水公園,加上夜市發揮集客效應,藝穗節有勁歌熱舞,也有文化藝術活動,並動 員社區辦理大型踩街活動,創造嘉年華的城市氛圍,在宜蘭縣藝術學會的操刀下,不論是藝術市集、踩街隊伍的吉祥物造型、裝置藝術等,一年比一年更成熟,能量 累積表現在創意與市民參與的熱情,迄今已然成為縣內具代表性的地方節慶。

 

 曾經出席過藝穗節的相關會議,會中聽見參與踩街活動者,分享自己如何突破心理障礙,勇敢秀自己的心情,讓我也覺得被感動到。當地方節慶能讓參加者從中獲得自我挑戰與突破,並視參與為一種榮耀的象徵時,活動無疑是成功一大半了。

 

 藝穗節的『穗』,原意是指穗狀的裝飾物,例如桌巾邊緣裝飾的流蘇;童玩節廿年為宜蘭觀光產業帶來的貢獻當然是不在話下,若單純從在地藝術能量養成的角度看,原本屬陪襯性質的羅東藝穗節,已經超越童玩節,成為一個喧賓奪主的地方節慶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