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來了,該怎麼辦??
*******************分隔線1號**************************
老師說,教室是大家的,所以要一起佈置(呵呵!其實是老師想偷懶啦!!)
不過不過,開學前,老師我可是有很認真的打掃及佈置教室喔,所以後面的佈告欄就靠你們囉!
*******************分隔線2號**************************
我們的鄉土語老師,可以稱得{國寶}喔
還出了幾本書,吟唱起歌來,真是有韻味~~
港邊牽罟文化 台語文全記錄
專長台語文的林錦賢,耗時4年,完成牽罟文化全記錄一書。(記者楊宜敏攝)
〔記者楊宜敏/蘇澳報導〕宜蘭縣蘇澳鎮港邊社區委託台語文專家林錦賢,耗時4年,完成「牽罟文化全記錄」新書,全部用台語文書寫,深刻記錄牽罟這項逐漸式微的生產活動。 港邊社區早在2001年,就委託蘭陽技術學院老師張文義調查牽罟口述歷史,但當初資料都用國語的中文書寫,後來發現耆老訪談的資料,許多語詞從台語轉化為國語時,有些語焉不詳、甚至連發音都寫不出來,導致記錄失實。
4年前,社區又委託擅長台語文的林錦賢進行較有系統的口述調查,並用台語文書寫,去年獲得文建會地方文化館計畫補助,讓這份醞釀已久的調查報告有機會催生。
林錦賢 耗時4年書寫
不過,文稿完成時,蘭陽博物館以「沒有市場」為由,未列入今年的出版計畫,一度讓社區相當失望,幸好,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支持社區舉辦無尾港牽罟節活動,才讓這本書順利問世。
這本書從牽罟的起源、季節、流水及船隻、器具等專業用語,還有因牽罟而生的組織及其運作情形,都有詳細的描述,包括跟牽罟有關的俗諺也收錄其中,可說對牽罟文化記錄相當翔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