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

某日,發生在一所學校的故事情節,林五男士為業務所需,遂向單位主管李二簽請提案,此提案經林五殫心竭慮,自認此提案將對學校產生莫大助益,時隔多日,林五久未見其主管李二之核示,遂向李二報備該提案之事,然李二因公務繁忙,

欲批文件甚多,故將此事忘卻,李二也再三保證將會閱批該提案,李二心想,公事如此之多,此事暫且擱置明日再核,李二殊不知明日文件何其之多,於是文件推積如山,林五等待不及,直接報請並說明原委,李二便急忙將該提案核示,並責問林五為何如此重要之事,不早先報告,以致時機已過,林五心生無奈,但因職務關係,不好正面解釋與責怪,只好回到自己的岡位暗吞苦水,並向週遭同儕抱怨,指責單位主管的不是,同儕間亦因林五的說詞,感同身受,一致認為主管只會責罵,殊不知檢討自己,李二自知事態嚴重,便透過通報告知行政人員:凡公文及提案均需自己呈送並當場說明。以上故事不難發現:拖延、諉過、抱怨及指責,然這些亦正是一般人之通病,個人如此,組織亦如此。Miller著作《QBQ,問題背後的問題》一書,正是以「個人擔當」為核心,問題的背後,重要的即在於個人的責任與擔當,首先修練自己的想法,問比較好的問題,最後付諸行動,該書亦引用諸多小故事及案例,發人省思。有趣的是,該書將創意詮釋為「在框架內成功」,有別於「創意是跳脫框架思考」,其意謂著在現有資源下能「無中生有、有中求變、變中求精、精益求精」,價值核心即是「不抱怨、不責怪」,筆者亦以自身經歷為觀,認為若將上述創意整合為「跳脫框架思考,並在框架內成功」較為適切,換言之,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要能多元思考,綜觀古今,並且在現有環境及資源限制下,達成既定目標與創新。總括而之,「什麼都不做,才是更大的風險」,言下之意,就是自身做起,別在猶豫、遲疑!

參考文獻:陳正芬譯,QBQ!間題背後的問題(Miller, J.G. 原著,20001),台北市:遠流,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