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國小102年度預防狂犬病衛教單-壹-什麼是狂犬病

轉述自宜蘭縣衛生局102/07/29
什麼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通常在
哺乳動物間傳播,人類因為接觸染病動物唾液而感染,致死率高達
100%。患有狂犬病之動物,其唾液中含有病毒,狂犬病病毒會隨著
動物的唾液,透過動物抓、咬的傷口進入人體。在開發中國家,以犬、
貓為主要的傳染窩;而野生動物如蝙蝠、浣熊、狼、土狼、胡狼、鼬
鼠、鼬貛及其他會咬人的哺乳動物,也可能造成疾病的傳播。
狂犬病是全球性的疾病,全世界都有病例,主要發生於非洲、亞
洲、拉丁美洲及中東等地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55,000
死亡病例,其中亞洲約占31,000 例死亡,非洲約占24,000 例死亡,
其中30~50%是幼童。
臺灣自1959 年起不再有人的病例,2002 年及2012 年各發生一
例自中國大陸境外移入病例,2013 年發生一例自菲律賓境外移入病
例。1961 年後不再有動物病例,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13 年公布
國內野生鼬獾檢出狂犬病毒,並將南投縣魚池鄉及鹿谷鄉、雲林縣古
坑鄉、臺東縣東河鄉及其他山地鄉列為狂犬病首要及次要風險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