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學生改變

在看見學生的改變之前,必要能先看到教師的改變。

唯有教學活動進行流暢、教學內容豐富且清楚又實際,方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在『工作大未來』這本書中,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先生在推薦序中也提到

『在教育這一區塊,教師應先充實自己的人生,享受自己的人生之後,再與孩子們接觸。

村上龍並以自己父母親(也是教師)為例,在假期中竟然為了能悠游在自己的興趣中,

而讓村上龍對突然造訪的學生謊稱父母不在。

這個實例清楚告訴我們:他的父母深知~蠶未吃桑葉,不能吐好絲!

一個人生豐富,甚至閱歷過人的人,自然就是一個最好的老師,

學生才可能在他身上看到開展的社會,看到多樣的人生。

由於一般國人工作壓力加重,近年來更加期待學校可以代勞、包辦孩子的教育,

但是一部份教師不斷獻身在第八節、第九節、寒暑假課輔乃至於課後照顧,

似乎留校時間愈長愈稱職,

卻忘記『不給教師看世界,教師也不能把世界帶給孩子』

如此一來,這個教育系統就會變成像村上龍所說的落後系統。

楊旺祥

冬山國中理化老師

您可能也會喜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