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教學活動

                                                                                                                               2012/12  V.1

教學活動的兩端,

一端是以教師為主體,此時教學方法往往比較容易成為是講述教學法,機械式的教學活動。

一端是以學生為主題,此時教學方法就會發展成為以學生心智模式為出發點,

將學生的概念類型分類,找出每種學生概念類型的差異與瑕疵,再發展成教學活動。

 

有豐富經驗的教師會在這兩端之間,自由自在的移動,讓學生如沐春風。

 

新進教師或是初任教師可能會先用很多心力在準備講述教學法,

以達順利在時間內完成授課,也可避免掉學生突如其來的提問。

並不是說,講述教學法不好,畢竟講述教學法已經發展幾個世代了,

從蘇格拉底、到現在二十一世紀的教室場合,講述教學法是最傳統也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能夠以講述教學法為基礎為出發點,是每次教學活動都必備的教師技能。

甚至,完美的講述教學法不正就是每位教師夢寐以求的嗎?

 

認知心理學的發展是從行為學派為濫觴,

教育界經過約一甲子的努力,從心理學、社會學、腦神經科學發展了更豐富的理論觀點。

很可惜的是,教學現場中每一位教師已經疲於教學與行政工作,輔導與管教學生,

對於這些理論觀點,

或許曾有興趣或甚至被深深吸引,或許在相關的研習與進修中又再次被提醒,

但是畢竟教學現場中,還是有一股很大的拉力,

拉著我們要完成進度,要達到定期評量的學習成效水準要求。

因此,這些豐富的教學方法所能發展成的教學活動,

有時就僅成了行動研究、專案計畫、教育碩博士論文中精彩且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

很幸運地,今年,我授課的班級集中在國二的四個班,樣本數高達120人,

今年也沒有導師或行政工作,

這120名學生的上課表現,四個班的上課氛圍,

都成了我可以去仔細品味、分析,謀求更完善的教學活動。

今年,剛好是輪到我當自然領域的召集人,

因此就可運用更多的心思與校內教師分享彼此的教學活動;

同時,也因應十二年國教的關係,縣政府、國教輔導團,

甚至更高層級的教育主管單位都有舉辦說明會與座談會,

讓各校相同領域的教師彼此分享各校的科學教學活動。

 

發展教學活動前,教師的準備工作(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一)熟悉教學原理與教學方法:

         例如:對於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科學-科技-社會)教學法很有興趣,

    科學教師認為在教學現場中能採用此種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學習效果。

   但是,仍要仔細考量到學生對於新聞的敏感度與專業科學知識的內容層次。

   還有,教師可先自行採用正面論述與反面論述,反覆思考支持的論點與可能駁斥的論點。

   尤其是科學新聞,有時不能這樣看,因此要特別小心。

楊旺祥

冬山國中理化老師

您可能也會喜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