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學 QA筆記 2013/11/12 新北市學習共同體研討會

一、自己學校還沒做,但是自己要做該怎麼辦呢?

第一個先看重自己的教室。

要改變一個學校是很困難,所以不要說要改變一個學校。能改變學校只有校長而已。一個人要改變學校你會筋疲力盡,所以先從你的班級或一個學年級。然後「等待 」。我在東京大學任教24年,一直都是一個人在做像這樣的努力。不要一直如何改變,而是等待。等待學校小變化。

[@more@]

二、一定要高學歷教低學歷學生?

高學歷學會聆聽,成為會學習孩子,不是只有會教的孩子。高學歷孩子也會有變化。

低學歷學生要學會說「我不會,我不懂」。


三、貧困的學生該怎麼辦?

現在每年我都去到100個學校,常常邀我去幾乎都是貧困學校。我跟學校老師確認愈是貧困學生,只有學習共同體救的了他。有一點要特別注意 ,愈是貧困孩子,愈是容易受傷,且是非常低學歷的孩子。所以支持他最大力量,是教室是否可以給予他們安心學習,說出他不懂這件事。第一是老師音量需降低三分之一,我們先做一個安靜的教室,重視之間互相幫忙,然後去構築一個很溫暖的空氣,不斷鼓勵,讓他鼓勵中成長,對於學生變化或高學歷也好,絕對不要著急,但是我知道學校,絕對會變,千萬不要著急。

日本也是如此,愈是貧困地方,補習班就愈多。愈是貧困地區,家長對成績愈要求,因為很不安。故仔細跟家長說明,雖然馬上不會看到學歷的效果,但是接近不久將來,孩子每天不同變化告訴家長,讓學校可以成為第二個家。一起努力,一起加油。


四、如果沒辦法說服,參與「學習共同體」老師怎麼辦?

不要去說服他,你愈去說服他,他愈不要。

我所做1.是「等待與包容」。我打開我教室,讓他可以自由進入到我教室。2.教師研習活動我可以帶著他一起來參加。3.每個人個性不同,有些人一個月就可以,有些人五年,但是他絕對會改變的。他相信他一定會改變。一定要等待,帶著他一起學習。


五、問佐藤學在做「學習共同體」時,遇到什麼阻礙?

什麼東西都是阻礙。做這個絕對沒有那麼簡單可以做成。

讓我遇到最大阻礙是:其他教育學者。我曾經擔任教育學會會長,但是學會會員都是批判我的。在我不在時,講我壞話。我堅信教育學者若無法跟教師、學生一起學習,這個教育學者是沒有任何影響力。因為教育學者,總是叫老師怎麼做,把自己教育理想加在老師身上,也就這樣子,沒有人會理他。


六、學力測驗怎麼辦?
 

「學習共同體」會將學力差異變小。

事實上,很多事是教育學無法解決問題。剛剛講那兩條線,若要學習者往上,一定要有一些鷹架,可以讓他往上。要讓低成就往上,中間一定要有一個踏板。

在一些小組分析,有些低成就學生的發言,反而會成為中間的那個鷹架。

請你去觀察小組學習,去觀察一下小組講話內容,即會知道。有些小組組員發言,會的學生帶領組內所有學生想法,但不會學生發言,反而提供大家思考,讓大家跳更高。有些東西是研究無法寫出來。異質性學習較好。


七、跳躍(jump)學習設定的問題?

每個老師設定jump問題與方向不同,那是理所當然。你若要統一做,當然也沒有問題。老師可以自己去設定今日要挑戰什麼東西,沒有統一問題,沒有這不是jump問題,這是jump問題。但是有一個要確定,是要符合教科書學習本質。

例如:上社會課,你給他更深入資料,這個可能是jump課題。從原來學習,再給你其他資料,你看到了什麼?我們之前所學概念,如何透過關鍵字,有一些的東西出來,這個就是符合教育本質。跳出年終框架。

之前我接觸很多台灣老師,他們覺jump問題很難。我發現一個重要理由,在台灣教師所追求是在下課最後一分鐘大家都要學會,這題一定要解出來才行。如果你給一個jump課題,全班都解出來,代表那個jump課題太簡單,像這樣改變,我們一定要轉過來。當然前面「共有課題」全班一定都要會,若共有課題會,但jump課題不會,也是一個成功課堂。事實上jump課題,三分之一解出來,三分之二沒有解出來,那是一個較好課題,我們希望一半人解出來,一半人哈哈哈好好玩哦。

國小jump課題,反而比國高中難設。國小jump課題難設,還有一個原因,老師認為我教三年級,就不可以教四年級東西,所以沒辦法jump。如果是三年級,我們跟學生說,我們做五年級題目,這樣是不是很好,學生三年級有一定認知,到五年級一定會有不同想法。即便五年級課題,最後沒有解出來,但他們思考與活用,很多東西重新思考,對學生而言都是一種成長。


八、教室價值觀問題。本是以老師中心為主價值觀。

「學習共同體」雖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中心,但是絕對不要去想,老師中心就不是學生中心,兩個不是對立觀念。傳統教學真的只是老師為中心而已嗎?能觀察學生發展教學,老師與學生也是會有很大成長。

在日本也有很多人是批判學習共同體,是不是只是學習交給學生,老師什麼都不用做了?怎麼可能是這樣!老師是必須要更辛苦的。不要將學生與老師變成對立概念。當然權力關係上與下是有所改變,並不是學生就變成上位了,是我們跟學生一起學習,接下來教室關係就是要這樣子改變。


九、如果在課堂孩子完全不講,完全不懂怎麼辦?

與其你怕他變安靜,你要怕他變得吵。於是我們要援助,要告訴同學,不會要問同學,不會千萬不要定在那裡不動,”這邊不懂要怎麼做”,主動去問同學,學生會開始學習,不用急,沒有關係。

我們在小組時,老師常常會有一個動作,到各各組別,每個組別都要講兩句話。

為什麼不希望老師走來走去,因為當你在思考,有一個人在你面前走來走去,要學生你趕快想啊!因他們想到一半,因你講,有沒有在想,他們就全部忘光光。

有一點,若學生有人說不懂,一定要去幫助他。

組內會有不講話同學,記得去串連他。


十、教師素養?

有一些相關學術研究,「老師若不學,學生也不會學的」。

在PISA研究相當有趣,給學生上補習班、一堆考試、一堆功課等,對學生學力是沒有關係。我跟各位報告,反而是一天50分鐘的課堂與上課內容,才是最重要。若50分鐘讓他學習思考,那才是他學習成長最大動力。在PISA調查,最跟學生學力無關是”作業的量”。給學生一堆作業,最有效是:成績最前的四分之一,對高學歷四分之一學生是有用的,四分之三學生是無用的。所以每天課程是非常重要。

對學生學力最嚴重是什麼?事實對他最大影響力是「家長讀量」。並不是家長知識。

如果你要學生或孩子學力增加,把你電視關掉,現在開始看書。


十一、特教學生?
不要讓他一個人孤立。在日本對特教學生,是一個不太好處理,一個特教生整天對著一個老師上課。


佐藤學QA語音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