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閱讀遇不到理解】楊文金老師

筆記:

酷閱讀碰不到理解,誰該負責?
讀者?作者?語言?
一般我們會推給讀者。老師的解釋是:語言>作者>讀者。因為讀者之所以要閱讀就是希望透過閱讀來獲得新知。要幫助讀者讀懂,這是作者的責任,讀者於閱讀中,是屬於較弱勢(希望我沒有解讀錯誤)。[@more@]

酷影響我們閱讀理解的因素可以分為兩類,一為語言的因素,另一個就是語言使用者的因素。
1、 
閱讀中文時~通常大家注意在專有名詞的詞彙,忽略句中連接的動詞、背景關連、句中的形容詞….於是產生,閱讀不必然理解情形。例如中文:……..過度開墾伐木、使用化學肥料及飼養牲畜,同樣增加了甲烷的含量…….( 就這句話,誰增加了甲烷的含量?)。

2、閱讀英文時~Galileo’s findings about motion and his concept of inertia discredited Aristotle’s theory of motion    直譯翻成:伽利略對運動的發現及慣性觀念,使亞里斯多德的運動理論受到質疑。
若在英文文章中,清楚看到 “discredited”這動詞,整句變成~(Galileo’s findings about motion and his concept of inertia)( discredited)( Aristotle’s theory of motion)整句的意思是「伽利略關於運動的發現及其慣性的概念」質疑了「亞里斯多德的運動理論」

酷標點符號影響閱讀
@經點句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標點不同,含意不同)
@張德彝1868引進標點符號後, 中文的標點符號一直沒有處理西方的間格號問題(word dividers: interpunct、space) ,可稱為斷句或空格。斷句有助清楚了解句子含意。
例:花生長在花園裡;空格號表示(花 生長在花園裡)

酷雜記
1、語言是閱讀與理解的核心。
2、閱讀/聽是最主要的學習方式。
3、閱讀是對文本語言分析的歷程。
4、理解是文本經語言分析的結果。

酷省思老師的分析與提醒,同樣也在提醒,當我們在口語表達,過多的名詞而省略了動詞、連接詞、邏輯詞……等等,孩子在擷取訊息時,也有可能發生理解的困難,多加點詞或簡單表達,雖然詞藻不怎麼優美,但至少表達是清楚。另外,好的斷句或空格,亦是讓孩子清楚明白句子含意不錯方式,大家也可以試試。例如:球拍賣完了(球拍 賣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