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通識書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
 
學生時代,總對清朝歷史痛恨不已,落落長近300年的歷史,打那麼多敗戰,簽了那麼多條約,清後期軍閥又革命,背死我了,偏偏那個以前聯考,歷史考的細的不得了。清史在我腦海中,只有點狀死背記憶,無法有脈絡,更別談前因後果。但也蠻慶幸有當時死背,才能讓我有機會再去探究清史。

 
[@more@]「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這本書,讓我對清朝治理、社會、經濟、文化有了架構出現。此書打破時間進展方式來談清史,而是運用歸納方式來陳述當時的清朝(征服、治理、盛清、社會、商業、危機、叛亂、中興、帝國主義、革命),讓人容易明白那個皇帝做了那些事,影響到整個後面清朝歷史。
 
歷史課常會談到清朝盛世–康雍乾。曾經在故宮買了兩本介紹–康熙、雍正專書。一直納悶怎沒出乾隆的,不是盛世康雍乾嗎?在故宮有他好多毛筆字啊。看了此書介紹,自己感覺,乾隆在社會制度面,一改他爸與阿公採取的同化政策,加上當時清人口不斷增加,是否埋下未來衝突不斷(種族問題)?所以乾隆盛世,是不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而得之?所以沒什麼好寫,就接收(受)前二代的成果。
 
也曾經對領土之大的清帝國,如何治理感到好奇?沒有科技,光走到北京要多久啊,如何掌控地方風俗民情?清政府制度有著層層相互監督機制,再者運用小政府思維在治理這個國家。對於一個外族如何統治著漢人社會?採用儒家思想、科舉制度來控制這個社會思想,以達社會相對穩定發展。反過來說,滿人為了治理,必須漢化等同也必須放棄自己滿文化。
 
晚清因外國不斷侵略,一連串改革,此書在個人政治中談到,不能只看這些人的遠見的進步分子,其實是有個人或黨派的私利。看到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帝派與后派求生存,愛國之心不可否認,但總為自己取最佳利益,跟我在歷史課本說他的偉大有點出入,是偉大沒錯,但就太西瓜派。
 
清帝國終結,太平天國後財政一直沒有好轉,自然災害發生,小型地方暴力暴動劇增,反滿情緒,之後就開始一連串革命開始。
 
最後運用世浩老師說,合上這本書,試想,你若是清朝各個時期的皇帝你會如何治理這個大國呢?覺得扮演咸豐或光緒蠻刺激有挑戰性的!
 

以上為個人讀完此書觀點,若有錯誤者,歡迎指正交流。